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课件(打包6套)浙科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课件(打包6套)浙科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3-13 17:08:01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章末整合提升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知识系统构建规律方法整合内容索引热点考题集训知识系统构建次级卵母细胞(n)卵细胞(n)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染色体摩尔根伴X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伴Y染色体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1.列表比较法2.曲线图比较法3.分裂图像比较法(以二倍体动物细胞为例)例1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个DNA分子。?②⑤⑥⑦①③⑧⑩④⑨?42解析解析 ①图中含4条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
②中含4条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面上,没有出现两两配对现象,为有丝分裂中期;
③中含4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④中含2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⑤⑥都含8条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
⑦中细胞的每一极都含4条染色体,细胞膜正把细胞缢裂为两个,为有丝分裂末期;⑧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移向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⑨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变成4条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⑩中无同源染色体,含2条已复制的染色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的细胞——次级性母细胞;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得到的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中心粒正移向两极,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 答案(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
(5)在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⑤⑥①③⑧⑤⑥⑦⑨?整合二 概率计算中的“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1.常染色体遗传时
(1)男孩患病: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性别及整个人群中的发生概率相等,故计算时不考虑性别,所得群体发病概率即为男孩患病的概率。即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患病孩子概率。例如:
P   AaXX×AaXY

F1 aaXY
则F1中的男孩(XY)为aa的可能性为 。(2)患病男孩:这种情况下得首先计算群体发病概率,再计算患者中男孩占患病者的比例。因为患者中也是男女各半,所以只要将群体发病概率
乘以 ,就是患病男孩的概率。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 ×患
病孩子概率。例如:
P   AaXX×AaXY
      ↓
F1  aa( XX和 XY)
则F1为aaXY的可能性为2.伴性遗传
(1)男孩患病
P   XBXb×XBY
     ↓
F1    X-Y
X-Y已确定为男孩,则其为XBY和XbY的可能性各为 ,因此出现“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2)患病男孩
P   XBXb×XBY
     ↓
F1    X-Y
在F1性别不确定时,其为XbY(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 ,因此出现“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由上述情况可见,在伴性遗传中“色盲男孩”与“男孩色盲”的概率,虽然只是“男孩”与“色盲”反了一下,但结果完全不同。病名在前、性别在后,则根据双亲基因型推测后代基因型,从全部后代中找出患病男女,即可求得患病男(女)的概率;若性别在前、病名在后,根据双亲基因型推测后代基因型,求概率问题时只需要考虑相应性别中的发病情况。 例2 假设图中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____。答案解析解析 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B、b,可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不考虑性别的情况下,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2)该对夫妇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____。解析 性别已知,基因型为X-Y,其中XbY所占比例为 。(3)该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____。解析 性别不确定,生男孩的概率为 ,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生男孩概率)× (男孩患病率)= 。答案解析整合三 基因所处位置的判定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2)在未知显性性状(或已知)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是位于X、Y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选取纯合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
?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同源区段
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只位于X染色体上注 ZW型生物选择个体时,♀、 ♂对调。3.判断基因位于细胞核还是位于细胞质
(1)判断依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子代性状与母方相同。因此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子代性状始终与母方相同。
(2)判断方法: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且子代始终与母方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
②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例3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解析 由条件可知,突变型是显性性状,野生型是隐性性状;选择隐性性状的雌鼠与显性性状的雄鼠杂交时,若后代雌鼠全为显性性状,雄鼠全为隐性性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鼠中都有显性性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答案解析整合四 遗传系谱图解的解题规律1.判定遗传病的类型
第一步:考虑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如系谱图中母亲患病,子女全部患病;母亲正常则子女全部正常,与父方是否患病无关,则很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如下图:第二步: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1)如系谱图A中,患者全为男性,则很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
(2)如果患者有女性,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如图B。
(3)如果男患者的父亲或儿子不是患者,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如图C。第三步:判定显隐性关系
(1)双亲正常,子女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如图D。
(2)双亲患病,子女中出现正常的,一定是显性遗传病,如图E。第四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1)在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女患者”。
①如果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很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F。
②如果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G。(2)在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男患者”。
①如果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很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H。
②如果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I。第五步:不能确定的类型
在系谱分析时有时难以找到特定的系谱特征,此时只能做出“最可能”的判断,思路如下:2.计算概率
在分析既有伴性遗传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例4 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存在一女患者,所以可以断定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果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可以断定Ⅰ1、Ⅱ1、Ⅲ2都是杂合子;如果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1、Ⅱ1、Ⅱ4、Ⅲ2都是纯合子,Ⅰ2、Ⅱ3、Ⅲ1都是杂合子;如果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Ⅲ2都是杂合子;根据Ⅱ1(Ⅲ2)正常,Ⅲ1(Ⅱ3)患病可断定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热点考题集训1.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有丝分裂过程的图是③④⑤
