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2 22: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1月31日上午10:20—11:50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和第Ⅱ卷(综合部分)
  2.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试卷不上交。
  3.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答案请用黑色水笔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不得超出答题扫描区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共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
  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
  2.春秋时期,诸侯国争夺王位现象频繁发生,像齐国公子小白、晋国公子重耳这样的王室贵族流落他乡的情形较为多见。这主要反映当时( )
A.贵族政治已经崩溃   B.王位世袭难以为继
C.宗法秩序受到冲击   D.诸侯争霸异常激烈
  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A. 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B. 从宗法制到分封制
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4.《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5. 唐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    B.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
C.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   D.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
  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7.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
  8.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
  A.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B.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国共和制
  9.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②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③中共对当时国情缺乏正确认识 ④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
  10.“回顾历史,遵义会议必须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政变……严格来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但不管怎样,它是中共党史上和毛泽东上升到权力顶峰之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中共党史上的“里程碑”是指( )
A.从大革命过渡到土地革命   B.结束右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中共提出联共抗日的主张   D.党从幼稚状态开始走向成熟
11.服饰的变化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的
重大变化。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
同时期的服饰变化,由图1到图2反映了这一
时期中国( )
                       图一:红军帽   图二:八路军帽
A.国共关系的变化   B.民主革命的性质变化
C.两党性质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12.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13.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4.“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15.“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拔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 )
  A. 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D. 灵活务实的原则
  16.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某学生列出下列标题,其中错误的是( )
  A.宪章运动:无产阶级独立地提出普选权要求
  B.巴黎公社:超越生产力水平的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建立与西欧一切国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
  D.开国大典:开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17.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C. 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D. 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18.古代雅典执政官比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 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 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 公民大会向全体公民开放 B. 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 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D. 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19.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对这句话的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
  A. 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 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C. 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 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20.“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
  A. 保持习惯法传统 B. 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 崇尚自由和理性 D. 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21.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
A. 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B. 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C. 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 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2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获得通过。方案规定:……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名额,减少小选区选举名额,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改革,推动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
  B. 通过改革,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
  C. 改革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D. 议会改革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初
  23.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其原因是( )
  ① 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
  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
  ③英国国王强烈反对
  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4.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意在( )
  A. 使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得以互补   B. 以王朝战争形式统一德意志国家
  C. 德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 开创适合德意志国情的政治体制
  25.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80年美国支持伊拉克进攻伊朗,1990年,美国发动打击伊拉克的海湾战争;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退出该条约。以上史实表明,影晌美国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 )
  A.意识形态 B.平等人权 C.民族矛盾 D.国家利益
  26.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把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 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27.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
  A. 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 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 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 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28.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9.1974年中美建交谈判时,基辛格说,希望中国声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邓小平副总理明确回答,中国不能接受。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必须废除,台湾问题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用什么方式也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上述材料说明( )
  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已经扫除障碍   B. 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C. 华盛顿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D. 北京不愿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30.“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第Ⅱ卷(材料分析题  共计40分)
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每题各1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中央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4分)
32.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3分)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3分)
34. 百年近代史,不仅是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主要内容如下: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卅(30)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辛亥革命失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用新民主主义的方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前提条件。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四: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宣传革命。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很快扩展到其他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在全国取得了胜利。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用革命暴力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把贫穷落后的俄国改造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创造了重要条件。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任选《南京条约》中的一点内容,论述其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3分)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是怎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复兴。(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3分)
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科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B A C C A B D A B D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B D B A C D D A D A B C
材料分析题(每题各10分,共40分)
31.
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4分)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2分)
3.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
32.
1.三权分立原则。(1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
2.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启示:结合国情;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2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33.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针:“求同存异”。 (2分)影响: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③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满分2分,任答2点得2分)
  2.有利于各国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3分)
  3.实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事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3分)
34.
  1.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开放和通商,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任答1点2分,需史论结合,)。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含义: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路战线.(1分)
  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答对3点3分)
  3.相同点:都有党的领导;都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都有利于国家的现代化;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创造了前提。(答对3点给3分)
(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
(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