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升华和凝华
[设计意图]:
在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知识,直接通过设问引入新课。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这些现象比较缓慢,难以被学生直接看到,看到的只是结果。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否需要经过液态这个过程不是很清楚,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安排了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观察、分析实验,让学生亲自领悟到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变。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再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学生举一些或老师补充一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的思维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物态之间的转化认识的不是很清楚,且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这些现象比较缓慢,难以被学生直接看到,看到的只是结果,故对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物态变化知识 解释生活的现象。
2、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认识物态变化,形成观察、分析、对比、推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难点: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引课设问: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可以相互转变,那么,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可以直接转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碘)若要使固态碘变成气态,气态碘变成固态碘,有何办法呢?
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报告,进行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学生讨论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难见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如:
(1)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精,时间长了会变小,而衣服仍然是干的,为什么?
(2)出示“针状雾凇”“冰棍”的图片
(3)北方的冬天,洗的衣服冰冻起来,没见其熔化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4)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现“冰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解释其原因。
教师介绍:人工降雨
过渡:那么自然降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组讨论:降水的过程。
展示云、雾、雪、露、霜的图片,并提问:a、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水的存在状态有三种,这些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c、那么,这些物质是水发生何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学生回答
总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
布置作业:科学作业本(共28张PPT)
气态
固态
液态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学生探究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 什么 ?
猜想把碘加热会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烧杯壁和烧瓶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实验探究记录
有大量的紫色气体
有固体出现
固体吸热变成气体;气体放热变成固体
可以,但速度变慢
第3节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
过程。
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
过程。
1、升华:
2、凝华:
(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
壁为什么会发黑?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
壁为什么会发黑?
5、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
壁为什么会发黑?
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
钨丝
升华
钨蒸汽
凝华
钨(固体)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吗?
1、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
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这
是什么现象?
2、有微风的、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
现的针状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雾凇
3、北方的冬天,洗的衣服冰冻起来,没
见其熔化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4、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
现“冰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固体
升华
气体
气体
凝华
固体
人工降雨
降水形成的过程示意图
暖湿气流上升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
低后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聚集成云
当小水珠变大时就
下雨了
三、云、雨、雪、雾、露、霜
几种自然现象。
云
雪
露
雾
霜
阅读材料: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空气中总是含有水蒸气的。这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
不断地蒸发而来的。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
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微小的小颗粒,能被空气中上升气流
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
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
在冬季,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所以我国很大一部
分地区冬天气温较低时会下雪,而南方一些气温较高的地区几乎终年无雪。
由于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
其他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露。在空气尘埃上形成的并随空气流动的小水珠叫
雾,雾又叫做接地云。大气污染会使雾日增多。有雾时,地面附近的能见度
降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较浓时,高速公路和机场都要关闭。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
迅速降低到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
的小冰晶,即霜。霜往往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熔化
气态
固态
液态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吸热)
凝固
(放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课堂练习:
3、人工降雨是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撒在高
空,使空中结云,再降雨,其形成原因是 ( )
A.干冰能熔化成雨滴. B.干冰变成云,再降雨.
C.干冰升华吸热,先降温使水蒸气形成云,再降雨.
4、如果我们能闻到某种固态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态物质
具有 ( )
A.升华的特点 . B.凝华的特点.
C.熔化的特点. D.蒸发的特点.
1、用久了的灯泡里的钨丝会变的很细,这是 ( )
A.钨丝的升华现象 B.钨丝的凝华现象
C.钨丝的汽化现象 D.钨丝的熔化现象
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樟脑丸变小. B.露水的形成
C.湿衣服变干. D.地面上的霜
A
D
C
A
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
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
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
层小水珠;
能否利用电冰箱制造出
雾,露和霜吗?实验探究记录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 什么 ?
猜想把碘加热会 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杯中看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