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19课 南朝诗两首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语言知识积累(1)虬( )
(2)怍( )
(3)徇禄( )
(4)卧疴( )
(5)衾( )
(6)褰开( )
(7)岖嵚( ) (8)祁祁( )
(9)豳歌( )
(10)谢朓( )
(11)灞涘( )
(12)飞甍( )
(13)流霰( )
(14)鬒( )qiúzuòxùnqíbīntiǎokēsìqīnqiānqīnménɡxiànzhěn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薄霄愧云浮:_____
(2)栖川怍渊沉:_____
(3)进德智所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徇禄反穷海:__________
(5)卧疴对空林:___
(6)褰开暂窥临:___________________
(7)举目眺岖嵚:______________
(8)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迫近惭愧增进道德,这里指仕途上的进取追求禄位病揭开帷帘,打开窗子山势险峻的样子众多的样子(9)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
(10)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
(11)灞涘望长安:_____
(12)白日丽飞甍:_____
(13)澄江静如练:_____
(14)杂英满芳甸:______________
(15)去矣方滞淫:_____
(16)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茂盛的样子验证,证明水边屋脊白绸芳草遍地的郊野久留黑色的头发2.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祁祁伤豳歌: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感楚吟: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丽飞甍: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动用法,使……悲伤使动用法,使……感伤使动用法,使……明丽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谁能鬒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闷征在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句,应为“谁能不变鬒”。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无闷在今征”。4.翻译下列句子
(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游的虬龙怜惜美好的姿态,高飞的鸿鸟发出悠远的鸣声。倾耳聆听海上汹涌的波涛,放眼眺望险峻的山峰。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可见。1.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4.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三、名言警句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1)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2)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南朝齐代诗人。父亲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在山水诗上,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小谢”。二、背景展示(1)《登池上楼》是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的“池”是他居所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三山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陵到长安的距离。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
1.梳理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名句。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赏佳句。课堂导语
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谢朓,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及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代表作《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脉络梳理登池上楼第一层(1~8句):描写自己的人生境遇
第二层(9~16句):写登楼所见景象
第三层(17~22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第一层(1~8句):写晚登三山远望京邑所见美景
第二层(9~14句):直接抒写去国怀乡之情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登池上楼》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仕宦不
得志的感伤情怀。
B.《登池上楼》一诗,或比喻,或直陈,写景优美生动,写情真挚坦诚。
C.《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描写了诗人即将离开京城的傍晚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的情景,抒发了对京城的眷恋之情。
D.《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第1、2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这里的“灞涘”即
“河阳”,“长安”即“京县”。
E.《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章法严谨,风格清新流丽;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
律;语言质朴自然,委婉含蓄。是南北朝山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整体感知解析答案√√解析 D项“‘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错。
E项“语言质朴自然,委婉含蓄”有误。(一)《登池上楼》
1.诗人欣赏到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课堂互动答案 诗人欣赏到了波澜、山峰、阳光、池塘、春草、园柳、鸣禽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温暖、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春色图。 答案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生”和“变”好在哪里?答案 “生”是生长的意思,在此处显得极有活力。“变”充分写出了春天来临,柳树上增加了很多鸟声的情景,突出了由冬到春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答案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答案(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这几句诗妙在何处?答案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绸,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答案5.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景的?答案 (1)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等。动景:喧闹的小鸟。
(2)调动多种感官: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3)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锦,澄江像白绸。 答案6.作者描写美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作者描写美景的目的是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作者就越舍不得离开,下文就自然转入思乡之情的抒发。 答案有人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很美,也有人说他的诗并不美。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问题争鸣争论话题 答案答案 (观点一)谢灵运的山水诗确实很美,诗歌语言富丽,文辞华美。如《登池上楼》中对春色的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人准确地捕捉了具有代表性的初春景物的形象特点,画面清新明丽,言辞优美华丽。
