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3 06: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共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天堂寨山石景观巧夺天工,云雾liáo( )绕,变幻无穷。天堂寨古称“多云山”,晴日当空,云亦不断,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可谓“千岩万hè( )生紫烟,山在虚无缥miǎo( )间。银浪滚滚群峰隐,扮得天堂境如仙”。天堂寨脚下是星罗棋布的古民居,原始古pǔ( )的民间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慷慨 虔诚 失之交臂 一泄千里 B.烦琐 热院 相安无事 心有余季
C.阔绰 茶盅 引经据典 触目伤怀 D.筛选 狡黠 羊羊大观 鸿篇巨制
3.根据课文内容默写。(6分)
(1)海燕叫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高尔基《海燕》)
(2)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茅盾《白杨礼赞》)
(3)韩愈的《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水浒传》,回答下列问题。(7分)
(1)按照名著内容理顺下列情节的顺序。(2分)
A.智走他乡 B.父女诉苦 C.义赠白银 D.酒楼宴友 E.消遣郑屠 F.旅店送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晁盖死了之后,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谁为梁山泊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与鲁智深分别后,林冲来到柴进庄上,受到柴进厚待,与洪教头比武取胜。
B.山寨首领杨志不容林冲,要他下山杀人做投名状。林冲下山等了三天,才见有一人经过。此人是花和尚
鲁智深,林冲同他拼杀多时,未见胜负。杨志劝住二人,邀鲁智深上山。
C.《水浒传》中描述了林冲由一个安分守己、乐天知命的朝廷武官,发展为投奔梁山“落草为寇”的起义英雄的全过程。
D.林冲到了沧州,高俅又派陆谦、富安到沧州陷害林冲,陆谦、富安同差役设计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
5.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5分)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共46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6-8题。(8分)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释】耿:发光照耀。
6.描述诗句“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所写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面诗句与之写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阅读文言文《马说》,回答问题。(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虽有千里之能 其虫旧曾有之(《以虫治虫》)
C.其真无马邪 人履其板(《梵天寺木塔》)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结合全文,谈谈食马者的无知和蛮横体现在哪里,作者如此写的目的何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6分)
鸟 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口官口官②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呜,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彀⑤,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口官口官(guān guān):二鸟相和之声。③巢:做巢。④掬:捧。⑤彀(kòu):初生的小鸟。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2)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12.作者对鸟儿的遭遇是什么态度?(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8分)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13.概括第二段所写内容,并说说其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四段的划线句。(3分)
15.在文章最后一段,先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随后又说“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前后是否矛盾?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6-20题 (18分)
富平柿树赞
曾松亭
①在果树王国里,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往往是桃李橘柚,还有北方的苹果、南方的荔枝。而我,却特别钟情于柿树。
②春夏时节,富平的柿树林是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山野之间,到处可以看见浓绿的柿树林。古朴农家的房前屋后,一团团青翠欲滴、绿雾缭绕的,全是柿子树。
③这是一个堪称具有高尚气派的物种。不管是膏腴之地,还是贫瘠山坡,它都能生长得葳葳蕤蕤,不怕酷热苦寒,不惧霜神旱魃,默默地生长,然后再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它非常低调,低调得在人们尽情享受着夏日瓜果香甜的时候,却将自己累累的果实藏在绿叶之中,和那些赞美、颂扬离得远远的。
④它也懂得保护自己。不到成熟的时候,你几乎找不到它的果实。即使你找得到它,你也不会动它。不知是猴年马月,有个熊孩子偷摘了一个青柿子,咬了一口。妈呀!呸呸呸,涩死了!熊孩子到处叫唤,满世界都知道了,生柿子是吃不得的!从此,不但再没有人敢动青柿子一指头,连馋嘴的小鸟都不会来亲它一口。岂不知,青柿子的苦涩却正在孕育着甘甜。君子之风呵!
⑤其实,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发生的规律。不到时机,是乱动不得的。这就是柿树给我们讲述的哲理。
⑥到了深秋,您瞧吧!浓绿的柿叶褪去翠色,开始飘落。地上一片金黄。柿树呢,它褪尽铅华,身子长了一围,成熟了一些,风霜雨露,在它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树干上的老皮,裂成长长的块状,细细的沟纹,记下的是岁月的沧桑。上面的枝枝丫丫,像人海中伸出的手臂,屈屈伸伸,招呼着希望,呼唤着收获。
⑦瞧!枝丫间挂着的,是一个个由绿变黄、由黄转赤的果实。“牛心柿”像一团团小小的火球,玲珑剔透;“玉带缠腰”则宛如高雅的宫灯,散发出诱人的红光。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逗得你口角流涎,心里痒痒的。
⑧深秋的富平,满树是丰收的喜悦,漫山遍野都是柿树回报社会的温馨。好一幅大自然绘就的《万山红遍图》。有一位佚名的诗人写道:“一枝红玉向亭台,未惧霜寒入眼来。满院繁华皆散尽,倩姿独秀嫩香腮。”
⑨富平的金秋,如诗如画,真是美不胜收!
⑩我要衷心地赞美柿树的精神。
11它生长在土地上,不需刻意栽培,不求特别护养,就能长成参天大木。它不争荣宠,不慕虚名,一生都在默默地奉献。它奉献给社会的,不只是一份甘甜,还有许多许多,却不一定为人所知……
12我想,富平的柿树,是一个伟大的物种,更是人类社会精神的楷模。它应该在大自然的历史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选自2017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6.第①段文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分)
17.你怎样理解第④段的“君子之风呵”?(3分)
18.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一串串晶莹的红宝石,一只只忽闪的大眼睛,逗得你口角流涎,心里痒痒的。
19.第③段说“这是一个堪称具有高尚气派的物种”,第⑩段说“富平的柿树,是一个伟大的物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你联系全文回答。(4分)
20.下面【甲】【乙】两个片段都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甲】在果树王国里,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往往是桃李橘柚,还有北方的苹果、南方的荔枝。而我,却特别钟情于柿树。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白杨礼赞》)
第三部分(共60分)
21.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②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