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有谁知道,新航路开辟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怎样?
生1:世界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
生2:美洲新大陆还没有发现。
师: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随着对非洲大陆的探险,人类的视野开阔起来,打破了相互隔绝的状态,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由此导入新课。21教育网
【讲述新课】
一、海上马车夫”
1、兴起的条件
(1)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地图上看,荷兰濒临大西洋,背靠欧洲大陆,既有天然良港可以驾船出海,又有广阔的欧洲腹地作为依托。21cnjy.com
(2)经济条件:资主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悠久的经商传统,经济基础较好;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赚取了丰厚利润;作为开辟新航路实践者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尽管他们从殖民地抢夺了大量金银,但国王和贵族为了满足个人享受,从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疯狂采购商品,所以这笔财富没有在葡、西本国转化为资本,而却使荷兰从中受益,得到大量的实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21·cn·jy·com
(3)政治条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1581年);独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荷兰兴起的表现(荷兰之最)
(1)欧洲最富庶的地区(16C):海上贸易发达,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
(3)“海上马车夫”(17C):(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备课资料】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荷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商业和海上运输业为主,尤其是它的造船业使之成为了当时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堪称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17世纪上半叶,它已经发展到拥有商船1.6万艘,据当时的英国经济学家贝提的统计,1670年船舶的总吨位是: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商业上的霸权以炮舰为后盾,荷兰人垄断了世界的贸易,充当各地贸易的中介人、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当时欧洲南方和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贸易几乎全部掌握在荷兰人的手里。五大洲的各个角落遍及了他们的足迹,这就是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的由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D.荷兰交通运输业发达
(4)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或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阿姆斯特丹。(参见引言)
3、殖民扩张:
(1)机构: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2)表现:
地区
殖民扩张情况
备注
亚洲
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
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和锡兰;
侵入雅加达等地,建立东方殖民总部;
占领中国台湾(1624~1662)。
非洲东岸、印度洋北岸和马来半岛沿线的亚洲地区是荷兰殖民扩张的重点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取好望角殖民地
美洲
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又称新尼德兰,后改名纽约)殖民地
(3)结果:荷兰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过渡:就在荷兰人执17世纪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时,英法两国起来向其挑战。17世纪后半期,英荷进行了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日不落帝国”
1、兴起的条件
(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2)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争霸战争中法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3)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综合国力最强大。由于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程度和速度有不同,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世界航路转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各具特点,这决定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胜负。www-2-1-cnjy-com
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发展是其对外贸易远较工业占优势,稍后就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程度最高,工业实力最为雄厚,加上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实力明显优于荷兰;
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爱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版权所有:21教育】
(4)武力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为此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殖民扩张:
(1)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无敌舰队”之战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的开始确立。
【备课资料】无敌舰队之战
16世纪,封建的军事殖民帝国西班牙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准备报复英国。
1588年5月末,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远征英国。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英国方面做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00多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 8月6日,“无敌舰队”到达法国加莱,停泊在海上,想与驻佛兰德尔的西军联系。由于后者未能及时到达,会师计划落空,后面又有英舰尾随,无法等待,只得继续前进。第二天夜间,昏暗无光,云雾重重,海面刮起强劲的东风,西班牙船员都已进入梦乡。英国人巧施妙计,把6艘旧船点燃,船内装满易燃物品,船身涂满柏油。6条火龙顺风而下,向西班牙舰队急驰而去。顿时,火海一片,烈焰熊熊,“无敌舰队”一片混乱,在断缆开航时各船乱成一团,有的相撞沉没,许多船只烧毁。
