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2 20: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第二单元 传 记“天下为公”,一句毫无私心,以天下为己任的响亮口号,伴随着一个高尚的名字,如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心中。孙中山先生,公认的中国20世纪第一伟人。他的思想理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虽然因病导致左腿残疾,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终于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青年成长为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创始人。《华罗庚》《罗曼·罗兰(节选)》我们曾经敬奉之至的多少座丰碑都已坍塌破碎,被动荡夷为平地;罗曼·罗兰竖起的丰碑却挺过枪林弹雨,穿过唇枪舌剑,傲然屹立。
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个骚动的世界上,一切具有自由灵魂的人们,都可以到这儿寻求安慰。《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秋祭》一曲《正气歌》就是一首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千古绝唱。生为民族,死为民族,他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耸起了一座意志与正气的高峰;他的精神之光,在人们的心头立起了一座金光闪闪的丰碑!《我的回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捧读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我的回顾》,跟随大师的脚步,追踪大师的足迹,开始攀登之旅,我们能收获宝贵的生命启迪:生命是一个过程,生命更是一种责任。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音正形准语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籍贯( )
②儒生( )
③菜肴( ) ④踊跃( )
⑤奢侈( )
⑥卤水( )jírúyáoyǒnɡshē chǐlǔ(2)多音字①兴兴奋( )
兴趣( )xīnɡxìnɡ②创创新( )
创伤( )chuànɡchuānɡ③强勉强( )
强大( )qiǎnɡqiánɡ④几茶几( )
几何( )jījǐ⑤仆公仆( )
前仆后继( )púpū⑥朴简朴( )
朴刀( )pǔpō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崇( )
祟( )(2)帜( )
炽( )(3)幅( )
辐( )(4)暄( )
喧( )
渲( )崇高
鬼鬼祟祟旗帜
炽热条幅
辐射寒暄
喧闹
渲染(5)辫( )
辩( )
辨( )辫子
辩论
辨认(1)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五花八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兄道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天高地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运用二、词语积累 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事迹后而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错点提醒 含贬义,常错用为褒义词。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错点提醒 容易错误理解为知识缺乏。形容见识短浅,狂妄自大。判断下列加颜色熟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
(2)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用错了对象。√(3)刚进宿舍,他就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帮我拿行李、铺床,不到半天,我俩便称兄道弟了。(  )
(4)他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无证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感彩不当。√(1)推重·推崇
“推重”指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给以很高的评价。
“推崇”指十分推重,含有崇信之意,可以指人或物,程度较重。
①王教授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同学们都十分_____他。
②杜甫诗作深受后人的______。辨词填空推重推崇(2)俭朴·简朴
“俭朴”指俭省朴素,重在节俭。
“简朴”指(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强调量少。
①室内陈设_____,清雅洁净。
②家中收入极少,他们生活_____,节余了一部分存款。简朴俭朴孙中山名言
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3.疾风然后知劲草,盘根错节然后辨利器。
4.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三、名言警句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协名誉主席,中华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作品达1 000多万字,多次获国家大奖。在传记界素有“南叶北陈”(即“南有叶永烈,北有陈廷一”)的说法。
作品有《许世友传奇》、《孙中山大传》、《毛氏三兄弟》、《宋氏三姐妹》等。二、背景展示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孙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三、文体知识传 记
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汉代的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他就是通过给人物作传来反映历史的。
传记中介绍的主要人物被称为传主。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按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两种。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甘于淡泊的品质。课堂导语
同学们,在一百多年前的191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事吧?对了,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成立了中华民国,大家知道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是谁吗?对了,是孙中山。提到孙中山,我们都知道,他是伟人,革命领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孙中山先生平凡的一面。脉络梳理“布衣
总统”
孙中山
(节选)第一部分(1~4段):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及由来第


分住(第5段):简朴房间:不大
摆设:数目少,简单
