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茫茫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冒雪在寒江中垂钓。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个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这,就是柳宗元展现给我们的。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所寄寓的情感。(板书文题、作者)21·世纪*教育网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链接。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其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2·1·c·n·j·y
2.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来源:21cnj*y.co*m】
3.积累字词。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ǐ)
俶尔(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liáo) 悄怆幽邃(chuàng)(suì)
4.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词汇。
①水尤清冽:格外。
②卷石底以出:弯曲。
③坻:水中高地。
④屿:小岛。
⑤嵁:不平的岩石。
⑥可百许头:表示约数。
⑦日光下澈:穿透。
⑧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⑨俶尔远逝:忽然。
⑩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幽邃:忧伤。
(2)一词多义。
①乐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②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
③清 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凄清)
④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
隶而从者(跟从)
⑤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全石以为底(用)
⑥而 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⑦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
⑧环 如鸣珮环(玉环)
竹树环合(环绕)
⑨为 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岩(成为)
(3)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③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④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⑤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⑥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⑦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⑧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古今异义。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闻水声(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④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5.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交流点拨】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交流点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交流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交流点拨】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这里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理清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代同行的人。
(三)文本探究。
7.整体勾勒。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环境幽静,潭水清澈。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8.细处着眼。
(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的描写突出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21教育网
(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映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在跟游人互相取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游戏取乐。21·cn·jy·com
(3)写小潭源流,作者依次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www-2-1-cnjy-com
(4)第四段写了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1-c-n-j-y
【交流点拨】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凄冷,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出处:21教育名师】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合称知多少?
【交流点拨】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幽静的小石潭,让我们不敢久留,在感受作者“悄怆幽邃”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所折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版权所有:21教育】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通过上节课的努力,大家已经读懂了文意,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一篇山水游记。
【交流点拨】①课文记述了作者的游览过程:发现小石潭——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离开小石潭。
②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小石潭的景物特点:水清、石奇、环境清幽、游鱼欢快可爱、溪流蜿蜒、岸势曲折。www.21-cn-jy.com
③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第二段中以游鱼的欢乐来写人的欢乐;第四段中,以凄清寂寥的环境烘托作者内心的凄凉伤感。21*cnjy*com
2.读完本文,小石潭的奇特优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写景逼真生动,你能举出其中一处,说说自己的感受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交流点拨】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生动的比喻,将水声的清脆悦耳写得传神形象,读来如闻其声,可感其心中之喜。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个四字短句,简洁生动,动静结合,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抱,藤蔓缠绕随风飘拂的情景,清静幽雅。21*cnjy*com
③第二段,字字句句写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情形,既有静时的安闲,又有游动时的迅捷活泼,竟若空游无依,历历在目,实写鱼,虚写水,从侧面生动有力地突出了水的清澈明亮。
④第四段,写溪流和岸势,从动静两个角度设喻,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流动着的溪流和静态的溪岸的特点,新颖奇特。
3.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交流点拨】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4.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你对古人写山水游记有了怎样的认识?
【交流点拨】①有一个合理的写作顺序。比如,游览顺序。
②细致生动地描绘游览过程中所看到的主要景物,突出其特点。
③巧妙地运用修辞、多种写景的方法使语言生动优美。
④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中的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的现代社会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要被开发为旅游景区,请你从环保的角度给开发人提建议。21cnjy.com
【交流点拨】制定有关的施工规定,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导游词中加上对环保的提醒;景区内设计关于环保的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