15 ﹡最苦与最乐 课时精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最苦与最乐 课时精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0 09: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精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坟墓(mù)   赔礼(péi)   海阔天空(kuò)
B.契约(qiè)  卸却(xiè)  悲天悯人(mǐn)
C.监督(dū)  恩惠(huì)  揽在身上(lǎn)
D.循环(xún)  纵然(zònɡ) 如释重负(shì)
【解析】选B。“契”应读qì。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揽承   达观   逃避   安份守己
B.家庭  责备  愉快  优国优民
C.俗语  岂敢  翻开  仁人志士
D.躲开  终身  即然  死而后已
【解析】选C。A项“份”应为“分”;B项“优”应为“忧”;D项“即”应为“既”。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真正懂得生活________(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________(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答案:(1)真谛 (2)无所事事
4.(2017·巴中中考)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解析】选B。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没有用比喻。
5.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请给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远离手机,亲近自然!(自然PK科技/自然比科技更美好/享受电子音乐,不如享受自然/不做低头族,抬头看自然/……)
(2)我们已习惯了借助电子产品来享受生活,却忽略了身边大自然的美好。让我们放眼自然吧,会发现自然景观也非常美好。
【解题指导】
如何解答漫画类试题
①看清漫画的标题。标题往往具有导向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②读懂漫画的意思。仔细观察画面,注意每一要素所提供的信息。
③留心画面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往往隐含着作者的观点或有言外之意。
④注意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中考真题·类文集训
(2017·包头中考)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动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的?”“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作用。理解事例内容,结合中心论点,联系议论文开头一般作用,分析回答。
答案: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强调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思路。把握该段论述重点,梳理语句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
答案:拿吃饭和读书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读书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读书对人而言,与吃饭同等重要。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
(2)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必然途径。
4.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5.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理解作者观点,结合《童年》内容,联系自身生活,谈自己的收获。
答案(示例):(1)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2)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
(3)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