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08:2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2.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4.闭关锁国政策1.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内阁和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君权强化的标志军机处军机处值班房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提高大臣办事效率等作用。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就更全面、客观了。大兴文字狱文字狱:
目 的:
时 间:
后 果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而兴起的冤狱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严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康熙帝雍正帝《明 史 案》 清初,湖州富商庄廷龙写了一本明史稿,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南明历史,书成后称为《明史》,并用自己的名字刊行。康熙时,有人揭发《明史》中有违禁内容,于是参与编撰、印刷、销售的200多人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死,但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维”“止”是“雍正”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查 嗣 庭 案秦 朝“焚书坑儒”西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 朝“八股取士”清 朝“文字狱”自秦朝到清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思想控制的?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而强”。 清朝军备废弛清政府给予旗人各方面的优待,
致使诸多八旗子弟凭借自己或
祖辈的功劳领取朝廷傣禄,过
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生活;
众多官员更是“妄事奢靡,相沿
成风”,扰乱社会秩序,胡作非
为。军队将领不理营务,只知
克扣军响;士兵不事操练,却
吸食鸦片成瘾,致使骨瘦如柴。
连嘉庆帝都觉得“不忍形诸纸笔”。
骑射尚武之风由此大为衰减,
出现八旗官兵:射箭,箭虚发;
驰马,人坠地,一时成为笑谈。清代八旗清代地契4.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的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引自《台湾外记》卷十二 清朝时期的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两广总督奏定《防夷五事》: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中国人不得向外商借款和受雇于外商;
中国人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
外国商船停泊处,派人弹压稽查。根据材料,思考闭关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长期推行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1.下列历史事件叙述错误的是( )
A.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
B.1636年皇太极在上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C.康熙帝册封了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
D.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北部边疆B2. 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 )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