外面:客厅兼饭厅衣(6~8段):朴素:改学生装
身份: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外表:整洁食(9~14段):
俭约正:孙中山
反:唐绍仪、伍廷芳正反
对比“布衣
总统”
孙中山
(节选)行(15~25段):总是悄悄出巡,不事张扬,关心群众着普通制服
制止巡官
绕道回府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了孙中山先生与张之洞交往的故事以及成为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之后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段。
B.孙中山求见张之洞时,在名片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字样,
张之洞看了很不高兴,因此退回了名片,并拒见孙中山。
C.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人穿长袍马褂已不合时代了,穿西装又穿不起,因
此把西装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新式服装,也就是中山装。
D.孙中山日常生活有条理,有规律,每天早晨都要把一天内要做的所有
事情简单地记下来。
E.文章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
非凡品质和精神。整体感知√√解析答案解析 B项张之洞最后接见了孙中山。
C项是把学生装改成了一种新式服装。
D项不是记下“所有事情”,是“重要事情”。1.文章是怎样围绕“布衣总统”四个字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课堂互动答案 文章的选材主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名片”故事,孙中山一介布衣,但早怀大志,足傲王侯,表现了孙中山的总统风范;第二个层面是衣食住行故事,孙中山虽为总统,但简朴淡泊,甘为公仆,体现了孙中山的平民作风。 答案2.孙中山去拜见两广总督,名片上只印有姓名、籍贯,说明孙中山早年具有怎样的思想?答案 说明孙中山早年便有一种强烈的民主意识,不讲究身份,做事低调。 答案3.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具有怎样的品性?而张之洞态度的转变又说明了什么?答案 孙中山:早怀大志——傲王侯,不卑不亢。张之洞:虽摆高官架子,但也善识人才。4.“许多商品换上了‘共和’、‘庆胜’、‘北伐’等新商标。在一家面摊前,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剪辫子”在当时象征着什么?
[探究点拨] 《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明代以前,汉族人都留满发,不剪也不剃。1644年满清王朝取代了明朝,要求汉人一律剃发留辫。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答案 ①说明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平等、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争着走出专制统治的束缚。
②因为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所以剪辫子在这一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答案5.文章如果不写剪辫子与唱军歌的场面,内容也完整,也能表现孙中山悄然出行的作风,为什么还要写?有什么作用?答案 ①剪辫子与唱军歌的场面反映出了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还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政治素质,使人民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主、平等、权利等观念深入人心。作为辛亥革命领袖的孙中山功不可没。
②这个场面营造了一种民主的新生活、热烈地响应革命的氛围,与下文群众齐呼“大总统万岁”形成强烈对比。 答案6.文章结尾描写了民众发现孙中山后的激动情绪,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民众的热情拥戴表现出孙中山甘做公仆时上下齐心的执政环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布衣总统”。 答案7.细读课文,说一说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看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的。 答案答案答案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细小事表现伟人情怀。创制中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等这些平凡小事最能表现一种平民情怀,读来让人觉得亲切感人。8.孙中山一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但节选部分选琐事逸事,如他创制中山服,不换房子,不用锡制餐具,吃普通小菜津津有味等,为什么要选取这样的事例来写孙中山? 答案答案 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性格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趣味性。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了孙中山傲王侯的志气;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之比,反衬出孙中山之节俭、简朴;孙中山的爱民与守城官的驱民作比,突出了孙中山的公仆精神。9.文中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孙中山的性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答案答案 (观点一)孙中山对自己的民本思想身体力行,遇事首先想着百姓,避免惊扰百姓。孙中山尊重民众,同时也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所以,群众呼喊这个口号是妥当的。
(观点二)“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在今天看来也有其不妥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中国百姓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类比的封建时代的思想倾向。课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齐呼:“大总统万岁!”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我的观点: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答案提示提示 希望学生回到课文中再次细读此段情景的描写来理解“大总统万岁”的群众呼声。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勤俭节约是一个民族的美德。瑞士人常说:“我们没有资源,有的只是一双勤劳的手。”既然是靠一双手挣来的财富,就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简朴,不仅体现了一种美德,亦是一种崇高境界的反映。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张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张沙发。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盖的毛巾被上都有补丁,最多的打了75个。运用示例简朴作为一种境界,并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而需要经过一番刻苦的修炼,包括更新观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达到一个无私无邪,与时代合拍的境界。简朴至,民族福焉!温总理俭朴亲民打动韩国民众
