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洗涤剂
一 简介 所有洗涤剂都含有两种成分,即有机表面活性剂(占12~30%)和无机成分。合成洗涤剂中80%以上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醚硫酸盐和α-烯基磺酸钠。无机成分是辅助或促进洗涤效果的,主要有三聚磷酸钠、过硼酸钠、硅酸钠。另外洗涤剂还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Na2SO4、蛋白酶。合成洗涤剂在洗涤物体表面上的污垢时,能改变水的表面活性,提高去污效果的物质。按产品外观形态分为固体洗涤剂、液体洗涤剂。固体洗涤剂产量最大,习惯上称洗衣粉,包括细粉状、颗粒状和空心颗粒状等。液体洗涤剂近年来发展较快。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膏状洗涤剂,也称洗衣膏。各类合成洗涤剂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其中以固体洗涤剂最为复杂。世界各国普遍生产空心颗粒状固体洗涤剂,采用高塔喷雾干燥法,其主要工序有料浆制备、喷雾干燥、风送老化和包装。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可。?二 绿色洗涤剂 ● 功能环保洗衣粉—“精华素”精华素是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等的替代产品,主要成分为带有多个官能团的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式可表示为:???????? “新型”表面活性剂是由油化学品获得的,因此被认为是“与环境相容的表面活性剂”,制备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料可再生,新型表面活性剂可生物降解,对鱼类具有低毒性,另外某些还是温和的,特别是糖苷衍生物不会对人类皮肤及头发引起显著损伤。 ● 安全性餐具洗涤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餐具洗涤剂不仅要求有优良的洗涤性能,更希望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经过大量筛选,精选出各种食用级原料,制得了安全无毒的餐具和食品用洗涤剂。 ??S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食用糖为原料生产而成,生物降解率100% ,在人体内水解成蔗糖和脂肪酸,对人体安全无毒。 ??AS: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原料为椰油,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低温洗涤性能,对人体安全无毒。 ??STPP:洗涤助剂。可加速脂肪酸溶解,防止污垢再沉积,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无毒,但可引起水系富营养化,应控制用量。 ??Na2CO3:洗涤助剂。具有去除油污和维持洗液碱度的作用,无毒。 该配方选用了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食用级原料,因此从根本上保证了对人体的绝对安全,是该类洗涤剂的重大改进。?
三 洗衣粉代磷助剂1 ?无机代磷助剂 ● 无定型硅酸钠:包括液体水玻璃或者粉状、粒状产品,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能提供碱源;稳定pH值,还可以悬浮、分散污垢,具有微弱的降低溶液中Ca2+、Mg2+的能力。 ● 层状硅酸钠:其中硅氧原子彼此相连形成一层,每层间由相互作用较弱的Na+ 相接,这些Na阳离子可与水溶液中的硬度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成为性能良好的洗涤助剂。在漂洗过程中直到流入下水道,硅酸盐浓度变低,pH降至中性水平,对环境无害。 ● 4A沸石: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呈碱性的硅铝酸钠晶体,在硬水中通过离子交换降低Ca2+,与Mg2+的交换速度较慢(一般认为Mg2+的存在有利于去污效果),对一些的低分子色素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性能强,可用于生产高浓缩洗衣粉,目前被当作首选的代磷助剂,对环境无害。2? 有机代磷助剂 ● 柠檬酸钠:Ca2+、Mg2+及其它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lgKCa=3.8),由于不易水解,在液体洗涤剂中,常用来代替STPP,用于粉状产品可提高分散性和溶解性,大部分时间是与4A沸石一起使用。 ● 氮三醋酸钠(NTA):具有优良螯合性能的助剂(logKCa=6.8),首先在美国开发成功,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TPP的补充引入市场。可溶性使NTA能在固体和液体产品中使用。 ● 聚羧酸盐:聚丙烯酸和聚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多个羧基,对Ca2+、Mg2+ 及重金属离子具有螯合作用,显示出一定的软水性,但由于这些聚合物成本太高,不易生物降解,不能在洗衣粉中大量使用。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教学分析
在《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学生归纳各种物质在水中形成的分散体系的共同特征,从而促使学生能从分散体系是否稳定、均一、物质的状态等角度加以判断和分析。建议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重新判断,同时要求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和生活实例进行交流,巩固概念学习。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的内容是对七年级《物质的溶解性》的拓展,也是学生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的知识基础。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溶液的概念(b级);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b级)
2、了解溶液的组成,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了解水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4、学会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搅拌等实验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去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并联系实际例子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进一步认识,并能加强学以至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溶液的特征,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准确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教学准备:高锰酸钾、碘、酒精、味精、粉笔灰、色拉油、水、玻璃棒1根、小烧杯2个、大烧杯1个、小试管4支、试管架1个、水槽1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大家了解“干洗”是如何洗衣服的吗?
