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精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
B.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
C.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
D.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
【解析】选B。B项中的“伫”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亲切 脚印 镇静 来临
B.诱人 回顾 假如 从林
C.美丽 足迹 虽然 旅人
D.人迹 清晨 路径 欺骗
【解析】选B。B项中的“从”应为“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 渴望 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 怀恋 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 人们 旅人)的足迹。
A.憧憬 怀念 旅人 B.渴望 留恋 人们
C.向往 怀念 行人 D.向往 怀恋 旅人
答案:D。
4.用诗句中加点的词,写几句诗。
【示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仿写】
假如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须要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学误解了你 心急 生气 被误会的日子里 冷静 水落石出的一天终会来临
5.(2017·临沂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21cnjy.com
D.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2·1·c·n·j·y
【解析】选D。句号应在引号外。
6.(2017·重庆中考(A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21教育网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的是“小我”——“自己”,③讲的是“别人”,①讲的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方法指导】
句子衔接需遵循的几个原则
1.保持主语(话题、对象)的一致性,不能转移话题,也不能偏离话题。
2.保持句式的一致性,即在一组句子中,几个分句句式要大体相同,这样读起来才朗朗上口,语气贯通。
3.保持语境、氛围与语境所表达情调的一致性。
4.为使衔接紧密,可用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5.注意语境中暗示的顺序及有关信息,如呼应和衔接的词句。
6.为使衔接紧密,让上一句的宾语作为下一句的主语。
7.为使衔接紧密,让下一句的宾语或句末部分与上一句的末尾部分所说内容相同或相关。
8.将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后句。
中考真题·类文集训
(一)(2017·陕西中考)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1.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太阳 光明(或:未来)
(二)(2015·恩施州中考)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2.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
3.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拟人。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21·cn·jy·com
示例二:象征。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www.21-cn-jy.com
示例三:烘托。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