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离骚(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离骚(节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2 20: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15课 离骚(节选)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内容索引
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
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语言知识积累
(1)孟陬( )
(2)揆( )
(3)肇( )
(4)搴( )
(5)阰( )
(6)骐骥( )
(7)驰骋( )
(8)惮殃( )
(9)踵武( )
(10)謇謇( )
(11)桀纣( )
(12)悔遁( )
zōu
kuí
zhào
qiān

qí jì
chí chěnɡ
dàn yānɡ
zhǒnɡ
jiǎn
jié
dùn
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____
(2)朕皇考曰伯庸:_________________
(3)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
(5)夕揽洲之宿莽:______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后代子孙
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肇,开始;嘉,美好的
搴,摘取;阰,土坡
采摘
(6)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
(7)固众芳之所在:_____
(8)彼尧舜之耿介兮:________
(9)岂余身之惮殃兮:_________
(10)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_______________
久留
确实
光明正大
害怕灾祸
正直敢言的样子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___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
(3)来吾道夫先路:_______________
(4)岂维纫夫蕙茝:_________________
(5)指九天以为正兮:________________
通“赐”,赐给
通“僻”,幽僻
同“导”,引导
通“唯”,只是
通“证”,作证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指九天以为正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多自有标题)。
“以之为”的省略。
替代更换时序。
(3)夫唯捷径以窘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或办法。
(4)惟夫党人之偷乐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同一个党派的人。
斜出的小路,邪路。
指当时结党营私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1)修
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
乃重修岳阳楼:______
修守战之具:_____
(2)乘
乘骐骥以驰骋兮:_____
乘虚而入:_____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_
车六七百乘: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的
修建
驾着
趁着
乘坐
修理
四马一车为“一乘”
(3)路
既遵道而得路:______________
路幽昧以险隘:____________
路人皆知:_____
(4)及
及前王之踵武:_____
及里城,亦然:_____
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_____
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
治国的正确途径
国家的前途
赶上
到达
等到
道路
比得上
(5)夫
岂维纫夫蕙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____________
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
悲夫,阴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_________
(6)以
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
夫唯捷径以窘步:_________________
忽奔走以先后兮:__________
路幽昧以险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代词,那些
介词,把
同“而”,表顺承
介词,在
发语词,放在句首
放在句尾,表示感叹
成年男子
连词,同“而”,表并列,而且
(7)之
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____
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孟浩然之广陵:______________
助词,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动词,到、去
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抚壮而弃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路幽昧以险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取名/取表字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黄昏
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东西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品质
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昏暗/变得凶险而狭隘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朕皇考曰伯庸:_______
(2)帝高阳之苗裔兮:________
(3)纫秋兰以为佩:________
(4)来吾道夫先路:________
(5)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_____
(6)肇锡余以嘉名: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
7.翻译下列句子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飞驰不久留啊,春天和秋天自然地替代更换时序。(关键词:淹、代序)
乘上骏马奔驰啊,来吧,我愿做向导在前为君开路。(关键词:以、驰骋、道、先路)
我指着九重天为我作证,我的忠诚全是为了君王的缘故。(关键词:九天、正、灵修)
《离骚》中的名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名言警句
一、作者简介
文本常识积累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楚王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又因为屈原自身性格耿直,最终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等。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又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二、背景展示
骚体诗
骚体,也称为楚辞体。它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是屈原创立的。秦汉以后,人们也将带有浓重骚体色彩的诗歌称为骚体诗,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长句句式,形式较自由,句尾多带“兮”字。
三、文体知识
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
教师用书独有
学习目标
课堂导语
脉络梳理
学习目标
1.梳理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离骚》中的名句。
2.感受诗人在述怀反省中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分析理解特定物象的象征含义,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堂导语
古往今来,神州大地不仅孕育产生了中华各族伟大的人民,而且孕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战国时期,一种文采瑰丽、华美、充满浪漫气息和时代精神的新的诗体在南方的楚国兴起,这就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屈原的作品,在批判丑恶现实的同时,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以前的文学作品所不可比拟的。楚辞的特点表现为在继承《诗经》传统和汲取楚地民间文学营养的基础上,完全是由文人创作的,它的开创者就是楚怀王、顷襄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就让我们走进《离骚》的世界,体会屈原那一腔爱国情吧。
脉络梳理
下列关于“楚辞”以及“离骚”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
较长,句式整齐,多用语气词“兮”。
B.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
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C.《离骚》独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其中“香草”象征了作者高尚的人
格,“美人”有时比喻的是君王,有时也指诗人自己。
D.课文节选部分写了作者的出身以及他高尚的人格,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忧愁苦闷。
E.《离骚》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体现了屈原的伟大思想和崇高人格。
整体感知
解析
答案


解析 A项“句式整齐”错。
B项“国风”是现实主义作品,《离骚》是浪漫主义作品。
1.诗人开篇自述身世有什么作用?