2、生活中,将蔗糖放入水中,发现蔗糖_“消失了”_ ,水变成了___甜的糖水___,说明,蔗糖溶在__水_中__被溶解__了。通过实验还会发现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它物质中。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溶液
【实验1】
1、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或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有什么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深紫色的液体
2、将固体碘(黑紫色)加入酒精中,又有什么现象?
――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结论:高锰酸钾固体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酒精中。
【 讨论】溶液由哪些成分组成?(学生看书、讨论)
【总结】
1、溶质:像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碘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丙酮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注意去离子水、蒸馏水都是纯净物)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混合物)(如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矿泉水、河水等天然水)
4、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此处质量可相加减,体积不能相加减)
5、如何给不同的溶液命名呢?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可简称为“溶质的溶液”
6、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例举】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分别是什么?
做一做: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溶液
碘酒
酒精的
水溶液
蔗糖水
氢氧化钠
溶液
硫酸铜
溶液
溶质
碘
酒精
蔗糖
氢氧化钠
硫酸铜
溶剂
酒精
水
水
水
水
【思考】1、以上溶质是固体,那么溶质可否是液体或气体呢?
――可以。举例: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白酒中溶有酒精;矿泉水中溶有矿物质外,还溶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喝矿泉水与蒸馏水或纯净水,哪个好) 。
【思考】:2、果汁能溶于水中,果汁是溶质吗?
――不是,果汁中已经溶有许多物质,本身就是溶液
【思考】:3、河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能用来养鱼。冷开水不能养鱼,浇花花不开,又是为什么?
――河水中溶有矿物质,还溶有氧气等,冷开水中的氧气、矿物质很少,不能提供鱼生活所必需得物质。
【思考】:4、喝矿泉水与蒸馏水(纯净水),哪种更好
――喝矿泉水好
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①能加快反应的速度②.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化溶液才能吸收。③生活中的酒、酱油、醋、各种饮料,都是溶液。
【说一说】请说说溶液有什么特征?(或一杯搅拌匀的食盐溶液上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咸?条件不变时,长久放置有无分层?溶液由几种物质组成?)
说明均一,“均一”是指溶液的各部分浓稀、性质相同(所以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入溶质的质量);条件(温度、压强和溶剂量)不变时,长久放置不析出溶质,也不分层,说明稳定。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所以是“混合物”。溶液特征: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和物。
无色的液体就是溶液吗?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动脑想一想】: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混合物,是否都像上述物质混合一样,形成均匀的、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溶液呢?
二、悬浊液、乳浊液
【实验2】P28物质的混合,把食盐或味精、粉笔灰、色拉油等分别放入3个装有清水和1个装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现象,再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请学生叙述现象,找出各自的特点:
编号
1
2
3
4
实验内容
食盐+水
粉笔末+水
色拉油+水
色拉油+酒精
振荡
溶解,澄清、透明
不溶,浑浊
不溶,浑浊
溶解,澄清、透明
静置
稳定、不分层
不稳定、分层
不稳定、分层
稳定、不分层
归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讨论后得出: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血液、“服用摇匀”的药液、泥水、“钡餐”等。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牛奶、肥皂水等都是乳浊液。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例举】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悬浊液、乳浊液?
【总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联系和区别: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是否透明
不透明,混浊
透明
久置后
分层
不分层
特点
不稳定、不均一、
稳定均一
粒子大小
直径10-7~ 10-3米
直径< 10-9米
实例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碘酒.蔗糖水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三、常用的溶剂
【思考】1、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但易燃性,有的有毒。实例:碘酒溶液,酒精是溶剂;汽油是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
2、联系生活,介绍干洗原理。――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八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时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练一练:
1.溶液是一种_________ 、_______的混合物。
2、溶液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之和。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4、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均一、稳 C.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5、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形成悬浊液,____形成乳浊液,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6、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7、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溶质是_______,其质量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_,其质量是______;
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溶剂的质量是______;
5、拓展题:
小李同学买了一瓶雪碧,他看到雪碧瓶外说明中写着:
体积:350毫升;
配料:蔗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钾、蒸馏水、碳酸
生产日期:2004年5月6日
保质期:6个月。
小李同学马上联系科学上学过的知识,说出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你能吗?请说说看,也可以与同学讨论,合作交流。
作业1:
小实验:清洗餐具
观察你家的餐具上有哪些污物?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只用冷水、只用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净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上述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最干净?
