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4数上-爬坡题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例1】2016年故宫接待游客16018540人次。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1
6
0
1
8
5
4
0
(1)千万位上的“1”表示( )个( )。
(2)这个数千位上是( ),表示( )个( )。
(3)这个数由( )个千万,( )个百万,( )个万,(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
解析:
(1)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本数字中的千万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千万。
(2)千位是从右向左数,第四位,是个级的最高位,本数字中千位上是8,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千位上是8表示有8个“千”
(3)要分析这个数字的组成,需要观察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有几个计数单位,从左向右看,千万位上是1,表示1个千万,百万位上是6,表示有6个百万,万位上是1,表示有1个万,千位上是8,表示8个千,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那么这个数字是由1个千万,6个百万,1个万,8个千,5个百,4个十组成的。十万位和个位上都是0,没有计数单位。
解答:
(1)1 千万
(2)8 8 千
(3)1 6 1 8 5 4
【例2】
解析:
根据这个数的读法:七千万零九,可以知道,7在千万位上,9在个位上,其余数位都是0,千万位与个位中间隔着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共6个数位,所以需在7和9之间填上6个0.
解答:6
【例3】5个亿、8个万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解析:
写数时应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然后是万级,最后写个级,每级四个数位,写完后仔细核对。根据题意,知道亿位上是5,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1,其他的所有数位上都没有单位,应该用0来占位。
解答:500080010
【例4】我国“神舟”六号飞船每小时大约飞行28153千米,每天大约飞行675672千米。请读出横线上的数字。
2815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5672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读数从高位读起,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万级或亿级的数,然后在后面加“万”字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不论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比如:28153这个数字,万级上只有万位有2个计数单位,读作“二万”,个级上从千位到个位的数字依次是8153,读作“八千一百五十三”,这个数字读作: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675672这个数字,万级上是67,读作“六十七万”,个级上是5672,读作“五千六百七十二”。这个数字读作: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解答:
二万八千一百五十三
六十七万五千六百七十二
【例5】下面是我国的几个省的人口统计,你能将这些省的人口数读出来吗?
①江苏省 78659903 ②河北省 71854202 ③山东省 95793065
④河南省 94023567 ⑤广东省 104303132 ⑥四川省 80418200
解析:
读数时可以先划分数级,每四位为一级,然后从高级开始,逐级按照个级的方法读数,如:河北省 7185 4202 划分为个级和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数方法读万级的数,在最后加上“万”字,然后再读个级,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每一级末尾的零不用读出来,如:四川省8041 8200读作:八千零四十一万八千二百,个级末尾的两个零都不用读出来.
解答:
①江苏省 78659903读作:七千八百六十五万九千九百零三
②河北省 71854202 读作:七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二百零二
③山东省 95793065读作:九千五百七十九万三千零六十五
④河南省 94023567 读作:九千四百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七
⑤广东省 104303132 读作: 一亿零四百三十万三千一百三十二
⑥四川省 80418200读作:八千零四十一万八千二百
第二单元 乘法
【例1】判断正误并改正。
解析: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遵循以下计算法则:①较大的数写在上面,相同数位对齐;②用两位数的个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③用两位数的十位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④将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本题中的竖式的错误出在没有将两位数的十位2与上面三位数相乘积的个位与上面的十位对齐。哪一位去乘上面的数,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
解答:
改正:
【例2】某工厂为了庆祝“中秋节”给每位员工发了12块月饼,工厂共有员工578人, “中秋节”该工厂共需要发放多少块月饼?