B.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⑤→②→⑥→①
C.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⑤⑥中都具有同源染色体√答案解析2345178910623451解析 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④⑤,A错误;
细胞①的形成过程:④→③→②→⑥→①,B错误;
细胞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7891062.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目分别是
A.4和4 B.8和4
C.8和8 D.16和4√答案解析23451789106解析 果蝇有8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共有16条染色单体。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配对,故形成4个四分体。3.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株的一个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
特点是着丝粒分裂
B.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其染色体A、a、B、
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为AB的概率是
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
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
D.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23451789106答案解析解析 图①所示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会发生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A正确;
图②所示是精原细胞(AaBb)正在进行有丝分裂,有两对同源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AB的概率为 ,B错误;
图③所示细胞为卵细胞或极体,可以判断该动物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个四分体,C正确;
图②每条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对应图④的BC段,图③无染色单体,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细胞,对应图④的DE段,D正确。4.(加试)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D.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答案解析23451789106解析 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只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都有这种变化;而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有丝分裂中没有,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这种变化。 234517891065.已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答案解析23451789106√23451789106解析 据题意可知,聋哑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父母双方正常而孩子患聋哑,所以父母的相关基因组成均为Aa。父母色觉正常而儿子患色盲,所以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该
对夫妇生育的孩子不患聋哑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比例分别为 和 。
生育色觉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所以他们再生育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比例
为:AAXBY, 或AaXBY, 。6.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C.细胞甲不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D.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答案解析23451789106解析 细胞甲与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说明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存在,细胞甲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因此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处于MⅠ期,也可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乙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因此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故B项正确。234517891067.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自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卵细胞的数目和种类数分别是
A.2个、1个和2种、1种
B.4个、4个和2种、2种
C.4个、1个和2种、1种
D.2个、2个和2种、2种√答案解析23451789106解析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两两相同的4个精细胞,而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另有3个极体)。所以其种类数应分别为2种与1种,前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YR与yr或Yr与yR,后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YR或Yr或yR或yr。8.某雄性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精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答案解析23451789106解析 该生物含有两对等位基因,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为:ABD、AbD、aBD、abD;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为:ABD、abD或AbD、aBD。9.如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若大麻的抗病性状受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控制,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题图中的____片段上。答案解析23451789106Ⅱ2解析 因为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所以控制大麻抗病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上。(2)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51789106XDYD、XDYd、XdYD、XDY解析 由于不知道大麻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到底
是在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
体的Ⅱ1区段上,所以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是XDYD、XDYd、XdYD、XDY。答案解析23451789106(3)现有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大麻杂交,请根据以下子代出现的情况,分别推断出这对基因所在的片段:
①如果子代全表现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___片段上;
②如果子代雌性全表现为不抗病,雄性全表现为抗病,
则这对基因位于___片段上;
③如果子代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
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片段上。答案解析ⅠⅠⅠ或Ⅱ123451789106解析 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Ⅱ1片段上,则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XDY,后代应是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控制抗病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Ⅰ片段上,则雌性不抗病和雄性抗病两个品种的基因型组合可能为①XdXd×XDYD,②XdXd×XdYD,③XdXd×XDYd,后代情况分别是①子代全表现为抗病;②子代雌性全表现为不抗病,雄性全表现为抗病;③子代雌性全表现为抗病,雄性全表现为不抗病。10.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23451789106答案解析(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Ⅱ-4该病的基因型及其概
率为________________。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3451789106解析 就甲病而言:Ⅰ-3、Ⅰ-4患病而女儿正常,结合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3、Ⅰ-4的基因型均为Aa,Ⅱ-4为该病患者,其
基因型为AA或Aa,概率分别为 ;Ⅲ-2不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
Ⅲ-3为甲病患者,因其母亲表现型正常,则Ⅲ-3的基因型为Aa。(2)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发病率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3451789106答案解析解析 就乙病而言:Ⅰ-1、Ⅰ-2生育乙病患者Ⅱ-2,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由Ⅰ-1不携带任何致病基因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在X染色体上,即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的基因型为XbY。由Ⅲ-5的基因型为XbY可知,Ⅱ-3的基因型为XBXb,Ⅱ-4的基因型