作业2:P29课后练习题
作业本B P11
板书设计:
打翻油灯发明干洗
干洗是一种不用水的洗涤方式。让有机溶液渗入衣物,就可以从纺织纤维的表面除去油污。用这种方法洗涤高级服装,可使服装不变形、不褪色。 干洗是1825年发明的发明于法国。一天,巴黎一家裁缝店的乔利贝朗不小心碰翻了煤油灯。灯油洒在一条裙子上。乔利担心妻子回来抱怨,着急地拿起察看,只见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仅没有污痕,反倒比别处显得更干净。乔利是做洗染这一行的,他立即明白这是一种神奇的清洗新方法。由此受到启发,他反复进行了试验。1855年,乔利贝朗在巴黎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服装干洗店。 干洗延生后的最初50年间,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可燃性,经常造成火灾。由于这一致命缺陷,使干洗技术难以推广。1897年,德国莱比锡的吕德维格安特林使干洗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他发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干洗剂。四氯化碳的洗涤效果好,不易燃。但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就是带有刺鼻的异味。而且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到1918年,欧洲开始改用三氯乙烯来取代四氯化碳。从此,干洗业渐渐发展起来。 现代洗衣业已实现机械化。常用的干洗液是1928年发明的斯陶达溶剂和一种从石油中提炼而成的溶剂——四氯乙烯,它们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没有起火危险。因为干洗液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在清洗完毕,往往还要将从衣物中排挤出的溶剂进行蒸馏后,再加以过滤。这样就可以反复使用了。
四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
在《国际职业与环境健康文献》上发表报告的流行病学家肯尼斯·蒙特博士指出,现有的证据不能表明对四氯乙烯的职业暴露导致人类患癌症。该报告由卤代溶剂工业联盟发起。
??? 据卤代溶剂工业联盟发布的消息说,蒙特博士对干洗业和其它行业暴露于四氯乙烯的工人得癌的不同案例信息进行了分析。虽然蒙特博士在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信息有限(溶剂暴露以及诸如生活方式如吸烟和饮酒等),但该报告说他不能在暴露于四氯乙烯和那些暴露于混合溶剂的工人之间找到癌症区别“否认了四氯乙烯与癌症的独特联系。”
??? 在对17个癌症部位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胸、前列腺、皮肤、脑和消化系统患癌与四氯乙烯暴露有任何联系。蒙特博士判断说,另外五种癌症部位患癌与四氯乙烯暴露之间也“不可能”存在关联——口腔、肝脏、胰腺、子宫颈和肺。科学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它几种类型的癌症与四氯乙烯暴露存在着关联。
??? 卤代溶剂工业联盟对北欧国家干洗工人与四氯乙烯暴露进行的新的综合性研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完成。
课件33张PPT。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一、将深紫色的高锰酸钾晶体加入水中,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
二、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中,你发现
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水里,液体变成紫红色碘很快溶解在酒精中,液体变成橙色(或棕色) 实 验 _______能溶解在_____中,
_____能溶解在_______中。 溶解后所得到的混合物。高锰酸钾水碘酒精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溶质溶液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体积不能相加减 )如何给不同的溶液命名呢?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可简称为“溶质的溶液”例举日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溶液,
其中溶质与溶剂分别是什么?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做一做: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碘酒精酒精水水水水蔗糖氢氧化钠硫酸铜汽水中溶质有二氧化碳白酒中溶质有酒精【思考】1、溶质可否是气体或液体呢?矿泉水:里面溶入了矿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所以矿泉水等天然水是_______,其中的水是良好的______ (填:溶质、溶液、溶剂)溶液溶剂2、喝矿泉水与蒸馏水(纯净水),哪种更利健康?3、鱼可以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动脑想一想:水中溶有氧气,它是溶质.溶液特征: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和物。溶液内部各处是否一样咸?无色的液体就是溶液吗?溶液由几种物质组成?条件不变时,长久放置有无分层?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均一”“混合物” 。 “稳定”说一说 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吗?动脑想一想: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混合物,是否都象上述物质混合一样,形成均一的、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溶液呢?