??? 8月8日,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弹药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狼狈逃窜的西班牙舰队弹尽粮绝,更倒霉的是在海上接连遇到两次大风暴,有的船只翻沉了。不少士兵、船员被风浪冲到爱尔兰西海岸,被英军杀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惨败。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这次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主义英国与老牌的殖民主义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决战。英国在海上大获全胜,击败了最强大的对手,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从此取得霸主地位。西班牙则因“无敌舰队”的覆没而一蹶不振,从此衰落下去。由于英国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使其本来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并在以后好几个世纪中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和“海上霸主”的地位。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所以,美国人马汉认为: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因而也就可以取得全球霸主地位。
(2)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活动
①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发展海外贸易;
【备课资料1】英属东印度公司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作“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是一个股份公司。成立于1600年,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
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在伦敦利德贺街。它主要建立了英属印度。1717年莫卧尔帝国皇帝下令免除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关税,这给该公司对印度贸易一巨大优势。1757年罗伯特·克莱芙爵士在普拉西战役中的决定性胜利使东印度公司成为了一股有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1760年除少数海岸贸易点外(如本地治里等),法国已被逐出印度。
东印度公司对从英国到印度的路途也有兴趣。早在1620年该公司就声称对南非桌山一带有拥有权。后来它占领和统治了圣赫勒拿岛;又参与占领和建设香港和新加坡;以及雇佣威廉·基德对付海盗;另外,公司在印度引入和种植茶。公司历史上其它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将拿破仑关押在圣赫勒拿岛上、伊利胡·耶鲁靠东印度公司发财,而其贸易在英国美洲殖民地则导致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人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纺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例如在印度购买1磅胡椒仅花2便士,运回欧洲后可卖到20便士,为此他们大发横财。
【备课资料2】伦敦公司
伦敦公司是英国另一家由英王特许的垄断性大贸易公司。1606年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特许成立,目的在于开发北美东海岸北纬34度至41度之间的殖民地,其股东都是伦敦人。公司成立不久,1606年12月就派出了120名殖民者,在船长J·史密斯和B·戈斯诺德的率领下,分乘3只船前往北美。1607年5月,他们到达弗吉尼亚,并在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镇,这里就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但是,后来一方面公司内部的股东争吵不休,有人上书要求国王对伦敦公司的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它的名声也越来越糟,同时,弗吉尼亚又有建立民主政府和种植烟草(当时国王认为这是有害的)的倾向;于是,英国国王派人进行调查,并在1624年解散了伦敦公司,公司建立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也改为皇家殖民地,由皇室派人管理。
②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据点:
从17世纪30年代起到90年代为止,英国在印度已经建立了3个重要据点。即马得拉斯(1639年)、孟买(1668年)和加尔各答(1696年)。在这三个地点成立管区,由英国省督管 辖,作为进一步侵略印度的基地。
自1607年伦敦公司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由来: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英王的“特许状”来到北美詹姆士河口,建立了仅有一个炮台、一所教堂、几间薄板房的詹姆士城,奠定了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枣弗吉尼亚的基础。1620年,英国的一群政治避难者,乘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船,在北美的马萨诸塞登陆,建立普利茅斯城、奠定了新英格兰殖民地的基础。后来它包括马萨诸塞、罗德艾兰、康涅狄格和新罕布什尔。17世纪中期英国建立马里兰殖民地,从荷兰手中夺取特拉华,又夺取新尼德兰,并将其分割为二,建立纽约和新泽西两个殖民地。1682年,英王查理二世将宾西法尼亚赐给业主威廉 · 宾,以抵偿王室欠他的债务,同年建立费城,建立宾西法尼亚殖民地。英王查理二世把卡罗来纳赐给其宠臣们,后又将卡罗来纳分为两部,即北卡罗来纳和南卡罗来纳两个殖民地。 1733年,建立佐治亚殖民地。至此,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3)“日不落帝国”的确立
①英荷殖民战争:
▲起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备课资料】《航海条例》(17C)
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21·世纪*教育网
▲经过:三次英荷殖民战争(1652—1674)
【备课资料】三次英荷战争
17世纪下半期,为了争夺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英国和荷兰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第一次发生在1652~1654年,当时因为1651年英国颁布了一个旨在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于1652年7月8日开战,双方海军在北海、地中海和印度洋进行了多次激战,最后,荷兰海军终因军事装备落后和指挥不力而战败。1654年,双方缔结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被迫承认了英国的《航海条例》。第二次英荷战争发生在1665~1667年,由英荷争夺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国宣战。在敦刻尔克海域和泰晤士河口,荷兰海军击败英国海军舰队。1667年,双方缔结《布雷达条约》,规定:英国将南美洲的苏里南归还给荷兰,并在海上贸易权利方面作出某些让步,荷兰退出北美洲,英国得到它已经占领的新阿姆斯特丹,后来,英国以英王查理二世之弟约克公爵的名字命名为新约克,即纽约。第三次英荷战争是在1672~1674年间发生的。1672年4月,法国对荷兰宣战,英国根据查理二世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订的《多维尔密约》,站在法国一边对荷兰作战。早在宣战之前英国舰队就开始袭击荷兰的商船队,给荷兰的商船造成了很大损失。但是,在1673年8月的海战中,英法联合舰队被荷兰海军击败。本图就是反映第三次英荷战争的图画。这次海上失败在英国引起了很大震动,英国议会猛烈攻击政府的亲法政策,反对英国与法国结盟,主张同荷兰议和。1674年,英王查理二世被迫与荷兰单独媾和,英荷签订第二个《威斯敏斯特和约》,重申《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尽管如此,荷兰的海上力量遭到大大削弱,它开始逐渐走下坡路,难与英国在海上争雄,英国从此取得了更大的殖民地市场和海上霸权。
▲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②英法殖民战争:
▲争夺焦点:集中在有着潜在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印度和北美。
▲经过:通过几次战争,特别是七年战争(1756—1763年)
【备课资料】七年战争