解析:本题要求发放月饼的总量,需要知道每人发多少块和工厂的员工总数,每位员工发12块,一共有578名员工,根据本题的数量关系“月饼总量=每人月饼数×人数”,列出算式12×578=6936(块)
解答:12×578=6936(块)
答:一共需要6936块月饼。
【例3】在〇填上“>”、“<”或“=”
50×280 〇 50×260 47×400 〇 40×470
思路分析:比较两个乘法算式的大小,不一定要计算出结果,如:50×280 〇 50×260,这两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的因数,只需要比较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就可以知道积的大小了,280>260 ,所以50×280 > 50×260 。
47×400 〇 40×470 这两个算式中400除以10缩小为40,47乘10扩大为470,积先乘10,再除以10,大小不变,这两个算式相等。
解答:50×280 > 50×260 47×400 = 40×470
【例4】根据53×21=1113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53×210= 530×2100=
1113÷21= 530×( )=11130
解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如果乘法中的两个因数都扩大了若干倍,那么积扩大它们倍数的乘积倍
根据乘法中积与因数的关系,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1113÷21=53 。
解答:53×210=11130 530×2100=1113000
1113÷21=53 530×(21)=11130
【例5】一列运煤的火车有30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走?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这列火车的车厢数有30节,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我们可以求出这列火车一次可以运煤多少吨:104×30,这个算式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在此,我们总结因数末尾与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为: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第二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中每一位上的数,0也要乘,与0相乘后,再加上进上来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本题列竖式计算为:
解答:
104×30=3180(吨)
3180>3000
答:能一次全部运走。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28+56+144 (2) 819+732+181
(3)75+136+25 (4)62+157+143+38
(5)208+49+92+11+540
解析:
在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1)小题中可以运用加法结合律,先将后两个数相加,56+144=200,然后再算28+200=228。第(2)小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732和181的位置,然后先计算819+181=1000,然后再计算1000+732=1732。
第(3)小题也是交换136和25的位置,先计算75+25=100,然后计算100+136=236。第(4)小题中要将62和38、157和143分别结合在一起,凑整计算,再将得到的和相加。第(5)小题也是要根据“凑整”的原则,将208和92结合,将49、 11和540结合,进行简便计算。
解答:
(1) 28+56+144 (2) 819+732+181
= 28+(56+144) = 819+181+732
= 28+200 = 1000+732
=228 = 1732
(3) 75+136+25 (4) 62+157+143+38
=75+25+136 =(157+143)+(62+38)
=100+136 =300+100
=236 =400
(5) 208+49+92+11+540
= (208+92) +(49+11+540)
= 300+600
= 900
【例2】某养兔场有白兔145笼,每笼8只;有灰兔255笼,每笼也有8只,养兔场一共有多少只兔?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白兔和灰兔每笼都有8只,白兔有145笼,灰兔255笼,我们可以先求出白兔有多少只,灰兔有多少只,然后再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列式计算:145×8+255×8。也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笼,再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列式计算为:(145+255)×8,计算更简便。
解答:
145×8+255×8
=(145+255)×8
= 400×8
= 3200(只)
答:养兔场一共有3200只兔。
【例3】简便计算。
(1)(74+74+74+74)×25 (2)77×9+11×37
解析:
(1)74+74+74+74是4个相同加数74相加,可以改写成74×4,那么原式可以改写成为:74×4×25,然后可以将4×25结合在一起,4×25正好等于100,74再乘100等于7400。
(2)77×9+11×37,这个算式中,要运用乘法分配律,需要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因数,而这个算式明显没有,我们就要想办法找到这个相同的因数,我们可以将77×9改写成11×7×9,然后将7和9结合,先乘起来,得到算式11×63+11×37,现在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63和37相加,然后让11去乘这两个数字的和。
解答:
(1)(74+74+74+74)×25
= 74×4×25
= 74×(4×25)
= 74×100
= 7400
(2)77×9+11×37
= 11×7×9+11×37
= 11×63+11×37
= 11×(63+37)
= 11×100
= 1100
【例4】一辆货车与一辆客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解析: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货车速度为50千米/小时,客车速度为75千米/小时。要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两车的速度之和×时间=路程,列式为(75+50)×8=1000(千米)。第二种是分别求出货车和客车行驶的路程,然后再相加。列示为:75×8+50×8=1000(千米)
解答:
(1)(75+50)×8
= 125×8
= 1000(千米)
(2)75×8+50×8
= 600+400
= 1000(千米)
