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8小数的初步认识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苏教版8小数的初步认识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3-13 07: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教学小数的认识,也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这是因为,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都是在初步理解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也是初步理解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的含义,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十分之几的含义,而且需要他们联系生活经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加以体会。2-1-c-n-j-y
第一课时《小数的含义及读写》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能正确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名称。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用小数表达和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小数的现实意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相应课件。
一、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兰跟着妈妈去逛超市。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请大家注意观察商品的标价:
圆珠笔 笔记本 钢笔
1.2元 3.5元 8.5元
这些数你们见过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谈话:这些书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所不同,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小数。(板书课题)
二、认识小数
1.教学例1。
(1)出示两名学生测量课桌长、宽的情境图。
提问: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
引导学生以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5分米是米,4分米是米。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认识小数
教师介绍:还可以写成0.5米。(示范写0.5)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这里写0吗?
引导学生体会因为米不足1米,所以先写0。
提问: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先试读,教师再示范。
提问:你知道米可以写成哪个数吗?自己写一写、读一读。
出示课本上的直条图,进一步要求:在这条直条图上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0.5米和0.4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交流后小结:0.5米(或0.4米)就是米(或米),所以把1米长的直条平均分成10份后,要涂出其中的5份(或4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题目要求,再让他们各自完成。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横着看,每一横行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竖着看呢?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十分之几分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分米,零点几分米就表示十分之几分米。
3.教学例2.
出示情境图,提问:如果用“元”作单位圆珠笔和笔记本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学生先自主探索,再全班交流。
讨论后明确思路:1元2角是由1元和2角合起来的,其中2角是元,也就是0.2元,而1元和0.2元合起来就是1.2元。再让学生整理改写3元5角的思考过程。
介绍1.2和3.5的读写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自填写,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突出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十分之几元可以改写成零点几元。21教育网
5.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
介绍小数以及它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21·cn·jy·com
提出要求:你能分别标出0.5、0.4、1.2、3.5这几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汇报交流。
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反馈后组织讨论:十分之几和零点几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改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明确:由于0—1之间的这一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所以0右边的第一个点表示0.1;同理,由于1—2这一段也被平均分成了10段,所以1右边的第一个点表示1.1,第二个点则表示1.2。21*cnjy*com
让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读出直线上的小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课外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略。
第二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一步巩固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体验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价值,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相应课件
一、学习新知。
出示课本第90页情境图。
先让学生说说情境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雪糕和冰棍,哪个贵一些?
学生先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的想法有:
(1)0.8元就是8角,0.6元就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元大于0.6元。
(2)0.8=,0.6=,因为>,所以0.8>0.6。
出示书本中两个正方形的长条图,让学生分别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
学生完成后交流:这里的0.8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8份;这里的0.6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6份,所以0.8>0.6。
二、教学试一试。
提问:除了比较雪糕和冰棍的价格,你还想比较哪两个东西的价格?
学生说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相应的式子。
谈话:下面我们先来比一比雪糕和冰砖的价格,看一看谁的价格贵一些?
学生先互相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的想法有:
(1)0.8元是8角,1.5元是1元5角,8角小于1元5角,所以0.8<1.5。
(2)0.8元不足1元,1.5元比1元多,0.8元小于1.5元,所以 0.8<1.5。
(3)0.8的整数部分是0,1.5的整数部分是1,0小于1,所以0.8<1.5。
教师小结,突出0.8和1.5这两个小数整数部分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帮助学生找到快速判断整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即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即可。
出示书本的数轴图,提出要求:在下面的直线上表示出0.8、0.6,和1.5,再说说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21cnjy.com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交流中明确:在直线上,表示零点几的点都在0到1之间,表示一点几的点都在1到2之间;点的位置越是靠右,它表示的数就越大。www-2-1-cnjy-com
谈话:刚刚同学们还提出了其他几组东西的价格,请同学们从中任意选一种,比一比价格,再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比的。【来源:21cnj*y.co*m】
小结:看着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说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吗?
学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看图确定每条彩带是多少厘米,根据“几厘米就是十分之几分米,十分之几分米可以写成零点几分米”把它们改写成小数,并比较大小。【出处:21教育名师】
(2)让学生看看每一堆有多少钱,根据“几角就是零点几元,几元几角就是几点几元”把它们写成小数,并比较大小。21*cnjy*com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按要求填一填,再比较大小。
指名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交流时突出小数的含义在确定大小过程中的作用。例如:0.4是4个,0.6是6个,所以0.4<0.6;1.1是由1和1个组成,0.9是9个,所以1.1>0.9。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明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启发学生借助直观进一步体会“在直线上,一点几都在零点几的右面,所以一点几都大于零点几”。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比较三个小数大小的一些基本策略,进一步提高比较小数大小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略。
第三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结合一位小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并将加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进位加、退位减的一位小数加减法。
相应课件
一、学习新知
出示课本第92页情境图。
先让学生说说情境图中的信息,提问:你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例题中的两个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提出问题:我们先来解决“买1个馒头和1杯豆浆一共要多少元?”这个问题。
师生一起先列式,再鼓励学生从已有的只是经验出发,说说0.5+0.7的计算结果。
交流得出:0.5元表示5角,0.7元表示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也就是1.2元。
提出要求:你能把你的想法用竖式表达出来吗?
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竖式的计算,再全班交流。
师生在交流中明确竖式对齐的方法,提问:列式时为什么要把两个加数中的“5”和“7”对齐?“0”和“0”对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交流中明确竖式对齐时,要把元和元对齐,角和角对齐,相机在竖式的上面用红笔写上“元”和“角”。
交流计算方法,提问:小数部分的“5”和“7”相加得12,为什么在小数部分写“2”,并向整数部分进“1”?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后明确:因为5角加7角等于1元2角,所以小数部分的“5+7”满10后,要向整数部分进1。整数部分的1表示1元,小数部分的2表示2角。【版权所有:21教育】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算出的得数是1.2,不是12?
提醒学生得出的结果是1元2角,不要忘记加小数点。
在交流后,小结刚刚的计算过程。
二、教学试一试
谈话:刚刚还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碗面条比1碗馄饨贵多少元”,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先独立列竖式并计算。
组织讨论:
(1)小数部分的“4”减“8”不够减怎么办?
让学生联系整数减法的退位经验和“1元是10角”的已有知识感受到可以从整数部分退1。
(2)从整数部分退1后,相当于用多少角减去8角?
交流中明确1元是10角,10角加4角是14角,减去8角是6角。
(3)算出的得数为什么是0.6不是6?小数点左边的0能不能不写?
使学生明确小数减法在竖式计算时如果得数的整数部分是0的话,一定要写出来。
让学生小结刚刚的竖式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感受“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低位算起”这两条原则。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重点交流进位加和退位减的竖式计算过程。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认识到:用竹竿的全长减去“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竹竿插入水中部分的长度,也就是水深。2·1·c·n·j·y
5.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提出问题的部分,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能用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问题加以解答,以提高他们合理组织信息的能力。
6.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认识到:要求比9.6多4.8的数是多少,就是用9.6加上4.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