(观点二)谢灵运的诗虽然描写工细,但不免有人工雕琢之感。如《登池上楼》,他旨在从外物远景的角度寻求自我解脱,然而由于过分逼真地再现自然,反而失去了山水之乐,终不如陶渊明诗的自然天成。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晚饭后漫步,徜徉于江边。极目眺望,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江面;江水静静地流向远方。触景生情,脑海中顿时跳出“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心中暗叹谢朓写景之绝、用词之妙;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高考作文《寻觅古典诗歌之美》)运用示例寒风挡不住回家过年的脚步
2月2日清晨6时多,寒风阵阵,户外温度不足10摄氏度,平时十分繁忙的街道显得格外静谧,但在市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上,沿路随处可见像候鸟一样返乡的“摩托大军”的身影。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头戴头盔,身穿雨衣,戴着手套,脚上还裹着塑料袋御寒,炽热的亲情让他们执着地冒着严寒骑行数百公里回家过年。2.课外素材在国道206线玉湖段,记者看到“摩托大军”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路途的艰辛、回家的兴奋全都写在他们脸上,而摩托车后座用薄膜紧紧包裹着的行囊,装满了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艰难。
在休息站,来自江西会昌的王小丹与妻子享受着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和休息站提供的免费面包,补充着体力和热量。王小丹告诉记者,因为坐车比较麻烦,且花费较大,这几年,他都与妻子开着摩托车回家。“今天早上,我们俩5点多就起床准备了,希望能早一点到家!”说话间,王小丹的眼里充满了期待。“摩托大军”中,除了夫妻档,还不乏“90后”兄弟档相约而行。与父辈图省钱图方便不同,他们认为骑行300多公里回家不仅是一种很酷的驾车体验,更将成为人生中难忘的经历。【选材感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平安归来是亲人对游子的最大期盼。回家是温暖的,所以,出发地与家之间的春运之路,理应是让人体面而充满期待的。当然,摩托车毕竟属于危险交通工具,再加上长时间骑行,难免有劳顿、颠簸、疲惫。为此,面对寒冷的天气,期盼骑摩托车返乡的人们,速度放慢一点,还要注意及时休息。另外,我们期盼,交通部门能为春运再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出行方式,因为骑摩托车返乡毕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写法、语言(六)作文命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所熟悉的古代诗人、名士中,有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他们拥有着自己生活的一方天地,在这方天地中,他们自得其乐。那么,你喜欢他们中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拥有哪些快乐呢?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一下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永恒的乐园
①时光匆匆流逝,绵延成浩瀚无垠的长河。当我——一个后来者泛舟溯流而上,那些远去的历史,就在它的沿岸,画卷一样地渐渐展开。我看见了一个个美好的乐园,那里烙印着志士的行迹,洋溢着仁人的欢笑,回荡着智者的歌咏,令我心驰神往……[先读佳作][思悟亮点]提示 “片段组合式”作文,顾名思义,是指由几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片段共同构建成的作文模式。其整体布局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由三至四个片段构成,其结构匀称、明晰,结构模式一般为:开头点题定向,领起下文;主体分承,片段组合,各个片段之间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勾连;结尾呼应前文,点明题旨。1.写法灵活
(1)本文正文有三个小标题,是运用了若干片段组合而成的文章,也就是“片段组合式”作文。请分析这种作文模式的特点。提示诸葛草庐(1)(2)
②襄阳城西的隆中,群山起伏,林海茫茫。飞瀑流泉的一座高岗的半坡上,茂密的树丛掩映着一间简陋的草庐,十分自然,十分清新。高岗有了草庐,好像广阔的湖面飘过一片风帆,辽远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草庐有了主人,好像小小的石洞飞来神仙,浅浅的溪水藏卧蛟龙。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3)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山光水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3)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3)草庐是他的乐园。他身居乐园,而志在天下。陶潜东篱(1)(2)
③夕阳轰然下落在浔阳江中,溅起满天的晚霞,把江水染得赤红似血。江畔一处寻常人家的门前,斜插着一圈疏疏的短篱。短篱的东边,菊花开得蓬蓬勃勃,活像一张张天真的小脸,舒展着稚气的笑容。秋风轻轻地摇曳着它们袅娜的身姿,飘溢出阵阵浓郁的芳香。花丛里,“五柳先生”陶潜面容清瘦,两鬓微霜,正从容地采摘着一朵朵金菊。有时他把花瓣凑到鼻尖闻闻,眉宇间升起无限的喜悦。(3)菊花,是他的伴侣,是他的乐趣,是他的生命!忽然,他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正与隐隐的南山相接。(3)那里烟飞云敛,林壑深深,也许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隐居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情不自禁地高吟。他的思绪被牵得很远,很远。他忘却了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辛生活,为能在这片小天地里放逸他的天性而满足。刹时,一对结伴归巢的鸟儿掠过他的眼前,他怡然自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东篱是他的乐园,他身在乐园,而心怀时局。提示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纵向组合。(汉末三国→东晋→北宋)(2)“片段组合式”作文在材料的组合上一般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组合方式,本文这三个片段是哪一种方式?提示东坡赤壁(1)(2)
④大江咆哮,滚滚滔滔,向东急逝。一堆堆雪浪,翻卷跳跃,如万马奔腾。两岸青山,陡峭如壁,森严地对峙。苍鹰在山峦上盘旋,江水随着绝壁激荡。山光水声,犹如一幅配乐的风景画。江心一叶小船在急流中颠簸着疾驶,船头端坐着峨冠而多髯的东坡居士。他的眼中折射出欣喜,他的胸中奔涌着豪放。(3)感谢上苍把他推到这赤壁古战场,让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江山的壮丽,聆听涛声的雄浑。船行如箭,身轻似燕,仿佛就在飞翔。他指点江山,举酒放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他思接千载,凭吊英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将他的旷达疏狂完全展现在大江面前。他的灵魂在升华,就如江天上空的那轮明月。于是,他喟然长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赤壁是他的乐园。他身游乐园,情系古今。⑤神思飞出古人的乐园,我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它们向我昭示: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才是永恒的。它们让我懂得:怎样去拥有这样的乐园,在坚守中获取人生的意义。提示 在第②③④段中,作者叙述三位古人的生活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作者具体描写出来,情境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如此写来,人物形象具体可感,语言也生动起来。2.语言优美
(3)本文比较有文采,因为作者抛弃了那种流水账式的语言,在叙述三个历史人物时加入了细腻的描写。请针对这一特点,予以说明。提示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