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2 20: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第四单元 文言文(3)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语言知识积累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不嗛:通____,___________
②椎釜鬲瓮盎:通____,___
③辞甚巽:通____,_____慊满足,快意槌打逊谦恭(2)一词多义①固尚书固负若属耶:______________
泚固致大绫三百匹:__________②辞请辞于军:__________
太尉尽辞去:__________疑问副词,难道副词,坚决动词,致辞动词,辞退③即即告太尉:_________
即自取水洗去血:__________连词,就副词,立即④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_________________
太尉判状,辞甚巽:______
敢以状私于执事:______⑤出入出入以为武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 间:____________陈述事实的一种文书判决书“出”指在京外做官,“入”指在京城做动词,往来逸事状官;此处指出为泾州刺史和入为司农卿等事(3)古今异义
①再拜
古义:_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②杀害人,如是不止
古义:__________
今义:杀死,害死(多指为了不正当目的)。两次。杀人害人。③幸致货币
古义:______
今义: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④纵士卒无赖
古义:______
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财物。横暴。①以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__________________
汝将何以视天地:__________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________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________
又以刃刺酒翁:________
以大杖击二十:________
未尝以色待物:________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_______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__________
以乱天子边事:________________(4)虚词归纳介词,凭借……身份介词,凭借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把介词,因为表目的的连词,来②且且大乱,若何:________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罪且及副元帅:_______________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_______________副词,将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一面……一面……”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副词,将、将要副词,将、将要③则则肆志:________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__________连词,就连词,那么2.词类活用
(1)尽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裂裳衣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上马岭:_________________
(4)手注善药:_________________名词用作动词,披上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用衣裳缠裹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状语,亲手3.特殊句式
(1)段公,仁信大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邠人偷嗜暴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谁归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辞于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判断句,“……,……也”定语后置句,“偷嗜暴恶之邠人”宾语前置句,“归罪谁”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军辞”省略句,“以(之)如……,栖之(于)梁木上”4.语句翻译
(1)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这样一来,那么郭氏的功名还能保存多少呢?朱泚谋反以后,太尉被杀。官吏将“栖木梁上”之事告诉了朱泚,朱泚把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包装外皮的缄封字迹都还保存着。遇到不同意的事,一定把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绝不是偶然这样做。5.名言警句
作者名句
(1)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溪居》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3)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
(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文本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列为“唐宋八大家”,被世人并称为“韩柳”。
柳宗元创作了很多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写了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如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2.背景展示
柳宗元曾于贞元十年(794)至邠州(今陕西邠县)军中探望叔父,得知段秀实逸事,后于元和九年(814)在永州写下此文。本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塑造了段秀实这位刚勇仁义、清正廉洁的正直官吏的形象。作者写本文的意图是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3.文体知识
“状”与“逸事状”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行状”的一种变体。
“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1.脉络梳理整体感知2.初读感知
本文用了四个段落详细叙述了段太尉勇服郭晞的事情。作者三写其“勇”,鲜活地再现了段太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请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仿用章回体对联式标题的形式,概括三“勇”的主要内容。
一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勇:果断派兵捕捉凶犯,严厉执法斩首示众。 二勇:孤身入营说服郭晞,慷慨陈词陈述利害。三勇:留宿军营以诚相见,尽释前嫌军政同心。1.本文是怎样采用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的?课堂互动“勇服郭晞”一事中,邠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明哲保身、胆小怕事,这与段秀实主动请职、勇于任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段太尉的刚正沉勇、见义勇为。借写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反衬段秀实仁惠、爱民的品格。写朱泚奸诈反衬段秀实清正廉洁。 答案2.本文在材料剪裁上有何特点?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略,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雄伟,而后半部分相对徐缓恬淡。整个文势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答案3.在第三件逸事中,段太尉把朱泚送的大绫放在治事堂的大梁上算不算变相受贿?直接退给朱泚不是更能体现自己刚正廉洁的明智之举吗?请同学们讨论解决。 答案不算。治事堂是办公厅,是公开的地方。把礼物送到治事堂就等于上交归公,向主管部门声明此事,这是段太尉在当时处境下的明智之举。如果直接退回,会激怒朱泚,引发更多的事端。4.在叙写“仁愧焦令谌”与“勇服郭晞”事件时,作者用了倒叙手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有利于体现写作主旨。本文的写作主旨是说明段太尉做了许多好事。作者这样安排顺序,正好广泛而典型地记叙了段太尉的逸事,全面而又重点地反映了段太尉的可贵品行。②有利于表现段太尉的性格。段太尉的性格主要是正直勇毅、仁慈、廉洁,有远见卓识。第二段最能表现他的主要性格兼及其他性格,第四、五段则分别突出了他的其他性格,进而衬托、丰富他的主要性格。
