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第2课 论“雅而不高”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文本导学文内文外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成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的观点,弄清“雅”、“高”、“俗”之间的关系。
3.认识文雅与生活的社会意义。一、作者名言
1.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
2.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得俗。
二、关于雅的名言
1.浓不胜淡,俗不如雅。 ——《菜根谭》
2.举止温文尔雅,行动果敢刚毅。 ——克劳迪奥·阿奎维瓦
3.伟人知道温文尔雅的威力;唯有劝说无效时,才诉诸武力。
4.优雅产生于制约。 ——贝根
5.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培根晨读积累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剔牙( )
②时髦( )
③底蕴( )
④匮乏( ) 语言积累tī答案⑤桑梓( )
⑥相形见绌( )
⑦捉襟见肘( )máoyùnkuìzǐchùzhǒu(2)多音字①作作坊( )
作息( )②稽滑稽( )
稽首( )③绿绿地( )
绿林( )④撒撒旦( )
撒播( )⑥哈哈哈镜( )
哈巴狗( )⑤露露脸( )
败露( )答案⑦矫犯矫情( )
矫揉造作( )zuōzuòjīqǐlǜlùsāsǎlòulùhāhǎjiáojiǎo答案2.辨形组词(1)扭( )
纽( )(2)揉( )
糅( )(3)协( )
胁( )(4)馈( )
聩( )扭捏 枢纽协调威胁揉搓杂糅馈赠昏聩3.理解词义
(1)扭捏作态:
(2)不解之缘:
(3)捉襟见肘:
(4)矫揉造作:
(5)相形见绌: 言谈举止不大方,装模作样。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文中指修养欠缺。见,同“现”,露出。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矫,把弯的变直。揉,把直的变弯。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错点提醒 这是个两义成语,运用时要注意。错点提醒 该成语必须运用在二者相互比较的语境中。答案依据课文内容,按照下列图表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整体把握答案答案 答案 “雅”是指各种体现物质文明进步的现象和事物。“高”是指高尚的、文明的行为和风尚。“俗”是指粗俗的、平庸的道德行为和修养。
三者的关系是:“高”、“雅”之间可以是“高”、“雅”并举,也可以是“雅而不高”;“雅”、“俗”之间可以是“俗中大雅”,也可以是“雅得太俗”。衡量的标准是看人们的文化底蕴如何。1.课文中反复提到的“雅”、“高”、“俗”三词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重点突破答案2.作者从哪些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案 作者从两个层面来论证“雅而不高”,一是从硬与软“两张皮”来论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雅高分离”,二是从表与里“两张皮”来论述某些人的表面现象和内在修养的“雅高不一”。
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答案3.找出文中的对比,并分析这些对比对论证“雅而不高”起了什么作用。答案答案 文章中用对比的方法列举了不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
①自选超市明示不许品尝与有人偏下手抓,
②封闭式空调车与车上抽烟或摆臭脚,
③住公寓楼与在楼内大吼大叫,
④出行乘自家车与一路车笛长啸,
⑤档次品位常挂嘴边与洋话国骂各尽其用,
⑥遮口剔牙与浊雾喷人,
⑦雅兴高歌与粗口迭出……
除现实中的事例外,还把《儒林外史》中“雅得太俗”的矫揉造作之徒和推行白话文而成“俗中大雅”的胡适进行对比。答案这些对比在论证“雅而不高”的实质原因过程中充当了有力的论据,使作者有理有据地展开分析;同时一正一反地举例,对照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善恶自知、美丑自明。4.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之林,“雅而不高”的行为将影响国人的综合素质,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大国形象。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答案 (示例)①搞好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②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③进行礼仪常识教育,培养高尚的文明习惯。答案作者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许许多多的细枝末节的问题。针对这些琐碎的现象,巧妙运用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将一些“不雅”小事用“雅而不高”四个字概括出来,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大众外表之下灵魂深处的低俗。语带嘲讽,褒贬适度,新奇而幽默。
说说下列加颜色的词语在文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公寓楼单元房亦为雅,以大杂院之习在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则不高。美点赏析答案答案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文明人的各种丑态。(2)餐馆里,刚刚以餐纸遮口剔牙,雅得够味,接着打火点烟,将浊雾喷到众位脸上。答案 活灵活现地刻画出餐馆里抽烟人的丑态。(3)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答案 采用移用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雅而不高”的人缺乏文化底蕴。答案链接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
李景阳,时评作家。
2.背景展示
本文选自2003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的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的。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不健康、不文明的现象。《论“雅而不高”》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附庸风雅、伪高雅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3.文体知识
议论性随笔
