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时评两篇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时评两篇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2 20: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1课 时评两篇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文本导学文内文外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一、关于平等的名言
1.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理查德·斯蒂尔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3.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林肯
4.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
5.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6.想获得平等竟如此困难,原因在于:我们只想与上司共享它。
——亨利·贝克晨读积累7.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 ——梭伦
8.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人不得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 ——威·吉尔伯特
9.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 ——严复
二、关于节俭、朴素的名言
1.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 ——辛尼加
2.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
3.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蔷薇园》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5.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 ——颜之推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7.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陆游
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0.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薛瑄
11.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12.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13.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列夫·托尔斯泰
14.朴素是艺术作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就其本质而言,它排斥任何外在的装饰和雕琢。 ——别林斯基
15.我们把美归结为质朴无华,实实在在,恰到好处。 ——爱默生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渊源( )   
②动辄( )   
③潜规则( )
④酽酽( ) 语言积累yuān⑤阖家( )
⑥奢华( )
⑦逾越( )
⑧问津( )zhéqiányànhéshēyújīn答案(2)多音字答案①烙烙印( )
炮烙( )②便方便( )
便宜( )③予授予( )
予取予求( )④咋咋舌( )
咋呼( )
咋样( )làoluòyǔyúbiànpiánzézhāzǎ2.辨形组词答案(1)扰( )
拢( )
珑( )(2)烙( )
络( )
洛( )(3)咋( )
昨( )
柞( )干扰拉拢玲珑炮烙络绎洛阳咋舌昨天柞树3.理解词义
(1)潜规则:
(2)敲门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匪夷所思: 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惯例。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本文比喻拉关系的前提和工具。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匪,非,不。夷,平常。(4)习以为常:

(5)鸣锣开道:
(6)一视同仁:
(7)礼尚往来:

(8)政通人和: 答案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4.选词填空
(1)法制·法治
①我们是一个______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青少年学生要加强________观念。解析 “法制”是名词,法律制度体系;“法治”一般是动词,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法治法制解析答案(2)权利·权力
①公安机关具有侦破案件、适当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________。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________。解析 “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权力”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另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力权利解析答案1.《车队与红灯》这篇时评可分为三个部分,请划分段落并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各部分的大意。答案整体把握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摆出现象——“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第二部分(2~5段):重点分析“车队一路绿灯”不能存在的理由和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
第三部分(第6段):提出作者论点——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2.阅读《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答案答案 第一部分(1~4段):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
第二部分(第5段):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第三部分(第6段):强调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及其意义。1.《车队与红灯》一文在论证中运用了例证法,请找出文中所列举的事例,并说明这些事例的作用。答案重点突破答案 事例:①一些代表和委员的观点,
②国际奥委会委员提出的问题,
③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提出亲自进行司法审判的例子。
作用分别为:①从代表、委员本身说明不要搞特殊化,不要“摆谱”扰民,增强说服力。
②反驳了一路绿灯扰民的理由,指出“两会”不能以影响市民生活为代价。
③说明贵为国王,也只能在法律之下,不能干涉司法;与“两会”车队不再一路绿灯的例子互相照应,更有力地证明了法律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则必须人人遵守。2.《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第一部分中摆出月饼消费中哪些不文明现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 不文明现象:①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
②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中心思想:本文对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应勤俭节约,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这样我们民族才能拥有远大前程。答案3.《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一文在论据的搜集和使用上有哪些特点?答案 (1)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
(2)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得问题严重。4.“两会”代表乘坐的车辆是否应该警车开道、一路绿灯呢?下面是两种观点。