1756年,奥地利为了夺取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鲁士的战争,为此,奥地利首先与法国结盟,此后,俄国、德意志境内的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等国先后加入。当时,英国因为同法国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于是英国以及当时英王在德意志的领地汉诺威一起,与普鲁士结盟。双方在欧洲及世界许多地方展开了战争。在欧洲,在英国的援助下,1756年8月,普鲁士派7万大军进攻萨克森,打败了奥地利军队,萨克森投降。第二年5月,俄国军队攻入东普鲁士,普鲁士军队被打败。1757年和1758年,英国海军封锁法国海岸,炮击法国港口,破坏其船坞。普军乘势在罗斯巴赫打败奥法联军,继之又在洛伊滕打败奥军。1759年,俄奥联军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参战的4.8万人,仅剩3 000人。同时,英军在另一处战场又大败法军。1760年,俄奥联军占领柏林,普军更加困难。1762年俄国新皇彼得三世即位,退出战争,战局出现改观。1763年,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条约,欧洲战事结束。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为争夺殖民地展开了战争。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并继续扩大战果;在印度,经过几次战争之后,到1761年,英国已经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了几个殖民据点。在非洲,法国人也屡屡战败。1763年,法国被迫媾和。在这场战争中,法国的海军几乎被消灭殆尽,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大量丧失。英国夺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21*cnjy*com
▲结果:英国最终打败法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在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了殖民势力,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③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备课资料】“日不落帝国”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语: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语: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英语: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2·1·c·n·j·y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但到了20世纪中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英国国力的日渐式微,其殖民地纷纷独立,与此同时,新兴霸权国家美国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国逐渐瓦解。如今,英国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一个国际组织——英联邦以取代大英帝国。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终于看到了日落。
【合作探究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比较
国家
主要殖民地域
特点
结果
荷兰
北美洲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荷兰”;亚洲的马六甲、锡兰、中国的台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组织大型商业公司,以亚洲、北美为重点,夺取葡萄牙殖民地
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
沿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在亚洲的印度西、东海岸建立殖民地
海盗式掠夺(早期);组织商业公司,从事黑奴贸易,以印度和北美作为扩张重点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合作探究2】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说明了什么?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又说明了什么?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国崛起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2-1-c-n-j-y
提示:荷兰战败说明: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国战胜法国说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启示: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和平崛起.【来源:21cnj*y.co*m】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主要原因: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国家政策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早期殖民扩张:
(1)早期的殖民国家: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进行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这一行列。www.21-cn-jy.com
(2)殖民扩张方式:①抢劫和掠夺财富;(参见P28“历史纵横”)
②种族灭绝:屠杀印第安人
③贩卖黑人奴隶: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上亿的人口。
(3)影响:
①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备课资料】资本的原始积累
它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确立以前,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工地贵族以暴力手段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积累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有:殖民掠夺,早期的商业战争,圈地运动,贩卖黑奴,价格革命等。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转化为资本,又造成了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③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世界市场的拓展:
(1)含义:“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引导学生结合《黑奴贸易路线图》来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美洲种植场生产的烟草、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但因为种植场生产的是单一作物,所以需要进口粮食、布匹等一切日常必需品,也需要进口劳动力,因此三角贸易繁荣起来。西欧指挥着几个洲之间的这些贸易,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及烟草种植业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取了最大的利润。
(2)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始。欧洲殖民者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出处:21教育名师】
●活动与探究
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兴衰历程,从英国的强盛历程,我们从中可获得什么启示?
启示:积极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实现制度创新;抓住机遇,及时更新观念;建立能保障自身经济顺利发展的国防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对外开放……
【小结】
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开始,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正是在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屠杀基础之上,迎来了工业革命,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从而被明显地区分开来。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