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08: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西游记,和我们今天要说的唐朝中外交流有什么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唐朝时期,外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国外华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脑洞
时间英国唐人街美国唐人街日



街学习目标1.了解的遣唐使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了解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文本导入
在我国的西安市和日本的奈良市,各建有一座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当时很多日本人来到中国是为了什么?《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什么重要史事?鉴真和尚为什么要多次东渡日本?这些有关的人和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积极的贡献?日本遣唐使路线图日本政治中心:奈良一、遣唐使1.日本遣唐使来华目、“遣唐使”的含义(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2.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10多次最多超500人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遣唐使来华情况表人 数次 数目 的代表人物作 用把唐朝的先进制度、文字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为什么派遣唐使来中国呢?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日语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唐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原因:
意义:相关史事 遣唐使还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就是那时候从中国传去的,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他前5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鉴真东渡
(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鉴真东渡示意图鉴真在日本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唐招提寺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一是鉴真6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二是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其表现在:主持日本佛教,系统讲授佛经;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唐招提寺。我不是玄奘,我是唐僧 玄奘简介
   玄奘(602~664),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他精通了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论。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1.玄奘前往天竺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三、玄奘西行
(唐太宗在位时期,西行至天竺)脑洞时间
西行路上孙悟空猪八戒等哪里去了? 玄奘像2.玄奘的贡献3.《大唐西域记》的影响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玄奘西行的概况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日本印度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双向交流,兼容并蓄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的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比如鉴真、玄奘等。
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1.日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外交关系 B、援助中国
C、征服中国 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4.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玄奘时皇帝是唐太宗)DDAA基础巩固5.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6.下列能反映唐朝时期中国印度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文入藏
7、下列最能见证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友好往来的是( )
A、大昭寺会盟碑 B、洛阳白马寺
C、西安大雁塔 D、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8、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B是鉴真在日本设计的佛殿,C是唐朝时吐蕃的建筑
D是唐朝时南诏的建筑)BDA直达中考(2016?惠州联考)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10.(2015安徽学考)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1.(2016?赤峰期末)“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CDB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