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形式。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特点,垄断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分析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垄断的实质、作用。21*cnjy*com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历史,分组讨论,观念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和人们的生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理解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技改变生活和世界的过程,学习发明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2.难点: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师生身边生活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导入课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还有哪些?它是怎样兴起的?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背景、成就、特点)
1.背景和条件
问题探究:工业革命的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社会政治前提、市场的需要、技术的准备等方面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社会政治: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条件。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为广大的世界市场呼唤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
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的技术的准备。
2.主要成就
由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1885年
戴姆勒和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19世纪90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德国
1903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
手段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英国
1876年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19世纪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
3.特点
问题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1cnjy.com
不同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三个新特点:
(1)自然科学发明同生产力的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www.21-cn-jy.com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一览表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垄断组织出现造成的影响)
1.什么叫垄断?什么是垄断组织?
教师指出:垄断——独占、控制、操纵。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的。
2.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生产力迅速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了垄断。
所以垄断组织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垄断的形成。
3.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
(1)在经济上的影响
①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的工业部门,在厂房、设备、技术要求和产品结构的复杂性方面,都对生产组织和资金提出了新要求。这是过去的独家企业无法满足的,于是集中资金的合股公司迅速建立,超大型企业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 21教育网
②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形成,它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具体表现在:企业充分利用拥有的大量生产资料、最佳效率的机器设备组织生产;实行更有效的社会分工,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工作可以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活动;可获得最有才干的技术专家及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迫使经营者研究市场、改善企业管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德两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就有力地证明了垄断组织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2·1·c·n·j·y
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无政府状况,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www-2-1-cnjy-com
(2)在政治上和对外关系上的影响
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增强,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日益增多的最大限度的利润。(引导学生看教材上漫画《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 21·世纪*教育网
②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垄断统治的建立,使国内的市场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21·cn·jy·com
③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2-1-c-n-j-y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问题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小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都与中国擦肩而过,新的科技革命正蓬勃开展,中国应如何应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做出了响亮的回答:奋力追赶21*cnjy*com
教材问题解答提示
学思之窗
谈谈对德国外长一段谈话的看法。
解题关键:理解德国外长谈话的历史背景。
思路引领:通过对谈话背景的客观分析,对殖民扩张进行辩证的分析。
此段话反映了德国加入瓜分世界的要求。一方面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企业发展经济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发达国家掀起的瓜分世界的潮流相关。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世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也要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不发达地区面临的灾难和屈辱。【来源:21cnj*y.co*m】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解题关键: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思路引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与科学技术结合的程度;产业结构;广度及深度。
答案提示: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出处:21教育名师】
二、学习延伸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请你结合图文,发表自己的感想。
解题关键: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思路引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应如何解决答案提示:19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尚”的形成与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欣赏心态相关。人们陶醉于城市化的发展、陶醉于机器大生产带来的高速度,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是与环境的恶化同时发生的。今天我们从历史的发展得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作业
1.19世纪末,在世界上引起交通工具领域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A.蒸汽机车和轮船 B.电力机车的运转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D.发电机制造成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 D.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3.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4.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标志着(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B.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列强开始了资本输出
D.新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参考答案:1.C 2.A 3. C 4.A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