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棵小桃树 课时精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一棵小桃树 课时精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0 09: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精练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忏悔(qiàn)   哆嗦(duō)    褪尽(tuì)
B.矜持(jīn)  恍然(huǎnɡ) 孱头(chàn)
C.猥琐(wěi)  渺小(miǎo)  幼稚(zhì)
D.赤裸(luǒ)  纤细(qiān)  伫立(zhù)
【解析】选C。A项“忏”应读chàn;B项“孱”应读càn;D项“纤”应读
xiān。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缘故   踏青   润物   淅淅沥沥
B.拱出  稼接  执着  惹人费神
C.脾性  竟然  一摞  垂垂暮老
D.花瓣  苦涩  洗礼  祸不单行
【解析】选B。“稼接”应为“嫁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B.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
C.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像火烧着的样子。)
D.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解析】选C。“灼灼”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桃树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我一边让雨打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选D。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5.(2017·眉山中考)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解析】选D。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面,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句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方法指导】
句子排序巧抓备选句中的关键词
  第一类,代词。代词在句中起复指作用。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要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承的。www.21-cn-jy.com
  第二类,连词。特别是关联词。这些词语在句中明确表示了其间的逻辑关系,对判断句子衔接是否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关联词来说,可以根据习惯搭配,直接判断句子的衔接。2·1·c·n·j·y
  第三类,具有关联性或指示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在意思上有关联,有照应的。例如:时间上的照应、地点上的照应、方位上的照应、人物的关联、景物的关联等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四类,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起着辅助表达的作用。在审题时,很有必要注意语段和备选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21·世纪*教育网
6.(2017·江西中考)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解析】选A。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中考真题·类文集训
(2017·天津中考)
冰 窗 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糨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氵因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从第③自然段中筛选提炼描写冰窗花特点的词句,归纳整理回答。
答案: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根据“睡去”“婴孩一般”等词语判断修辞方法,再结合语句及前后文,分析其表达作用。21教育网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解析】选DE。D项,“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的怀念之情。E项,主要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21cnjy.com
4.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