课堂互动
答案 诗人以庄重而自矜的口吻,自述了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及得“嘉名”的来由,主要是强调自己与楚怀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是受上天重托而来人间的,对楚国的兴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伏笔。“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中“正则”是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是禀赋善良,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盼,也是诗人一生所恪守的信条。
答案
2.阅读第2节内容,领会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
(1)哪几句表现了屈原的内心活动?
答案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答案
(2)这些心理描写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担心君王如果不能及时发愤图强,举贤用能,那么将会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提示:“美人”喻怀王。)
(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品质?
答案 借“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等物象,喻指自己好修为常、守正不移的德操。
答案
(4)“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表明了诗人怎样的观点?
答案 渴盼忠贞贤能之士云集,自己积极辅佐怀王富国强兵。
3.《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案 《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现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把主人公刻画得异常崇高。
答案
你赞成屈原自沉汨罗江这一举动吗?
我的观点:
问题争鸣
争论话题
答案
答案 (观点一)赞成。诗人的清高、忠心、执着决定了这样一个归宿。清高使他不愿向世俗低头,忠心使他不愿违背为臣的原则,执着的信念使他对理想不言放弃。在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选择了汨罗江。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也仍是臣子和主人的关系,他的政治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时,他便失去了支撑的柱石。如果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选择,并不是真心所愿。
(观点二)不赞成。屈原虽屡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自沉汨罗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该坚强地活下来,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为了这一信仰,他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卑鄙的政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一位爱国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愤恨抱石沉入了汨罗江。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不用死的;但作为一个心怀祖国的政治家,当他知道国家灭亡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死。屈原,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
运用示例
老干部不与贪官同流合污
杨维骏,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退休二十多年,杨维骏一直作为一个退而不休、“挑刺找茬”的另类官员存在。杨维骏一直在举报贪腐现象。他所举报的白恩培、仇和、张田欣等一干人业已落马,杨维骏也被称为“年纪最大、级别最高、最不为己”的三“最”反腐斗士。
但同时,杨维骏老人也成了腐败分子最忌恨的人,有人威胁要把他打成植物人,还有人扬言,要让他“永远闭嘴”。但杨维骏并没有被这些威胁吓阻,仍然奋战在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战场上。
2.课外素材
【选材感言】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有更多的像杨维骏一样的公民,那在中国又怎会有腐败分子孳生的土壤?期待我们当代的官场中能出现千千万万个杨维骏,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杨维骏多了,腐败分子就少了,甚至会绝迹。到那时,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和谐,人民才会真正安居乐业。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美文深读
核心亮点:写法、语言(二)
作文命题:读了《离骚》,了解了屈原的生平,你内心有什么话要对屈原说?请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谏屈原书(1)
屈公:(1)
①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②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先读佳作]
[思悟亮点]
提示 选择书信的形式,利于情感的迸发,利于娓娓道来,显得情深意长。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等。
1.写法灵活
(1)本文在题目及文章首尾处都能明显看出是运用了书信体的形式,请说明书信体的优势是什么?
提示
③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其他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2)(3)
④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骚》、《天问》、《橘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屁颠的。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此为方案一。(2)(3)
⑤二曰:半官半隐。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这个一声“爹”,那个一声“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2)(3)
(2)阅读第③~⑥段,思考一下这封信与一般书信的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 作者的思路穿越时空,用正话反说的笔法,同大诗人屈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文章运用杂文常用的逆向思维法,对典型人物屈原的人生进行重新审视,表面上是“谏屈原”,实质上是针砭现实。
提示
⑥三曰:以“油”润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褚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尹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此为方案三。(2)(3)
提示 这几段文字中充满了正话反说的句子,如第③段的句子“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这些句子充满了戏谑与调侃,讽刺味十足,作者将其写出,不需过多评价,读者已在内心肯定了屈原的做法,且对当今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予以了否定。
2.语言优美
(3)正话反说是本文语言的特色,请说一下③~⑥段的正话反说的表达效果。
提示
⑦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
⑧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即颂(1)
回心转意。(1)
晚生子虚顿首(1)
某年某月某日(1)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