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000千米。
第四单元 线与角
【例1】
① ② ③ ④
(1)(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
(2)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
解析:
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度。
解答:
(1)④ ① ②
(2)2 1 0
【例2】下面的图形中有( )条线段,( )条射线,( )条直线。
解析:
根据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端点个数可以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那么本题中有3条线段,直线上两点之间的线是线段,射线上一点和射线的端点之间的线也是一条线段。直线上每个点都将直线分成两条射线,图中的直线上有两个点,所以有四条射线,图上最下面是一条射线,射线的的另一个点又成为一条射线。
解答:3 6 1
【例3】给下列各角分类。
① ② ③ ④ ⑤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 )
解析:
根据角的大小,给角分为以下几类,小于90°的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等于180°的角是平角,等于360°的角是周角。
解答:
锐角( ③ ) 直角( ① ) 钝角( ② )
平角( ④ ) 周角( ⑤ )
【例4】根据下图计算角的度数。
∠1=( )
∠2=( )
解析:
根据图意,∠1和30°的角组成一个直角,所以∠1=90°-30°=60°,∠2和30°的角组成一个平角,所以,∠2=180°-30°=150°。
解答:
∠1=(60°)
∠2=(150°)
【例5】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面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解析:一副三角板有六个角,分别是90°、60°、30°、90°、45°、45°,75°=30°+45°,105°=45°+60°,120°=90°+30°,135°=90°+45°,150°=90°+60°,180°=90°+90°
解答:
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例1】
(1)电视台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体育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是( )米。
(3)医院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是( )米。
(4)超市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是( )米。
解析:
在地图上的方向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电视台在广场的东北方向,距离大约有四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代表200米,那么电视台与广场的距离是800米。体育场在广场的西北方向,距离大约是2个单位长度——400米。医院在广场的西南方向,距离大约3个单位长度——600米,超市在广场的东南方向,距离大约是5个单位长度——1000米。
解答:
(1)东北 800
(2)西北 400
(3)西南 600
(4)东南 1000
【例2】
(1)张丽要去刘枚家,需要先向( )方向走( )米到达购书中心,然后再向( )方向走( )米到达早茶店,再向( )方向走( )米到达刘枚家。
(2)如果刘枚要去张丽家,应该怎么走?请你试着描述他行走的路线。
解析:
(1)张丽要去刘枚家,路程划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以张丽家作为观测点,向西南方向行走,距离是2000米,到达购书中心,然后以购书中心为观测点,向西北方向行走,距离是1000米,到达早茶店,然后以早茶店作为观测点,向东行走,距离是500米。
(2)刘枚要去张丽家,与张丽的行走路线相反,首先以刘枚家为观测点,向西行走,距离是500米,到达早茶店,然后以早茶店为观测点,向东南行走,距离是1000米,到达购书中心,然后以购书中心为观测点,向东北行走,距离是2000米,到达张丽家。
【例3】
解析:画行走的路线图,要把握好三个要点:观测点、方向、距离。我们先确定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首先以起点站为观测点向东行走2千米,到达了人民医院,我们先向右(东)画2个单位长度。然后汽车又向东南跑了1千米到达市中心,我们向右下(东南)画1个单位长度,接着汽车向西南跑了3千米到达科技馆,以市中心为观测点,西南是在市中心的左下,需要画3个单位长度,然后从科技馆出发,向西北行驶3千米到达终点站,需要向左上方向画3个单位长度。
【例4】根据描述填空。
(1)虎园在狮园的东南方向上。
(2)从动物园大门向西走,再向北行走到达猴山。
(3)长颈鹿馆在狮园的正东方向上。
(4)熊猫馆在长颈鹿馆的北面。
(5)仙鹤馆在狮园的西北方向。
(6)熊馆在仙鹤馆和熊猫馆的中间。
(7)河马乐园在虎园的正西方向,在仙鹤馆的正南方向。
解析:
本图中,狮园在正中心的位置,虎园在狮园的东南方向,那么虎园就在狮园的右下角,从动物园大门向西走,再向北走到达猴山,猴山在狮园的正西方向上。长颈鹿馆在狮园的正东方向上,也就是在狮园的右面,熊猫馆在长颈鹿馆的北面,就是在长颈鹿馆的上方,仙鹤馆在狮园的西北方向,也就是在图的左上角,熊馆在仙鹤馆和熊猫馆中间,就是在狮园的上方。河马乐园在虎园的正西方向,在仙鹤馆的正南方向就是在图的左下角。
解答:
第六单元 除法
【例1】同学们在一条道路两旁植树,路的长度为960米,每隔20米一棵,两头都要种,这条路两旁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解析:
从题意可知,路长为960米,每隔20米植一棵树,我们可以先求出路的一侧的间隔数为960÷20=18(个),因为两头都要种,一侧树的棵树=间隔数+1
18+1=19(棵),一侧栽树19棵,两侧栽树的棵数为:19×2=38(棵)
解答:
960÷20=18(个)
18+1=19(棵)
19×2=38(棵)
答:这条路的两旁一共要种38棵树。
【例2】改错。
解析:
本题的错误出商的位置写的不对,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我们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是75,75里有1个50,所以商1,这个1要写在十位上,不是写在百位上,然后再进行下面的除法计算。
解答: 改正:
【例3】
限乘17人
解析:
每辆车限乘17人,求187名同学需要租多少辆车,也就是求187中有多少个17,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87÷17=11(辆)
列竖式计算为:
解答:
187÷17=11(辆)
答:需要租11辆汽车。
【例4】丽丽读一本850页的故事书,已经读了80页。剩下的每天读34页,至少还需要多少天才能读完??
