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10: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人教版 必修二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一单元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着重把握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的成就。
2.知道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理解并掌握其各自特点。
3.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栏目索引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 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后:煮盐、 、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3)素称发达,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答案
基础知识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青铜铸造业
冶铁
不计成本
答案
3.成就
(1)冶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2)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 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 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 ;北朝:烧出成熟白瓷。
司母戊鼎
高炉炼铁
灌钢法
青瓷
答案
②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
③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了 。
④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
是著名的瓷都。
(4)丝织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商朝时已有了 ,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 织物。
②唐朝丝织技术吸收了 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③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 中的写实风格。
④明清设在苏杭等地的 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误区警示
南青北白
五大名窑
青花瓷
景德镇
织机
斜纹提花
波斯
花鸟画
织造局
中国冶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时期,而不是西周晚期,西周晚期已出现铁器,是用天然陨铁锻造而成的。
误区警示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答案
1.形态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 和家庭消费,剩余小部分出售。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 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历程
(1)春秋战国和 时期得到发展。
(2)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3)隋唐时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赋税
私人
秦汉
误区警示
(5)元朝时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误区警示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转变为以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的过程,而不是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黄道婆
江南
答案
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原因: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2.表现
(1)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出现“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的誉称。
(2) 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通过 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丝国
知识点拨
海上丝绸
唐朝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时期,至宋元时期,瓷器逐渐成为出口主要货物,故又称“海上陶瓷之路”。
同时由于输入的商品主要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知识点拨
1.结构图示
方法总结
2.数字法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史料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1.官营手工业
材料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思考
据材料,指出“三服官”“三工官”和“东西织室”的手工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生产经营的特点。
答案 类型:官营手工业。特点:做工人数多(规模大);耗费大;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政府设工官管理。
答案
答案
2.民营手工业
材料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说林上》
思考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种手工业经营形态?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经营形态:民营手工业。
依据:民间私人自主经营,生产面向市场的民间消费品。
答案
3.家庭手工业
材料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思考
材料表明了手工业发展的何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答案 方式:家庭手工业。
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史论总结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手 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 场流通 到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
民营手 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 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2.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
(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3.古代手工业由以官营为主到以私营为主变化的主要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4)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主题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 
图一 河北沧州五 图二 清代粉   图三 素纱
代铸铁狮     彩瓷瓶      单衣
答案
答案 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
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的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思考
材料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思考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 施复夫妇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本是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的小户人家。后来他们买了两所
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施复夫妇成为机户
答案 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依据: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出现。
答案
史论总结
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广受欢迎和赞誉的原因
(1)日用品和艺术品结合,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给世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
(2)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2.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稀疏,微弱(只在江南个别地区和少数生产部门出现,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始终没有发展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规模宏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
(2)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代表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和专业的民营手工业生产,但家庭手工业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返回
(4)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更加细致,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生产中出现采用雇佣劳动和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的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解析答案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5
6
1.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A
解析 “工商食官”即西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
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 D.明朝
C
解析 把生铁和熟铁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后进行加热锻打,生成质地优良的钢,这是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故选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3.古代中国景德镇享誉世界的手工业是(  )
A.丝织业 B.造纸业
C.制瓷业 D.冶铁业
C
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词“景德镇”,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故选C。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4.杜甫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赞叹的瓷器是(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彩瓷
A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君家白碗胜霜雪”,可以判断诗中赞叹的瓷器是白瓷。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5.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结构中,“织”指的是(  )
A.农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族工业 D.家庭手工业
D
解析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它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这里的“织”指的是家庭手工业。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明代《松窗梦语》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1)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
答案 材料说明明代杭州地区纺织业发达,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答案
返回
1
2
3
4
5
6
(2)依据材料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
答案 实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特征:①为购买劳动力而进行的商品生产;②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
答案
学思之窗 (教材第10页)
思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趋势,这种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关系。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
探究学习总结 (教材第11页)
提示 (1)官营手工业发达。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
(2)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方面的贡献;
(3)享誉世界。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返回
答案
二、学习延伸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许多行业领先于世界,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予以说明。
提示 可以从古代制漆、造纸、印刷、造船等行业进行资料查找,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