另外,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也符合读者的欣赏心理。作者先写剑拔弩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场面,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印象。然后写段秀实性格中仁信爱民的一面,对百姓的谦和眷眷之意,文势跌宕起伏,布局富有变化。这样安排,能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段太尉一怒之下杀掉喝酒闹事、危害百姓的十七名士兵。结合现代法治社会的制度,你对他这种杀一儆百的惩戒方法有何看法?延伸探究对段太尉此举应该辩证地看待。段太尉一举杀掉十七人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大无畏的胆识。但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就杀人,且人数之多,这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以暴治暴的治乱策略。与现代法治理念有本质的区别。法治社会要以法治国、以法论事,一切行为都要服从法律程序,不能仅仅凭个人意志,置法律于不顾,滥用权力。 答案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段太尉过岐州之时,朱泚执意赠送大绫三百匹。太尉坚决拒绝,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谋反杀了太尉,叫人将大绫取下来,看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授人把柄,受制于人。为官一任,切莫致力于追求浮华虚名和贪图钱财而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身正气则正,气正名则扬。唐代段太尉在路过岐州时,朱泚赠送给他三百匹大绫。太尉坚决拒绝,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寺的办公厅,安放在梁木上面。后来朱泚谋反,太尉被杀,朱泚从官吏口中知道了此事,叫人将大绫取下来一看,只见原来封条上的标志都还保存着,不由对段太尉赞叹敬佩。运用示例周永康及家人受到公正的审判
  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副国级)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数罪并罚,决定对周永康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周永康当庭表示,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其子周滨因利用父亲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其妻贾晓晔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2.课外素材【阅读感悟】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高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身为副国级领导,居高位却不思国家之强与民生之重,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权钱交易,肆意占有私人及国家财产,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利令智昏。人生奋斗一世,最终落得囹圄残生、家破人亡,下场可谓悲哉!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包容——柳宗元在永州
  ①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的哀鸣。(1)
核心亮点:依托历史,构思新奇。
(1)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美文深读 提示描写了秋天的景物特征,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被贬永州的处境。  ②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2)
(2)第②段中的动作描写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表现了被贬后的怨恨心理。 提示  ③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
  ④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怨恨梦魇般纠葛在心头(3),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正值盛年的他,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他紧锁的眉间。
(3)柳宗元的“怨恨”指什么?“怨”昏庸的掌权者不采纳自己的革新主张,壮志难酬;“恨”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提示  ⑤到永州的那天傍晚,他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4),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看,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看,唯一角狭小的天空。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妍。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是谁把它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它如此不公?它大概快要枯萎了,他想。
(4)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墙角的菊花?墙角菊花的命运和柳宗元相似,但墙角菊花包容了生命历程中的种种不幸,独放幽香。墙角菊是柳宗元人生观念转变的触发物,使两次被贬后的心境迥然不同。 提示  ⑥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它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的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
  ⑦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
  ⑧他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然后,他拿起了笔。十年,他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⑨面对人生的失意,包容,让他安然。
  ⑩公元815年,他被召回京,旋即再贬柳州。
  ?这一次,离开都城的路上,他目光淡定,遥望天际,却没有再回望长安。  ?在更为偏远荒僻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凭借一颗正直文人的良心,开了荒、打了井、种了树、办了学、释放了奴仆,营造出南国荒原中一道绮丽的风景。
  ?面对命运的坎坷,包容,让他淡然。
  ?感谢包容,是它留给我们歌咏永州的不朽诗文;感谢包容,是它使柳州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感谢包容,是它塑造出一位光耀千古的文学大师——柳宗元。(5)
(5)作者运用排比手法,把柳宗元的人生命运的逆转归结为包容,你觉得准确吗?准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更是战胜逆境、随遇而安的睿智。 提示  ?柳州城内,柳侯祠的匾额至今光彩夺目。那上面,闪耀着包容的熠熠光芒……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