解析:
这本书的页数是850页,已经读了80页,还有850-80=770(页)没读,每天读34页,至少还需要多少天,就是求770里包含着多少个34,用除法计算:770÷34=22(天)……22(页),读了22天后,还有22页没读,这22页也需要1天的时间,所以至少需要22+1=23(天)的时间。
解答:
850-80=770(页)
770÷34=22(天)……22(页)
22+1=23(天)
答:至少还需要23天读完。
【例5】每只青蛙平均每天大约吃害虫多少只?
解析:
根据图意,青蛙的只数是78+1=79(只),它们一共吃了715只害虫,求平均每只青蛙吃多少只害虫,用除法计算:715÷79,题目中的问题是“每只青蛙平均每天大约吃害虫多少只?”我们用估算,可以把除数79看做80,然后想一想8的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715接近720,720÷80=9(只),那么715÷79≈9(只)
解答:
78+1=79(只)
715÷79≈9(只)
答:每只青蛙平均每天大约吃害虫9只。
【例6】服装厂要生产一批运动装。第一车间工作了80天,一共生产了9600套。第二车间生产了40天,一共生产了4800套。哪个车间的工作效率更高?
解析:
要求哪个车间的工作效率更高,需要分别求出每个车间每天生产多少套服装,第一车间生产9600套运动装用了80天,求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套运动装,用除法计算:9600÷80=120(套)第二车间生产4800套运动装用了40天,求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套运动装,用除法计算:4800÷40=120(套),其实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发现从9600÷80到4800÷40,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2,所以商不变,两个车间的工作效率一样高。
解答:
9600÷80=120(套) 4800÷40=120(套)
答:两个车间的工作效率一样高。
第七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完成下面的表格。
按键
显示
□ □
56
□
56
□□
19
□
75
按键
显示
4 8
-
2 4
=
解析: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非常方便,比如我们第一个表格是计算56+19,首先按数字键5和9,显示59,然后按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上还是显示59,在按数字键输入另一个加数19,显示屏上显示19,最后按=,显示运算的结果75。第二个表格中是计算48-24,首先按数字键4和8输入被减数48,显示屏上显示48,然后按运算符号键-,显示屏上显示的还是48,然后按数字键2和4输入减数24,显示屏上显示24,最后输入=,显示运算的结果24。
解答:
5 6 + 1 9 =
48 48 24 24
【例2】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小题的结果,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它算式的得数。
99×98=
999×998=
9999×9998=
99999×99998=
999999×999998=
9999999×9999998=
解析:
首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个算式的结果,得到:
99×98=9702
999×998=997002
9999×9998=99970002
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每个乘法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由若干个9组成,后面一个因数是把前一个因数的个位改成8,再观察这些算式得数的特点,把后一个因数个位的8改成7,7前面有几个9,后面就跟上几个0,最后排上一个2。找到规律后,可以算出其它算式的得数,如:99999×99998,把99998的个位改成7,后面跟4个0,再排上一个2,应该是9999700002 。
解答:
99×98=9702
999×998=997002
9999×9998=99970002
99999×99998=9999700002
999999×999998=999997000002
9999999×9999998=99999970000002
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
【例1】下面是红旗小学为灾区捐款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练习。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捐款数
