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07:1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人教版 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商周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掌握其主要耕作方式。
3.理解并掌握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4.从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栏目索引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1.原始农业
(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的国家。
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 。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 ,但使用少,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重要工具。答案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一水稻和粟刀耕火种青铜农具答案(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 、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 ,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知识点拨麦自成体系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二答案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 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 。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 ,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牛耕犁壁曲辕犁铁犁牛耕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行 。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 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
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答案代田法耕耙耱一年一熟一年三熟都江堰误区警示(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 ;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 。翻车风力水车答案答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三1.条件
(1)商周时期,土地归 所有,集体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铁农具的出现和 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3.特点
(1)以 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
(2)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
(3)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国家牛耕一家一户交纳赋税答案4.评价
(1)地位:属于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 作出了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害,使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自然经济误区警示精耕细作1.结构图示方法总结2.图解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由下图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返回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史料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1.刀耕火种
材料 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 ——《广东新语》思考
材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答案 方式:刀耕火种。
实质问题:生产方式的极端落后。答案答案2.铁犁牛耕
材料 思考
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方式: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发展。答案3.精耕细作
材料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是如何实现精耕细作的?答案 耕作工具的发明与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革新;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等。史论总结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4)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精耕细作
(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主题二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史料探究1.小农经济的形成
材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思考
桃花源居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其出现的条件有哪些?答案 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答案2.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思考
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征?答案 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小农经济的地位与影响
材料 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思考
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答案答案 观点:①赞同,中国小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弱。
②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
理解: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史论总结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的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上的脆弱性等特点。
2.小农经济与封建国家的关系
(1)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是国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证,所以小农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小农的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2)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封建王朝统治前期或明君都注意保护小农经济,保护农业生产,以维护封建统治。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返回(4)耕作方式:长期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方式。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5)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历时最长,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
(6)地位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形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答案随堂达标检测               123456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在世界上,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和麦 B.玉米和甘薯
C.大麦和小麦 D.粟和水稻D解析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D。解析答案1234562.在当今农村,我们仍能看到铁犁牛耕的场景,历史上,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B解析 铁犁牛耕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故本题选B项。解析答案123456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D解析 从题干信息“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可以判断是隋唐时期出现的筒车,故选D项。解析答案1234564.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的出现C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工具,故本题选C项。解析答案1234565.农业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农业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B解析 注意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理解,其主要内涵就是自己顾自己,故选B。A、C是农业精耕细作的体现,D是农业生产时间的体现,皆排除。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材料二 男耕女织图123456材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答案答案 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 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解析答案返回123456(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答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解析 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答案学思之窗 (教材第7页)思考: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一、本课测评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探究学习总结 (教材第7页)提示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返回答案二、学习延伸
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提示 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更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