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同步练习
知识点1“一五”计划的实施
1.在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 )
A.农业 B.重工业
C.商业 D.轻工业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3.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
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知识点2“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5.下列对“一五”计划的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B.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加强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6.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____” (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7.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C.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D.实施“863计划”
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如今正值“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
A.19世纪50年代 8.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
综合点“一五”计划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两大任务。
拓展点 新中国的发展
11.“中国梦”无疑是时下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自《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帝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摘自《复兴之路》
材料三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一一摘自《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材料四 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辱、不再过穷
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一的思想变成材料二的实践是由哪个派别来实施的?材料二提到的“军事工业”中规模最大的是哪一个?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4)60多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5)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
1.B(点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2.A 3.B 4.C 5.D
6.C(点拨:“一五”期间,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成功。)
7.A 8.D 9.C
10.(1)优先发展重工业。
(2)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或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进行工业化建设(或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调整生产关系)。
11.(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师夷长技”。
(2)洋务派。江南制造总局。
(3)主张:“实业救国”或发展实业。
①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4)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
(5)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从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工业化强国之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