(2)纵轴上每格代表( )元。
(3)( )年级捐款钱数最多,( )捐款钱数最少,相差( )元。
(4)红旗小学一共捐款( )元。
红旗小学为灾区捐款情况统计图
解析:
观察本题中的条形统计图,纵轴上每格代表100元,其中六年级捐款最多,共捐款540元,二年级捐款最少,共340元,相差540-340=200(元),这六个年级一共捐款钱数为:370+340+420+400+500+540=2570(元)。
解答:
(1)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捐款数
370元
340元
420元
400元
500元
540元
(2)100
(3)六 二 200
(4)370+340+420+400+500+540=2570(元)
第九单元 可能性
【例1】下列事件一定会发生的画“√”,不可能发生的画“×”,可能发生的画“○”。
开车在路口遇到红灯 太阳从西方升起 哈尔滨每年冬天下雪
( ) ( ) ( )
解析:
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称为确定事件,比如哈尔滨每年冬天下雪,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比如开车在路口遇到红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也是确定事件,比如太阳从西方升起。
解答:
○ × √
【例2】按要求涂色。
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摸出的可能是红球
解析:
要想摸出的一定是红球,需要将盒子里的球都涂成红色,要想摸出的一定是黄球,需要将盒子里的球都涂成黄色,要想摸出的可能是红球,需要将盒子里的球涂成既有红色也有黄色。
解答:
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摸出的可能是红球
第十单元 数学百花园
【例1】填一填。
四(1)班参加音乐小组和美术小组的的学生名单
音乐小组
王丽
李艳
肖雅
陈静
杨明
美术小组
陈宇
王丽
陈静
肖明
张瑜
李娜
(1)将学生的姓名填在相应的圈里。
(2)参加音乐小组的有( )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 )人,参加音乐小组和美术小组的一共有( )人。
解析:
参加音乐小组的有5人,参加美术小组的有6人,其中王丽和陈静两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参加两个小组的人数是要将两组人数加起来,减去两组都参加的人数。6+5-2=9(人)
解答:
(1)
(2)5 6 9
【例2】下图是运动会的方阵,最外层一共有96人,每行有多少人?
解析:
本题求每行有多少人,题目中告诉我最外层的总人数是96人,最外层的总人数是方阵每边人数减1,然后乘4,方阵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96÷4+1=25(人)
解答:
96÷4+1=25(人)
答:每行有25人。
第十一单元 总复习
【例1】请帮小兔子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搬入新家吧!
> > >
解析:
比较大数的大小,首先比较两个数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在这几个数字中,700700位数最多,是六位数,其他三个数都是五位数,这个数就是最大的,其他三个数字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80007最高位是8,其它两个数字最高位是7,80007大于其他两个数字,70700和77000的最高位相同,比较第二位上的数字,77000第二位是7,70700第二位是0,7大于0,所以77000>70700。
700700>80007>77000>70700
【例2】照样子,写一写。
①7235 0000 0000=7235亿 ②46680000000≈( )亿
③8000000000=( )亿 ④987764000≈( )亿
⑤325680000000≈( )亿 ⑥87900000000=( )亿
思路分析: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需要去掉末尾的8个0,然后再加上“亿”字,不是整亿的数字改写成以“亿”做单位,把小数点点在亿位的右下角,然后按要求保留小数。本题中的③和⑥都是整亿的数,所以直接去掉8个0,然后将计数单位改成“亿”就可以了,②、④、⑤需要先划分数级,然后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亿级的数字,比如:
466 8000 0000 亿级上是466,千万位上是8,需要向前一位进一,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为467亿.
