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件(7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专题一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课件(7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1 21: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8张PPT。你认识下面两幅图片吗?请谈谈你的认识。观察思考  司母戊鼎: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原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四羊方尊:通高58.3厘米,重34千克,商代方尊的代表。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从青铜文明到政治文明 夏商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发端于夏商周三代。 结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本课主要内容 1. 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宗法制等。 2. 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懂得联系现实学习历史,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引入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 答案提示: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传说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获得成功,反映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禹的看法。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禹到了晚年,便四处查访,决定推举夷人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但是皋陶却先他而逝,无奈,又推举伯益。但当禹死后,部落联盟中一些有权势的大家族,拥立禹的儿子启即位,便起来反对伯益。启趁动乱之机杀了伯益,夺得了王位(约公元前1988年—1979年)。以前的“禅让”选举制度从这个时候被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夏部落中的同姓邦国有扈氏反对世袭制,起兵造反,启亲率大军进行讨伐,启将他的部落全部消灭。于是众多邦国首领都到阳翟朝会,启地钧台(今属河南禹县)召开诸侯大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钧台之享”,此举更进一步巩固了新王权。王位世袭制 确立: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表现:兄终弟及,父子相承。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一种历史进步。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材料解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一: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 2.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 (答案提示)夏朝建立前后。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答案提示)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3.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掌管政务占卜 、 记事王权(相、卿士)(王位世袭制形成)(卜、祝、史)(天的意志)地方纳贡 、征战(封侯、伯)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材料解析: (答案提示)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反映了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结论:政治制度是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今天我们中国也可以有选择地吸收国内外政治制度中的精华,做到与时俱进 。夏朝疆域概图商朝疆域概图周朝疆域概图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情景创设:观察三朝疆域的变化。
设问:在“家天下”的社会,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提示:分封制 设问:假如你是周王,你会把土地分封给谁?(结合课本中“西周分封示意表” )他们受封之后,应该对中央尽什么义务?
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周武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3.过程:武王开始实行分封。周公旦继续分封,扩展范围。公元前1046年。1.时间:周灭商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4.内容:周王土地和人民服命、守土、作战、纳贡、述职诸侯(王族、功臣、先代贵族)5.作用:(1)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统治。(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3)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6.分封制的瓦解:诸侯势力日益壮大,周王室衰微。西周后,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7.分封制的历史证物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与分封制的关系:2.目的: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层级: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经过变质和扩大而成。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的嫡系世代相承为大宗,其余各代庶子为小宗。庶子各在本支为大宗,其嫡子、庶子又分别为本支的大宗、小宗。
如此推衍传继,嫡永为
大宗,庶永为小宗,构
成一个庞大的宗支网,
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
周王为姬氏家族的大宗,
就是所谓“君之宗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在宗法制度支配下,宗子有保护和帮助宗族成员的责任,而宗族成员有支持和听命于大宗的义务。惟其如此,大宗和宗子对宗族组织起着支柱的作用,所以《诗经·大雅·板》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而小宗对大宗起着辅助的作用,所以《左传·襄公十四年》说:“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以相辅佐”。?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至迟在周初已经出现了“宗子”、“大宗”等名称。《诗经·大雅·板》中有“大宗维翰,……宗子维城”,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有的学者认为,在有关商代历史的文献中,也可发现类似的记载。如《左传》所记的周初商朝遗民的“宗氏”和“分族”,可能就是指宗法制度下的血缘团体。但迄今对中国早期宗法制度的了解,主要还是关于周代的。?世袭制、 通过学习谈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分封制、宗法制。夏商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周王)宗法制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诸侯、卿大夫、士)西周时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关系历史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历史纵横?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周朝的礼仪制度能力延伸1.(06年上海历史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解析:此题要求主要掌握分封制以及分封制涉及的范围,君主分封给诸侯土地人口来得到政治上的保障,而诸侯则服从其命令。C2.(07年高考上海历史) 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解析:此题考查了“盘庚迁都”,由此而开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C3.(08上海历史A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A 解析:该题考查了考生对特定历史概念的解读能力。正确把握引言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语出《左传》,隋唐间儒家学者孔颖达将其注释为“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情况,指出了实行分封的方法和目的。正确答案为A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禹 C.启 D.汤B 2.下列商朝官员中,从其分工看,能够参与商王决策和指挥军队的分别是( )A 3.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于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材料说明了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王根据什么决定分配土地的多少? 答:分封制。 根据分封等级及其爵位高低分地。 (2)材料二中的“巡守”和“述职”各指什么?材料二中天子对诸侯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答:“巡守”指天子巡视诸侯管辖的地区。 “述职”指诸侯觐见天子。 目的:维护周王的统治地位。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地方割据都是因为实行分封制的结果。请你根据历史事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 (1)分封制度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中央政府难于控制(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例如,西周初的“三监之乱”,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等 。 (2)分封制不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唯一原因,如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等 。 (3)地方割据现象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地方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这就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 。 实践探究: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制家谱,或通过社会调查,谈谈对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通过访问调查、网络或图书馆搜集资料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亲血缘关系和亲疏分配政治权利和规定等级秩序。学习延伸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解题关键: 1. 本题旨在培养解读材料和查找使用工具的能力。 2. 读懂材料: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如陈姓,许姓。 思路引领: 请在课后查找有关姓氏的工具书,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