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梅河口五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10: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人教版 必修二 第9课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画面一:当江南水乡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蒸汽锅炉已经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导入新课:画面二: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车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新时代! 画面三: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的 “十全大武功”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士子范进因中举登科而大发神经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开始关注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教学意图:
①暗示本课学习的背景知识;
②感受到明清以后东西方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③领悟近代中国遭遇西方近代文明全面冲击的必然性; ④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必然性。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构建知识框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学意图:
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②领会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的核心问题就是“变动”。变动之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个旧中国农民的回忆》 我1839年出生于上海市郊,那时家境还算稳定,父亲耕三亩地,母亲纺纱织布帮补家用。但到五岁那年,母亲终于放弃了她那心爱的木制纺车,因为洋布质地细腻,价格也只及土布的三分之一,几乎垄断了上海市场,这样家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那三亩地上。邻居家情况更糟,全靠纺织土布过日子,濒临破产。②鸦片战争以后这种传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具体表现是什么?①“文中划线部分直观地描述了怎样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教学意图:
①以虚拟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形象化;
②创设问题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提出问题: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两种预案:①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②以图示法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由表现入手,往前推原因,往后推影响。
教学意图:
①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提供新的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的能力 ;
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倾销商品(以洋纱、洋布为主)掠夺原料(以丝、茶为大宗)纺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变动之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
时间
代表人物
背景洋务运动的
目的
主要内容
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教学意图:强调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理性思维与判断。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选择一:连线搭配
选择二:填写表格;
选择三: 填充地图教学意图:
将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学习的内需力被调动出来;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器房中国传统的家庭纺织湖北丝麻四局的并条机教学意图:学生在分析对比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机器,引起了中国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动,这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人说: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
洋务运动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提出问题:请结合本节课所学论证以上三句话。教学意图:学会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讨论的过程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假如回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你是一个商人(或者地主、官僚、手工作坊主),想办一家近代企业,你需要哪些条件呢?想想议议资金机器市场原料劳动力变动之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金机器市场原料劳动力如果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你会选择在哪里开办企业?教学意图:学生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有兴趣、
能体验、会探究。 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
公和永缫丝厂陈联泰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汕 头沿海和沿江地区最早受列强侵略,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外商企业最早在沿海沿江地区建立,刺激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建立;近代工业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便于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和引进机器设备。《发昌先生来了》
1835年,15岁的方举赞来到上海,开始在小铁匠铺当学徒,满师后以打铁为生,并往返于沪粤跑单帮贩卖杂货,积累了一些钱财。1862年,《南京条约》签订的20年后,外商企业在上海不断增多,并赚取了高额利润,方举赞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1866年,他与同乡共同出资,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后来又购置了两台车床,雇佣工人达10余人,不仅采用了蒸汽动力设备,还增加了诸如锻冶、焊接、车削等工种,当时的外国人称“发昌先生来了”。教学意图:
学生通过自身进入情境来分析创办企业的条件,选择办厂地点,作为“当事人”能够更为主动地思考问题。通过阅读发昌机器厂的创业史,又从历史情境中跳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更能理性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1、变动的表现:
变动之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仍占统治地位)
变动之二:洋务运动兴起
变动之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2、变动的趋势:农耕文明工业文明3、变动的影响:经济近代化 促进政治、思想的近代化课堂小结教学意图:总结知识、拓展思维、树立正确的文明史观。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堂练习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担)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这会带来什么影响?以丝、茶为代表的农副土特产品出口量激增;
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材料二: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形成过程。”(2)材料二研究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积累等,促使近代企业产生。材料三:“自然经济的解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商品化进程,但也引发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结构性失衡。”(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同意。
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外国产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的乡村手工业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导致乡村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维持农民最低生活水平的经济机制不再发挥作用。乡村手工业品被洋货所取代,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劳动力过剩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