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专题课: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模型1.能分析竖直面内匀速圆周运动问题.
2.能识别和分析“线—球模型”问题.
3.能识别和分析“杆—球模型”问题.教学目标【重点】
1.“线—球模型”问题.
2.“杆—球模型”问题.
【难点】
线—球模型问题.重点难点本节重点研究竖直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掌握好“线—球模型”和“杆—球模型”两类基本问题,让学生能识别两类基本模型并应用对应结论分析实际问题.教学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同时要做好运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可以先分析“线—球模型”问题,然后再研究“杆—球模型”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好两个模型的区别.
有了上面的基础,可以对两个模型做适当拓展,例如“线—球模型”与“光滑内侧轨道内小球运动问题”具有相同的物理本质,遵从相同的规律. 教学建议【导入一】
师:我这里有一个小球和一条细线,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实验.用线的一端与小球拴接,用手捏紧细线的另一端,把小球抡起来让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的圆周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吗?
生:不是,是非匀速圆周运动.
师:小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变化规律如何?
生:向高处运动时速度减小,向低处运动时速度增大.
……新课导入师:下面我找同学到上面来体会一下,在运动过程中细线拉力大小怎样变化?
(同学甲进行了体验,并总结规律)
生甲:向高处运动时拉力减小,向低处运动时拉力增大.
师:下面我再找一名同学重新进行这个实验,看能不能让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
(同学乙进行了体验,并总结规律)
生乙: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不能为零.
师:上面实验中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问题.新课导入【导入二】
杂技演员在表演“水流星”节目时,盛水的杯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杯子经过最高点时,里面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探讨其中的原理.新课导入学习互动竖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考点一图Z1-1学习互动[答案] B学习互动学习互动[答题要点]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说明此时恰好由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这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再根据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受力的不同,根据向心力的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学习互动线— 球模型问题分析考点二图Z1-2 学习互动[答案] A学习互动例3 (多选)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运行的“天宫一号”内上了节物理课,做了如图Z1-3所示的演示实验,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其一初速度,小球能在竖直平面内绕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把此装置带回地球表面,仅在重力场中,仍在最低点给小球相同初速度,则( )
A.小球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B.小球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C.小球可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D.小球一定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图Z1-3 [答案] BC[解析] 把此装置带回地球表面,在最低点给小球相同的初速度,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若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v≥,则小球可以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若小于此速度,则不能到达最高点,故不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选项C正确,D错误.学习互动例4 长度为1 m的轻杆OA的A端有一质量为2 kg的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Z1-4所示,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3 m/s,g取10 m/s2,则此时小球将( )
A.受到18 N的拉力
B.受到38 N的支持力
C.受到2 N的拉力
D.受到2 N的支持力学习互动杆— 球模型问题分析考点三图Z1-4[答案] D学习互动备用习题备用习题[答案] D[解析]物块的超、失重状态与速度方向无关,而与加速度方向有关.加速度具有向下的分量时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具有向上的分量时处于超重状态.备用习题[答案] C备用习题3.(多选)如图Z1-9所示,小球m在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圆形管道内做圆周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
最小速度是
B.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
C.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无作用力
D.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的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答案] BD[解析]圆环外侧、内侧都可以对小球提供弹力,故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零.小球在水平线ab以下时,必须有指向圆心的力提供向心力,故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B、D正确.备用习题备用习题[答案] BCD自我检测图Z1-5自我检测[答案] A自我检测2.(线—球模型问题分析)秋千的吊绳有些磨损,在摆动过程中,吊绳最容易断裂的时候是秋千( )
A.在下摆过程中 B.在上摆过程中
C.摆到最高点时 D.摆到最低点时[答案] D自我检测图Z1-6自我检测[答案]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