解答:②467 ③80 ④10 ⑤3257 ⑥879
【例3】玲玲每分钟打字68个。
解析:
2小时15分钟换算成分钟做单位为:2小时11分钟=131分钟。根据已知条件,玲玲每分钟打字68个,我们可以求出她131分钟大约打字多少个,列式为:68×131,在估算时,要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个因数看做整十整百的数字,比如68的个位大于5,要向前一位进一,估计乘70,131的个位1小于4,直接舍去,所以把131近似的看做130,70×130=9100,那么68×131≈9100(个)
解答:
2小时11分钟=131分钟
68×131≈9100(个)
答:这篇文章大约有9100个字。
【例4】学校的图书馆有31个书架,每个书架有8层,每层上有125本书,学校图书馆一共有多少本书?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先求出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每层书架上的书数×书架的成熟=每个书架上的书数。125×8=1000(本),可以知道每个书架上有1000本书,31个书架上共有:1000×31=31000(本)
解答:
125×8×31
= 1000×31
= 31000(本)
答:学校图书馆一共有31000本书。
【例5】以下面的射线为一条边,画一个比105°小45°的角。
解析:
本题考察角的画法,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要画多大的角,比105°小45°的角是60°的角,角的一条边题中已经画出来了,所以我们需要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射线的端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这条射线重合,然后再量角器60°处点一个点,将射线的端点与这个点相连画成一条射线,成为角的另一条边。
【例6】数一数。
锐角( )个 直角( )个 钝角( )个
解析:本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图中画了两条线,这两条线相交与一点,形成四个角,其中两个锐角,两个钝角,每条线与长方形的一组对边相交,形成四个角,其中有两个锐角,两个钝角。两条线共形成四个锐角,四个钝角。
解答:
锐角(6)个 直角(4)个 钝角(6)个
【例7】
(1)用数对表示学校的位置为( , )
(2)如果邮局的位置为(3,7),公园的位置为(6,5),医院的位置为(8,6),你能在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吗?
解析:
(1)学校的位置用数对表示,需要知道学校在第几列,第几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学校在第3列,第2行,那么用数对表示为(3,2)。
(2)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是列数,第二个数字是行数,邮局的位置为(3,7),表示邮局在第3列第7行,公园的位置为(6,5),表示公园在第6列第5行,医院的位置为(8,6),表示医院在第8列第6行。
解答:
(1)(3,2)
(2)
【例8】李老师不小心将买奖品的购物发票弄脏了,你能帮他算出每个笔记本多少钱吗?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合计
笔记本
15
275元
钢笔
25
5
解析:
本题中两种商品的总价是275元,根据钢笔的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钢笔的总价:总价=单价×数量=25×5=125(元),用两种商品的总价减去钢笔的总价得到笔记本的总价:275-125=150(元),已知笔记本的总价和数量,求笔记本的单价:单价= 总价÷数量=150÷15=10(元)
解答:
25×5=125(元)
275-125=150(元)
150÷15=10(元)
答:每个笔记本10元。
【例9】长218米的火车以每秒18米的速度穿越一条长700米的隧道,那么火车穿越隧道(进入隧道直至完全离开)需要多长时间?
700米 218米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火车行驶的路程是隧道长度加火车的长度,700+218=918(米),求火车穿越隧道用的时间,需要用“路程÷速度=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918÷18=51(秒)
解答:
700+218=918(米)
918÷18=51(秒)
答:需要51秒。
【例10】找规律,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1089×9=9801
10989×9=98901
109989×9=____________
1099989×9=____________
10999989×9=______________
109999989×9=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算式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是10后面跟上若干个9,十位上的9改成8,第二个因数都是9。得数的规律是把第一个因数的数字反着排列。
解答:
989901 9899901 98999901 98999901
【例11】下面四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
节目
银河剧场
大风车
智慧树
动漫世界
人数
9人
12人
13人
18人
(1)完成条形统计图。
(2)四年级同学喜欢看( )的人数最少,喜欢看( )的人数最多。
(3)四年级共有( )人。
(4)喜欢看动漫世界的人数是喜欢看银河剧场的人数的( )倍。
解析:
本条形统计图中每格代表2人,完成条形统计图,需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相应的位置涂出合适的条形,比如,喜欢银河剧场的人数是9人,需要涂4个格加半格。喜欢大风车的人数有12人,需要涂满6个格。喜欢智慧树的人数为13人,需要涂6个格加半格。喜欢动漫世界的人数为18人,需要涂满9个格。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喜欢动漫世界的人数最多,喜欢看银河剧场的人数最少。
四年级共有9+12+13+18=52(人)
解答:
(1)
(2)银河剧场 动漫世界 (3)52 (4)2
【例3】小丽,小兰和小明三人一起参加考试,小兰的准考证号码是A50212,代表她是A号楼502考场考号为12的考生。
小丽的准考证号码是( )
小明的准考证号码是( )
解析:
本题中编码的规律是,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楼号,第二位到第四位数字是考场号,最后两位数字是考号,小丽在B号楼301场,考号为04,那么她的准考证号是:B30104。
小明在A号楼301场,考号为14,那么他的准考证号为:A30114。
解答:
小丽的准考证号码是(B30104 )
小明的准考证号码是(A3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