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 同步教案
“千米和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目的四则计算提供更多现实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学习经验。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相应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你能够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填写单位:
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只粉笔长约8( )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
学校跑道一圈长约200( )
课桌的高约9( )
3.生活引入:
出示里程碑、道路指示牌、限速标志牌。
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4.导入新课: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新知学习
1.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初步感知1千米有多长。
提出问题:1千米到底有多长?
观察、感受操场上100米跑道有多长。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100米。
明确:10个100米是1000米,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3)再次感知1千米有多长。
提问:某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00米,几圈是1千米?
5圈是1千米。
如果某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250米,几圈是1千米?
4圈是1千米。
如果某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千米?
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联系生活,丰富体验。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
自由想象:从学校大门出发,走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小组内交流。
交流汇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没有1千米远?如果超过1千米,估计一下大约几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帮助学生理解图意,知道这里的四幅图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出行方式。
指名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提示:把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看作1份,在铁路的示意图上分一分,看大约是这样的几份。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略。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推算、估计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数学推理、估测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吨实际轻重的质量观念。
相应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复习旧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千克=1000克)。
2.生活引入:
出示集装箱、铁路线上的货车车厢图片。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
3.导入新课:
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知学习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演示,初步明确吨的含义。
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重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超市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小袋的大米重1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即:1吨=1000千克。
2.结合实际,具体感知1吨的实际轻重。
(1)师:课前我们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你的体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小组活动:分小组估算出小组里所有同学的体重大约一共多少千克?
继续提问:全班同学的体重呢?全班同学的体重相加,有1吨吗?
学生进行估算,并汇报。
(2)实物出示装有10千克的大米,指名上来提一提,感受实际重量。
推算一下,多少袋这样的大米大约重1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物体重1吨,各有多少?
总结汇报:一头牛重500千克,有2头牛刚好是1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吨;一头猪重100千克,10头猪重1吨;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吨。
2.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估计这些动物的体重各是多少?
3.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填写,如有困难,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单位对比,进行排除。
4.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交流时,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法。
5.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6.完成教材第23页“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