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精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厄运(è) 告罄(qìnɡ) 坚持不懈(xiè)
B.毋宁(wú) 贮藏(zhù) 忧心忡忡(chónɡ)
C.胆怯(qiè) 凛冽(lǐn) 风餐露宿(lù)
D.吞噬(shì) 羸弱(léi) 毛骨悚然(sǒnɡ)
【解析】选B。“忡”应读chōnɡ。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消蚀 拖拽 耀武扬威 畏缩不前
B.呼啸 癫狂 跚跚来迟 鲁莽大胆
C.烦恼 步履 怏怏不乐 念念有词
D.帐蓬 遗孀 精疲力竭 千辛万苦
【解析】选C。A项“消”应为“销”;B项“跚跚”应为“姗姗”;D项“蓬”应为“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攀比,按需消费,按质论价,精打细算,生活得踏踏实实,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B.王小明是我们班的学霸,每次考试总是第一,但他很谦虚,扬扬得意地说:“我还要努力呢。”
C.不管多难,只要用心和坚持不懈,难关总能攻克;只要不停止努力,前进的步伐就不可阻挡!
D.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来源:21cnj*y.co*m】
【解析】选B。“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和“很谦虚”相矛盾。
4.选出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
A.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
B.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C.……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唯一武器。
D.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解析】选D。A、B、C三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B.课文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奔向南极点,却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死去。全文重在记述过程,并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D.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是: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解析】选B。文中运用了较多的细节描写。
6.(2017·广州中考)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⑥⑤①④②
【解析】选D。⑥“表面上看”和⑤“实际上却是”紧密相连,④“不仅”和②“也”紧密相连,因此选D。
7.(2017·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21·世纪*教育网
B.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1*cnjy*com
C.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21·cn·jy·com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选C。A项句式杂糅,应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前加“这”;B项成分残缺,去掉“使得”;D项“倾听”和“困难”搭配不当。
8.【写法借鉴】本文中的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使用细节描写时,要抓住人物的核心品质,用典型的行动、语言、肖像、心理描写来加以表现。如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位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文学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片段仿写】请你认真观察一位老师的神态,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讲台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倘若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www.21-cn-jy.com
能力训练·一课一法
考点:思考质疑
考查角度:对内容和表达有所思考和质疑
【方法点拨】
1.审清题干,明确是对什么问题进行质疑。
2.联系语境,弄清作者意图。
3.开动脑筋,从多个角度思考。
4.组织答案,表明观点,理由充分,有创新性。
(2017·丽水中考)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 慧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21教育网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日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2-1-c-n-j-y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嗒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www-2-1-cnjy-com
?母亲这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贴补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21*cnjy*com
?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题干提示,紧扣母亲的“等待”,依据相关段落,即第⑥⑦⑨⑩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2·1·c·n·j·y
答案:①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我”和妹妹吃饭;②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候迟归的“我”;③年迈的母亲张望、等待春节回家的“我”。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究竟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2)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心存感恩。
【对点训练】3.有人说第?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指导】首先审清题干,明确质疑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联系第?段的内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从“不可或缺”或“纯属多余”的角度来分析解答,阐明理由。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理解第?段内容,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分析该段作用,做出判断,言之成理即可。【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第?段不可或缺,理由:这一段交代了母亲得风湿病的原因,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丰富了母亲的形象,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示例二:我认为第?段纯属多余,理由:第?段主要表现母亲的勤劳,与全文表现母爱的主旨关系不大,且“雪”贯穿全文,第⑩段最后一句写“雪”,而第?段紧承“雪”来写,表达更加顺畅。
4.文中的“雪”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答出“雪”的美好形象、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还要把“雪”和母亲联系起来,理解母亲的形象、对我们的爱。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提示):结合文章内容,语句顺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