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教学案
(一)章节题目: 第 五 单元 第 10 课 芙蕖 第 1 课时
(二)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重难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3分钟左右)
莲花,这一种寻常的植物,在我国清代戏曲家李渔看来,却是浑身都是宝,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平常。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来展示这一切的。21教育网
【目标出示】 (2分钟左右)
【自学环节】
1.自学指导 (5分钟左右)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写法。
2.自主学习 (15分钟左右)
(1)理解字词口头翻译课文。 (2)分析各段内容和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赏析各段主要写法。(4)分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共同赏析精彩语段。
【导学环节】(15分钟左右)
1.就第一段来说,你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还是散文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明确:这篇文章从结构来看,似乎是说明文,笔法不太像散文。先是引用花谱上的文字,指出其植物属性。这种写法,比较客观,有知识性,是典型的说明文的写法。接下来又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主观的感情了。把主观的感情作为文章的意脉,就是散文的写法了。“备述之”,全面展示,可能是流水帐,乃散文之大忌,但却是说明文的基本办法。可见,本文以说明为主,兼有散文的笔法。21cnjy.com
2.请说出第2段中一些抒情语句的表达效果。
3.请说出文章第3—7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首先言其可鼻,再次言其可口,最后言其可用。
4.在分别写了四个方面以后,李渔又作了一个总结:这一段文字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内容? 明确:从结构上来看,这完全是议论文的句法,把荷花的好处,几乎说到了极致。
5.文章到此,可以说是到了高潮,无以复加了。但是,李渔却在最后来了一笔真正的散文:殆所谓不善营生,而草菅其命哉。“不善营生”,尚是对自己的批评;而“草菅其命”,则对自己的调侃了。这一点与周敦颐《爱莲说》有什么不同呢?21·cn·jy·com
明确:这正体现了李渔自己所追求的“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的目标。
【检测环节】(5分钟左右) 完成《助学》学习测评
(五)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八 年级 主备人: 日期: 2018.1
(一)章节题目: 第 五 单元 芙蕖 第 2 课时
(二)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的立意特点。
2.掌握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多义词。
3.了解本文运用的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重难点: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掌握本文的立意。
2.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常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约1分钟)
上节课我们粗略了解了莲花,这节课我们来细致完整的分析一下课文。
【目标出示】 (约1分钟)
1.分析文章结构和写法
2.和《爱莲说》比较阅读
【自学环节】
1.自学指导 (约5分钟)
阅读课文根据问题思考答案
2.自主学习 (约16分钟)
自学(学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课文写芙蕖,突出其什么特点?
(2)芙蕖“可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3)芙蕖的“可目”表现在哪些地方?采用了什么方法?
(4)芙蕖“可鼻”“可口”“备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学环节】(约10分钟)
比较探究
我们前面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请学生讨论回答:
1.《爱莲说》是如何写莲的? 2.《芙蕖》又是怎样写莲的? 3.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检测环节】(约12分钟)
1.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群葩当令时 葩: (2)此皆言其可目也。可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1)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2)此时在花为份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3.语段主要写了“芙蕖”哪一方面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语段主要写出芙蕖什么特点?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