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2 20: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语言知识积累1.音正形准
(1)单音字
①俯瞰( )        ③鳞次栉比( )
②面颊( )kànjiázhì(2)多音字①载转载( )
载体( )②券证券( )
拱券( )zǎizàiquànxuàn(3)辨形组词①迥( )
炯( )③奕( )
弈( )迥然炯炯有神喧哗寒暄②喧( )
暄( )④诞( )
涎( )神采奕奕对弈诞生垂涎2.词语积累
(1)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易用错对象。答案错点提醒容房屋等密集。(2)侃侃而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是褒义词,易与贬义词“夸夸其谈”混淆。答案错点提醒(3)舟车劳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途劳累。舟车,指船和车,借指旅途;劳顿,指劳累。答案答案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3.辨词填空
(1)预定·预订
①为顺利抵达,他在网上 了机票,不料天气作梗无法起飞。
② 在今天举行的运动会改为下个星期了。答案解析预订预定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2)施行·实行
①司马迁在被 腐刑之后,忍辱含垢,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②你们提出的方案,要在领导批准后才能 。答案解析施行实行施行:a.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执行;
b.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行。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4.名言警句
咏“春”名句
(1)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李贺《三月》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文本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
陈锡添,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获韬奋新闻奖、广东省第六届宣传文化精品奖个人奖、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特别奖。
代表作有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突破》等。2.背景展示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不少人对改革开放的前途深表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视察,并以他一贯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观念,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坚定了改革者的信心。3.文体知识
通 讯
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事件通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它的时效性较强,要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它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通讯的特点是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1.脉络梳理整体感知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导语:点明人物、事件及意义主体一、1月19日,来到深圳,参观市容
二、1月20日,参观国贸中心大厦
三、1月21日,考察华侨城
四、1月22日,同省、市负责人谈话
五、1月23日,结束视察,离开深圳2.初读感知
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答案是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区参观游览不同地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与安排材料的。1.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说说“南国春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这两段和下文叙写南巡的经过有着怎样的联系。课堂互动“南国春早”四个字独立成段,一语双关,不仅点明了邓小平同志来深圳的时间是早春,还有着深刻的含意:这是一个时代的春天。“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的美景,也像是为了迎接这位老人的到来而专门呈现出来的浓浓的春意。
这两句分别独立成段,句句有“春”,以景起笔,渲染春情,又紧扣标题,看似平常,实则深刻;看似无意闲笔,实则匠心独运。 答案2.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肖像作了哪些描写?从描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的哪些性格特征?表现了一代伟人怎样的人格? 答案
3.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品味下列细节描写,说说有什么作用。
(1)散步时,邓楠向小平同志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为深圳特区题词一事。邓小平同志接着将题词一字一句念了出来……一个字没有漏,一个字没有错。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超强的记忆力,也表现了他对深圳的关注。 答案(2)广场上欢声雷动,鼓乐喧天,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迎接小平同志的到来。细节描写中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欢乐和兴奋,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 答案(3)小平同志的小孙子走过来,邓楠抱住他,说:“亲亲爷爷。”小孙子亲昵地吻了一下小平同志的面颊,小平同志十分开心。“祖孙相亲”的细节描写,说明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和蔼可亲的爷爷。这样写使邓小平同志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答案文中写道:“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延伸探究 答案赞成这种说法。作者从反面进行论证,强调了闯、冒的精神,明确了不改革、胆子不大的严重后果。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吕氏春秋》中也写道: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法国的拿破仑也说: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敢为天下先靠的是勇气。邓小平曾告诫我们:“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我国“神六”、“神七”的太空遨游,就离不开“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国内没人懂火箭的年代,他挑起大梁敢为天下先,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奇迹。迈克尔·杰克逊是第一个可以把如此多类型的音乐糅合在一起,又把舞蹈和音乐结合得如此完美的黑人音乐家,他开创了一个有MTV的时代,把人类音乐史提前了五十年……这些创新的产物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精神的载体,他们做到了,成功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高考作文《敢为天下先》)运用示例小岗村的红手印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最后,他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包产到户。昏黄的灯光下,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由此载入史册。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一年就大变样: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大包干”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的农村大地。
  28年后,小岗人又先后两次按下红手印,目的却是为了留住一个人——他们的书记:选派干部沈浩。2009年11月9日,当小岗人第三次为沈浩庄严地按下手印的时候,留下的却是沈浩的骨灰。2.课外素材【阅读感悟】 红手印对于小岗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31年前,安徽凤阳小岗人,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沈浩作为小岗村的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在小岗村的群众心中立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变则通
  ①《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1)当我们陷入人生的困境时,我们应该学会变通,只要能够适时变通,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才能风雨无阻。我们要做在蓝天上搏击的雄鹰,面对风雨,唯有懂得变通,才能谱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我们要做在艰险中敢于攀登峰顶的勇士,面对险境,唯有懂得变通,才能描绘出“山高人为峰”(2)的人生精彩!