溶解,澄
清、透明 不溶,
浑浊 不溶,
浑浊 溶解,澄
清、透明 稳定、
不分层 稳定、
不分层 不稳定、
分层 不稳定、
分层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实验2:按表中内容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溶.澄
清.透明?稳定、分层? 溶液?固体
小颗粒粉笔灰悬浮水悬浊液植物油悬浮水乳浊液液体
小颗粒例举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悬浊液、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不相溶的)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小液滴分散到(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牛奶石油泄漏污染海水血液乳浊液乳浊液悬浊液乳浊液肥皂水血之源口服液 【主要原料】阿胶、桂圆、枸杞、大枣、甘草、红糖、葡萄 糖酸亚铁。 【功效成份及含量】每 100ml 中含:铁≥ 15mg 【保健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适宜人群】营养性贫血者【贮藏方法】密封,置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久置后可能出现沉淀,可摇匀后食用不影响质量。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直接饮用,每日 2 次,每次 1 支。 【规 格】 10ml × 12 支 悬浊液3、联系和区别:透明 不透明,混浊 都是混合物碘酒.蔗糖水血液、“服用摇匀”的药液、泥浆、“钡餐”等牛奶.肥皂水固、液、气分散在液体中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直径< 10-9米直径10-7~ 10-3米分层不分层稳定均一不稳定、不均一、这些污渍水能洗去吗?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衣服为何要干洗?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回?衣服为何要干洗?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回? 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退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那时残留的干洗溶剂已挥发掉。总结: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组成溶质溶剂特征均一、稳定特征不均一、不稳定浊液拓展题:
1、小李同学买了一瓶雪碧,他看到雪碧瓶外说明中写着:
体积:350毫升;
配料:蔗糖、柠檬酸、香料、苯甲酸钾、蒸馏水、碳酸
生产日期:2004年5月6日
保质期:6个月。
小李同学马上联系科学刚学过的知识,说出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你能吗?
2、溶液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之和。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4、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之处是( )
A.溶液无色透明 B.溶液均一、稳定
C.溶液可能有颜色 D.溶液没有气味
5、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6 蔗糖 (7)泥沙(8)汽油,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形成悬浊液,___形成乳浊液,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溶质溶剂溶质和溶剂质量DB(4)(5) (7)(1) (8)(2)(3) (6) [课堂练习]
1.溶液是一种_________ 、_______的混合物。 均一稳定 6、一杯食盐水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敞口放置较长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盐会慢慢沉到杯底
B.食盐水一定下部分较浓,上部分较淡
C.食盐既不沉到杯底,更不会浮到液面上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C均一、稳定 7、小明在实验室做实验(当时气温度20℃) ,他用_____量取100毫升水,用_____称取40克食盐,都放入烧杯中,用________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总有不溶解的食盐,处理后称得不溶解的食盐4克。当时得到____克食盐水;溶质质量是______;溶剂是_____,其质量是______
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溶剂的质量是____;
为何已充分搅拌了,还有4克食盐不能被溶?
36克水100克9克25克136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量筒天平玻璃棒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不同的物质分散在水里,结果都形成溶液( )2.泥水是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3.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剂( )4.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是水溶液,水是
最常用的溶剂。 ( )×××√ 小实验:清洗餐具
观察你家的餐具上有哪些污物?分别试用以下方案清洗油污差不多的餐具:方案一:只用冷水;方案二:只用热水;方案三: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方案四: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净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其中最容易清洗油污的是方案____;比较方案__________,可得出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比较方案_________,还能得出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与溶剂的______有关.四二四(或一三)三四(或一二)温度下列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有益无害
B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生物
C“纯天然饮料”中无任何化学物质
D身体健康的人饮用被污染的水,无任何危害B拓展:1、干洗技术的发明
2、了解合成洗涤剂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不利用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绿色洗涤剂
对人体主要表现在对皮肤及眼睛等的刺激作用;对环境主要表现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及破坏水体生态平衡3、能否制得万能溶剂?作业:P29课后练习题 作业本B P10-11溶解与溶剂 干洗是一种不用水的洗涤方式。让有机溶液渗入衣物,就可以从纺织纤维的表面除去油污。用这种方法洗涤高级服装,可使服装不变形、不褪色。 干洗是1825年发明的发明于法国。一天,巴黎一家裁缝店的乔利贝朗不小心碰翻了煤油灯。灯油洒在一条裙子上。乔利担心妻子回来抱怨,着急地拿起察看,只见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仅没有污痕,反倒比别处显得更干净。乔利是做洗染这一行的,他立即明白这是一种神奇的清洗新方法。由此受到启发,他反复进行了试验。1855年,乔利贝朗在巴黎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服装干洗店。 打翻油灯发明干洗干洗延生后的最初50年间,使用的是苯、煤油、汽油、樟脑萜等溶剂。这些溶剂都具可燃性,经常造成火灾。由于这一致命缺陷,使干洗技术难以推广。1897年,德国莱比锡的吕德维格安特林使干洗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他发明了使用四氯化碳作干洗剂。四氯化碳的洗涤效果好,不易燃。但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缺点,就是带有刺鼻的异味。而且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到1918年,欧洲开始改用三氯乙烯来取代四氯化碳。从此,干洗业渐渐发展起来。 现代洗衣业已实现机械化。常用的干洗液是1928年发明的斯陶达溶剂和一种从石油中提炼而成的溶剂——四氯乙烯,它们既无害于人体健康,又没有起火危险。因为干洗液的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在清洗完毕,往往还要将从衣物中排挤出的溶剂进行蒸馏后,再加以过滤。这样就可以反复使用了。
再见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