2007年4月10日,温家宝抵达韩国访问,而早在9天前,《温家宝》一书已经出版发行。据负责该书出版工作的韩国W.MEDIA出版公司介绍,他们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印好了书,温总理如期访韩,正是他们隆重发行此书的最佳时机。W.MEDIA出版公司表示,他们对《温家宝》一书充满信心,认为有可能打破政治人物出版物的销售纪录。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观察,在首尔人气最旺的两家书店教保文库和江南书店,捧读和购买《温家宝》一书的人很多。记者注意到,韩国媒体在介绍《温家宝》一书时,着力强调了温总理俭朴和亲民的特点,并且高度认可了温总理的执政能力。“旧夹克和旧运动鞋,面对矿难遗属流下了的泪水,这都是容易打动韩国普通民众的精彩细节。”这是《朝鲜日报》一篇书评的开头。2.课外素材【选材感言】国家领导人的“人气”有着方方面面的因素,既有领导人制定政策的驱动力,也有领导人的从政风格吸引力,更有领导人的人格魅力。但是,韩媒偏偏盯住温总理的“俭朴作风”,令人回味。大体而言,“俭朴”之人是善于生活之人;而“俭朴”之官,也多是务实之官。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局面祥和的地方,官员们的“俭朴”也常常成为公众的美谈。人们正是从官员的俭朴中感受到了希望,也从官员的俭朴中加深了对执政者的认识。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开头、结尾(一)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采访了革命根据地延安,写了本《西行漫记》。斯诺在该书中说:“当我看到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看到周恩来睡在土炕上,看到彭德怀穿的背心竟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看到林伯渠的眼镜腿断了,用绳子系在耳上将就着戴,等等,我从革命家俭朴的生活上,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称之为‘东方魔力’。我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兆,胜利之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示 题记能提示或凸显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论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种责任,节俭是一种优雅,节俭是一种高贵。——题记(1)
①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细细揣摩,颇有道理。(3)1.凤头精彩
(1)题记有什么作用?[先读佳作][思悟亮点]提示提示 “以约失之者鲜矣。”约,俭约,即节俭。鲜,即少。意思是说:因为节俭而犯过失的很少。(2)孔子的话的意思是什么?提示提示 开头方式:开门见山。好处:开宗明义,直接明白,让读者对文章中心一目了然。(3)第①段属于什么开头方式?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②首先说俭以养家。俗语“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这“打算”的内涵,除了合理经营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节俭。节俭就是精打细算,节约用度,做到生如活之水长流。清贫的家庭需要节俭,收入丰厚殷实之家,也依然需要节俭。否则,一旦变得奢侈起来,追求享乐阔气,就会大手大脚,挥霍无度,即使家园囤积有如金山银海,也有被洒净尽的时候。譬如某地人氏胡某,由于其父惨淡经营,九一年临终时留下一座小楼和十万存金。胡某甚为得意,觉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苦尽甘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于是一改朴素之为,讲排场,比阔气,结交一些山吃海喝的富家子弟,终日里东游西逛,摸牌赌博,宾馆酒楼常客,舞厅宴会嘉宾。两年后家道衰落,迄今家徒四壁,儿子才小学毕业,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胡某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一块笑柄。③其次说俭以养德。一个“俭”字,说到底便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在扼止浪费的前提下作长远规划。“俭”是一条自给自足的心安理得的道路。“俭”不仅能培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而且还可以使人心地纯正,杜绝种种贪欲:为官则廉洁刚正,克己奉公;为民则不盗不劫,本分自重;经商则照章缴税,不坑蒙拐骗;从教则安贫乐道,育人自树风范……御孙说:“俭,德之共也。”是说各种美德都是从节俭派生的。这话可谓是他从社会体验中所得的真理。④再次说俭以成才。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说:“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即不多求妄用,受金钱和财务的拖累。这样便可以淡泊明志,除却各种私欲的包袱,以宽松的心境去培养专一的兴致,去研究学问学习技能。“人心专,石山穿”,你终究能完成学业,达到成才的目的。综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从孔仲尼到庄周,从范仲淹到毛泽东,由俭而专,专而成才者不胜枚举。与此相反,又有多少达观贵人的富家子弟,成才者寥寥无几。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该是豪华的生活使他们背上了贪图享受、及时行乐的包袱。由于贪图享乐,吃喝嫖赌,终会因神分力散而致使学业荒废,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⑤最后说俭以免祸。崇高节俭的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决不做伤天害理、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之事,能免除许多人为的灾祸。俗言“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丢弃“俭”的美好传统,滑向奢侈的泥潭,其必然危机四伏,枉道速祸,从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90年代的高森祥、管志诚,就是佐证。提示 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可感。2.豹尾强劲
(4)第⑥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⑥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尚俭,不仅可以治家理财,而且还能净化风气,难怪孔圣人如此强调:“以约失之者鲜矣!”(4)(5)提示 重申中心论点,复现孔子的话。(5)第⑥段是如何照应第①段的?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