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朗读下列儿童诗《神童诗》,说一说诗歌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一、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二、认识、分析北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所带来的影响。
三、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历史、反思历史。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阅读教材,圈点勾画下列问题并标注记忆。
1、北宋建立的时间、地点、都城、开国皇帝、历史事件;
2、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过程;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1.北宋的建立
公元 , 在 (今河南封丘)发动 ,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定都 ,史称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
赵匡胤
陈桥驿
兵变
宋
开封
北宋
1.北宋的建立
黄袍加身石碑
陈桥兵变遗址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
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和宋朝
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
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
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
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
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
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太祖长拳应源于赵匡胤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赵匡胤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宋太祖赵匡胤
太祖轶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A、 的统治下,北宋得以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B、北宋统一的方针是
先南后北
C、北宋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材料补充: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的统一(979年)仅仅是部分的统一,那时北方有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和大理。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背景:
1、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赵匡胤因为自己手握兵权而当上皇帝,他忌讳、害怕大将们手握重兵。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吸取唐末武将专权的教训,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4)在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类别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方面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定期换防;隔断将士联系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削弱军队战斗力
在中央 消弱宰相的权力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大权 加强了皇权,造成机构臃肿。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派文臣担任长官;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化知州权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机构臃肿。
财政方面 消弱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
宋朝的政治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守内虚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政策
2.重文轻武的影响
1.重文轻武的政策
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重文轻武的影响
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阅读教材第31页材料研读,完成问题
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处处受到掣肘,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社会上,人们看到了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小结: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3、强化集权的措施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A
A
C
随堂训练
随堂练习
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D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D
随堂练习
6.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C
《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20页-第21页(一)读图填充、(二)读图明史、(三)读图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