观点一:本来,“两会”召开是国家大事,为保障“两会”的顺利进行,“两会”车辆由警车开道赴会,这没什么不对的。以前的那种处理方式,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应该说是很有效率的。
观点二:警车开道闯红灯之类的特权,人为地造成一种高高在上的误解和隔阂,代表有超出代表之外的特权享受,人民则有理由怀疑代表的忠实。代表是代表人民开会,人民并没有给代表可以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之类的特权。
结合文章论述,你更加倾向于认同哪一种观点?并说说你自己的理由。答案答案 略。言之成理即可。结合加颜色的词句,分析品味下列语句的含意和作用。
(1)然而,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答案美点欣赏答案 “有些变”指出这些现象是有一些,而且是刚刚起步。究竟怎样“变”的,引出下文叙述变化的两段。(2)“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月饼“大旅行”,又是一种怪现象。答案 “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形象地描述了月饼销售中的怪现象。“大旅行”生动地说明了怪现象的具体特征,严肃中透出诙谐的意味。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
(1)徐勤,擅写时评类文章,在媒体界有较大的影响。
(2)江南客,《人民日报》记者,多次发表评论。
2.背景展示
(1)《车队与红灯》选自《群言》2003年第5期。新华社2003年3月1日消息: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乘坐的车辆不再是一路绿灯。消息一经传开,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作者针对这一改革举措,撰文评论。(2)《月饼消费要讲文明》选自2003年9月9日《人民日报》。每到中秋节,月饼成为商家和消费者购物的首选。月饼包装日趋精美,月饼的价格日趋攀升,一些埋金藏银、价格离谱的天价月饼纷纷出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寄托中秋情思的月饼是否变了味……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3.文体知识
时 评
时评,又称时事评论。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属于议论文。
时评的特征:
(1)因时而评,新闻性强;(2)缘事而发,寓理于事;(3)内容贴近,题材广泛;(4)大众视角,公民写作。返回文内文外小中见大 深入浅出
这两篇文章的取材,都是小中见大,喜中见忧。按交通规则行车,本是常识,不应该成为新闻。“两会”车队改变多年来已经形成的惯例,不再一路绿灯,这件小事意义何在呢?对此,《车队与红灯》的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大唱颂歌的层面上,而是联系到法律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使我们在为“两会”车辆不再扰民感到欣喜的同时,更加期盼与之类似的种种不合理的特权现象能够尽快消除,平等和民主的观念能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真正深入人心。这就是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有了这种意识和精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文内深读《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同样如此。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但作者从中看到的却是奢侈之风正在盛行,因而从小小的月饼入手,分析了月饼“变味”折射出来的问题,提出了“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的观点,并发出了“一个善于勤俭节约、不懈艰苦奋斗的民族,才是一个拥有远大前程的伟大的民族”的警世之音。
这两篇文章的论证,都是据事议理,深入浅出。《车队与红灯》开头概述所要评论的事件,接着引用“两会”的代表、委员反对一路绿灯的言论,既证明自己的观点,也避免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两会”的代表、委员。第三段以国际奥委会委员希望奥运会不扰民作为对照,批评了会议扰民的现象。第五段以英国法官反对国王断案作为对照,批评了一部分人无须遵守法律规则的特权现象。全文事理交融,逐层深入,见解深刻,通俗易懂。《月饼消费要讲文明》具体列举了月饼包装豪华,内容大于形式,节日成为负担的种种表现,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和本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把叙事和议论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的观点。虚假大学警示榜呼唤监管给力
日前,教育服务类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榜单共有73所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份,其中北京23所,约占1/3,再次排名第一。此外,山东8所、上海和四川各7所。(5月20日《新京报》)
这些虚假大学,无论其校名还是网站都是假的,但其“山寨”水平非常高明,普通人很难一眼看出。比如西安科技职业学院,名称仿冒多地校名含“科技职业”的正规高校,网站图片、新闻则抄袭盗用非学历民办助学机构广州经济技术专修学院等学校资料;又如陕西科技管理学院,名称仿冒正规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等校名,学校简介抄袭盗用正规学校文外迁移类文品悟西京学院往年简介,网站内容与正常办学毫无关联。可以说73所虚假大学的名称,绝大部分是从正规高校名称中截取而来,且相当一部分是冒用其他正规学校的历史名称。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教育部网站查不到,但这个名称是现北京建筑大学的前身,它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的正规高校。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虚假大学甚至连“野鸡大学”都不如。按国外情况,“野鸡大学”是确实存在的大学,只是学历不被承认;而网上公布的虚假大学,则是没有实体,只通过网站进行招生诈骗,其行为与电信诈骗性质相似。但是奇怪,自2013年“上大学网”首发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至今,已经曝光五批共计400余所虚假大学。而一些虚假大学被曝光后,并没有常见的“曝光死”,反而死灰复燃、我行我素。原因何在?就在于现在社会上有买卖文凭的市场;有些家长、学生有买文凭的需求。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反过来,供给又给需求一个引导,刺激需求不断增长。另外,虚假大学通过建设的网站,可以配合买文凭的人进行学位查询,这也是其存在的原因之一。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为我们塑造了“方鸿渐”的艺术形象。学中文的方鸿渐盲目出国“深造”,四年中倒换三所大学,在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结果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夸夸其谈别无所长,无奈之下,临回国时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算是对家人的交代。这个故事的背后,也是一种供需关系。今年高考即将来临,数以百万计的学子又将会面临择校问题,因此就应当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另一方面,以诈骗为特征的虚假大学,也应该受到司法机关的严查,让这些虚假学校立马关门。网络管理部门也要开展净网行动,不给他们注册行骗的机会。人家“上大学网”能够发现并且公之于众,专职的监管部门就不能袖手旁观。
习近平“4.19”讲话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剔除网上虚假大学信息,也是风清气正的内涵之一。
微感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材运用点击文本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从勤俭节约的角度,重申了生活处事之本,论证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体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精神。运用示例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事实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再小的数用13亿相乘,就大得惊人。
节俭是一种美德。当然,一时节约易,天天节约则难;一事节约易,处处节约则难。要把这种美德发扬下去,需要一定的坚韧和自觉,需要道德约束,只有人人都以勤俭节约为荣,理性消费,才能形成节俭持家的良好社会风尚。返回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