随笔,亦称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常见的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等等。
议论性随笔又叫“随感”或“杂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意;所谓“杂”,是指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不可写。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返回文内文外明白晓畅,大雅似俗
——《论“雅而不高”》的语言赏析
《论“雅而不高”》一文,关注现实,对比历史,目光独特,有感而发,以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大雅似俗、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地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
1.巧妙对比,强烈反差。作者不是就“雅”而写“雅”,而是将“雅”与“俗”进行比较,凸现“雅”和“俗”的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文中第四段,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如下现象:一些“高雅”人士乘坐封闭式空调车却在车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住在公寓楼单元房却在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出行开着私家车却一路车笛长鸣。作者把悬殊较大、对比强烈的事情组合在一起,有力地论证了“雅而不高”的实质是缺少文化底蕴的支持。
2.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大量地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尽显朴实无华、明白晓畅之特色。这种语言特色使读者感到亲切,如道家常,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作者将各种材料随手拈来,由古及今,既深入浅出,又左右逢源。例如:“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两个“来”字,一个“慢慢”,纯粹的口语,既道出了增强文化底蕴的长期性,又形象顺畅。再比如:“见面‘哈罗’,分手‘拜拜’,然言谈中无端加入‘他妈你妈’,洋话与国骂各尽其用。”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表和里两方面不协调。“×你妈,有完没完!”这些口语中不文明语言的引用,使文章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现状,还原了生活的真实,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雅在浅表”之人的丑陋形态。警惕“短裙操”使体育运动变味
陈广江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反映,称学校强制本学期修了体育课的所有女生穿学校统一发放的短裙进行跳操训练并为即将到来的校运动会进行表演,未按要求参加者体育课成绩将被扣分。有部分女生称学校统一发放的裙裤过短,动作大时容易走光,有失雅观。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统一为参加跳操的女生发放打底裤,防止走光。(5月10日《北京青年报》)类文品悟因裤摆设计过短、容易“走光”,北大医学部的“短裙操”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走光”问题不是“短裙操”的关键,统一发放一批质量好的长款打底裤,问题迎刃而解,女大学生也不必担心“有失雅观”。问题的关键是强制参加,否则扣分。高校管理者低估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拿管理中小学生的那一套来管理大学生,遭到质疑就难免了。
尽管校方极力否认“强制”之说,自称沟通不畅导致了误解,但动辄扣分的做法终究难以洗脱强制之嫌,何况短裙的“大胆”设计的确令人不敢恭维。事前不沟通或沟通不到位,拿体育课成绩来约束,这是不尊重大学生意愿和权利的体现,也是管理粗放甚至是无能的体现。要想让学生遵守校规,校规首先不能太“任性”。 有了打底裤,沟通也顺畅了,是否问题就不存在了?非也。校方负责人说,校运会团体操表演是学校一项传统体育活动,为的是全面展示大家爱运动的精神面貌。初衷很好,但事实恐怕并非如此。在团体操表演中,观看者往往能感受到场面的宏大、豪壮、震撼之美,而对参加者而言,往往是紧张、辛苦、劳累。假如参加者本来就不想参加,或为了某项任务不得不参加,那么组织团体操表演就可能背离初衷了。
更关键的是,假如在组织者眼里,“观看者”主要是学校领导,那么团体操就可能变味了。就像“短裙操”,参与者感受到的不是运动的快乐,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负荷,这样的表演岂不是“离题万里”?团体操要求动作程式化、规范化,做到整齐划一、千人一面,不允许存在“个性”,彰显的是一种权威和威严。校领导是乐于看到这种表演的,个中缘由,不难咂摸,不必细说。
开校运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所以组织者应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要知道,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校运会也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说,一条打底裤遮不了“短裙操”的羞。素材运用点击文本
文章从“雅而不高”入手,列举了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文明滞后的现象。明确了“雅”、“高”、“俗”之间的关系: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运用示例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懂得去品味生活,欣赏生活就是高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态度体现出一个人品位的高低。品位高的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追求,有意义;品位低的人,他的生活粗俗、愚昧无聊,往往自以为是,丑态百出。要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就要提高品格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高雅的品位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内在高尚品格的体现,是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作为高中生,更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熟知交往礼仪,规范言谈举止,提升自身的生活品位。返回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