(1)文章从《周易》名句写起,有什么作用?美文深读 提示开篇切题,亮明观点;语言简洁有力,奠定了全文的基调。(2)这句话出自哪里? 提示林则徐《出老》: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张大千: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思悟要点】  ②面对人生的追求,变通是一种求新的思维,它能够帮助我们打破真理的禁锢。尚为学生的亚里士多德经过深思熟虑后发现自己的思考与老师柏拉图的观点不同时,他不因崇拜老师而否定自己的思考,而是坚持不为贤者讳,毅然提出自己的观点来否定柏拉图的错误,他为我们留下了追求真理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手持铁球的伽利略用“铁球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2 000多年来被人们奉为真理的定论时,这是一种勇敢的智慧,它打破了常人常常盲从的思维禁锢,实现了对于真理追求的变通。歌德说过:“真正有才能的人会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唯有懂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变通,我们才能摆脱盲从的困境。  ③面对人生的梦想,学会变通彰显的是审时度势时的精明。曾经风光无限的体操王子李宁在汉城遭遇失意,跌入人生的困境。但他在遭遇人生困难时,能够冷静思考,勇敢地改变自己的追求,毅然闯入商界。只是因为懂得变通,李宁开创了体育品牌“李宁”,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了另一个辉煌。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变通,它可以让陷入困境的我们找回自我,继续书写人生华丽的篇章。  ④仰望历史的星空,我们能发现许多人因为懂得如何变通,因而能于绝境迎来重生,彰显一世英明。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鲁迅曾经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体弱多病,日本的富强是由于医学发达,于是他到日本苦心钻研医学。然而中国人健壮却麻木的现状让他认识到:必须从精神上拯救中国人,才能真正解救中国国民。于是,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的变通,给绝境中的中国带来了曙光,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3)文中第②~④段的中心句各是哪一句?这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提示段首语句。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引证法。  ⑤王安石曾说:祖宗不足法。清朝末年,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已与当时的世界形式不相吻合,可是清政府的官员依然顽固不化。面对此种情景,康有为愤然地说:“祖宗的规矩是用来保全祖宗的领土的,现在祖宗的领土保不住了,还要祖宗的规矩何用?”(4)面对困境,不知变通,这种愚蠢的做法和《韩非子》寓言中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有何区别?
(4)引用康有为的话有何效果? 提示表明了作者对固守祖制、不肯变通的愤慨之情,也说明了变通的艰难。  ⑥敢于变通是一种勇于创新的态度,彰显的是面对困难时的从容自信。同学们,穷时变通,这是我们人人都能做到的,当我们身处山穷水尽无路可行之时,蓦然回首地适时变通,定会收获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惊喜。
  ⑦“变”——精彩无限!“通”——海阔天空!学会变通——路路绿灯!(5)
(5)说说结尾两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亮点。 提示化用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连用短句,观点鲜明,立场坚定,语气强烈,掷地有声。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