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10: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舟山中学2017级高一寒假开学考历史试卷(2018-3-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大宗与小宗对立 D.神权与王权结合
2.它在我国古代城市变迁中有突出地位,它改变了以前的城市坊里制度,形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人们不再居住在高大坊墙围绕的坊里,且可以在沿街设店。 “它”是
A.西汉长安 B.唐朝洛阳 C.北宋汴京 D.明朝北京
3.“(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材料所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4、《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下列哪个事件与此记载有关
A、打击匈奴 B、征服越族 C、平西南夷 D、修建长城
5、以下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叛将而无叛吏 B、有官无吏,人员精干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D、置使以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6、下表中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历史信息的表述错误的是
7、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签订后 A、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
C、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D、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8、下列事件发生在民国元年的是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清帝退位④黄花岗起义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上海是中国重要的城市,下列关于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最早的航运企业在此创办 ②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③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④鸦片战争后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是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49-1956年 D.1978-2007年
11、近代的天津孟氏家庙,是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砖木结构建筑——中式四合院,但沿街立面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方壁柱,阳台也采用了西式的铁花栏杆。这体现了
A、中西合璧成为普遍风尚 B、“中体西用”的时代潮流
C、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D、传统文化失去了活力
12、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下图中有关红军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①处四渡赤水
B、在③处强渡大渡河
C、在④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在⑤处三大主力会师
13、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写了七律诗一首,前四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与该诗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某会战的示意图。对右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该会战期间,张自忠壮烈殉国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
D.该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15、20世纪90年代,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柳传志向中国科学院提出红利分配方案,65%归员工。到2000年,分红权在柳传志的努力下变成了股权,联想的资产分配日渐清晰。这些变化得益于中共中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最早提出这一政策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6.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华社发表叶剑英的谈话:“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该谈话最初发表于
A.1980年 B.1981年 C.1984年 D. 1992年
1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过变成了工业国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被誉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下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
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
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1.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和辉煌的古典文化,使 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应填入的是
A.奥林匹亚 B.马拉松 C.雅典D.斯巴达
22.有学者认为,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领导这场“改革”的是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23.伯里克利说:“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困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公民大会上公民都享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B.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有机会担任轮值主席
C.各级官职由所有公民通过抽签选举方式产生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4、下列有关罗马人的法律,只限于法律观念层面的是
A、自然法 B、公民法 C、《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
25.《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是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C.调整罗马各民族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关系的法律
26、右图是《罗马法原论》的著作目录,由目录可以直接得出罗马法
A、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保护平民利益
C、强调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
D、体现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精神
27.“(在英国)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现象始于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28、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生产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这出自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共产党宣言》 C、《莱茵报》 D、《国富论》
29.新力量和新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下列属于“大炮”产生的条件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工业革命的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30.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文中所谓“发现美洲和经过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历史人物分别是
A.麦哲伦、达·伽马 B.哥伦布、达·伽马C.哥伦布、迪亚士D.迪亚士、麦哲伦
3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为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特权贸易公司
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记述:“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 C.工业革命 D.交通发展
3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3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为六个成员国,右下图所示序号国家不属于当时成员国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35.两极格局终结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下列相关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②欧元正式启用 ③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④欧洲联盟成立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近代以来,中共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指出材料一中三项规定的内容?概括这些规定的危害?(10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的原因?(8分)
36.(1)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6分)
危害: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4分)
(2)观点: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东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2分)
原因: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6分)
37、大国崛起和大国纷争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
材料二:苏俄紧邻东欧的西部边界缺乏天然的防守地势,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入侵都畅通无阻。因此,斯大林认为东欧国家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亲苏,保证苏联的安全。他坦率地告诉美国人:“这些国家中任何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产生的政府都是反苏的,我们不能允许。”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须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在内容上如何体现“保持自由”并“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的?(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指出1946年到1947年间西方世界对斯大林态度作出反应的具体史实?(6分)
37.(1)宪法以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构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2分);总统和议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2分)
(2)原因:① 二战后期,雅尔搭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②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③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④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苏联出于民族利己主义考虑,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4分)
反应: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任意2点得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