为XBY,则Ⅲ-3的基因型为( )XBXB、( )XBXb。综上所述,Ⅲ-2的基因型为aaXbY,Ⅲ-3的基因型为( )AaXBXB、( )AaXBX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男性(3)Ⅲ-2与Ⅲ-3结婚后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生育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______。23451789106答案解析课件41张PPT。第1课时 染色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课堂导入
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什么分裂方式产生的呢?本课时将探讨这方面的内容。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二、减数分裂中的核心概念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基础梳理1.概念
当细胞处于 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 和反复折叠,形成的线状或棒状小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 。
2.成分和功能
染色体由 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 。DNA分裂期高度螺旋化形态载体3.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
4.特点
(1)对于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 和 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 也是恒定的。
(2)体细胞中 存在,生殖细胞中 存在。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数目成对成单中间着丝粒近端着丝粒端着丝粒问题探究结合如图分析:
1.该细胞中分别含有几条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几个DNA分子?答案答案 3条染色体,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2.图中有几种染色体?答案 根据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可判断有3种。3.根据着丝粒的位置,①~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染色体?答案 ①②是中间着丝粒染色体,③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可判断染色体的种类。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1.下图表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是解析 A、C为端着丝粒染色体,B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答案解析2.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B.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O2与干冰
C.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数目等都是人
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答案解析解析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类似于CO2与干冰。二、减数分裂中的核心概念1.减数分裂概念
(1)范围:进行 生殖的真核生物。
(2)时期:从 发育成 。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 ,细胞连续分裂 。
(4)结果: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 。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 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
,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 ,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______
的染色体。 基础梳理有性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的生殖细胞一次两次一半配对相同父方母方不相同配对3.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同源染色体 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两两配对4问题探究下图表示减数分裂中某时期的图像,请分析:答案 A、B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D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有:AC、BC、AD、BD。答案甲乙1.图示染色体中是同源染色体的是哪些?哪些是非同源染色体?答案答案 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乙图中2个四分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2.四分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乙图中四分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各有几个(条)?甲乙3.甲图中有染色单体吗?乙图中的aa′是什么关系?ab是什么关系?答案 甲图中没有染色单体;乙图中的aa′是姐妹染色单体,ab是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答案甲乙答案 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如性染色体X和Y。大小、形态都相同的也不一定就是同源染色体,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着丝粒分裂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的两条染色体。4.同源染色体是否大小、形态一定相同?大小、形态都相同的是否就是同源染色体?答案甲乙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性染色体X和Y大小不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四分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否则是非姐妹染色单体。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3.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D.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含有一个四分体答案解析解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解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细胞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
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答案解析减数分裂发生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过程中,虽然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但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不再分裂,因此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减数分裂的过程(以体细胞含有两对染色体的雄性动物为例)基础梳理DNA蛋白质相互配对四分体交叉赤道面同源染色体两个一半两条染色单体短2条染色单体纺锤丝赤道面一分为二染色单体移向两极两极4个子细胞2.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1)制作染色单体模型:用橡皮泥作出4条短染色单体( 个蓝色、 个红色),4条长的染色单体( 个蓝色、 个红色)
(2)模拟染色体复制:把颜色、长度 的两条染色单体用铁丝扎在一起,代表减数分裂开始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
(3)模拟MⅠ的前、中期: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若红色代表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蓝色就代表来自 的染色体。将已经配好对的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纺锤体中部 上。2 2 2 2 相同父方赤道面(4)模拟完成MⅠ: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 ,使红色和蓝色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的生成。
(5)模拟MⅡ: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把 分离,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画出细胞轮廓。着丝粒姐妹染色单体问题探究右图是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答案 (1)同源染色体联会;
(2)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3)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1.和有丝分裂相比,甲过程染色体有哪些特殊行为?答案 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甲过程;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乙过程。2.染色体数目减半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消失分别发生在图中的哪个过程?3.细胞B、C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没有姐妹染色
单体?答案 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有姐妹染色单体。答案 不考虑交叉互换,细胞D、E的染色体组成是相同的;如果考虑交叉互换,细胞D、E的染色体组成不一定相同。4.不考虑交叉互换,细胞D、E的染色体组成是否相
同?如果考虑交叉互换呢?答案和有丝分裂相比,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特殊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染色体组成是“两两相同”的。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不出现的是
A.形成纺锤体
B.着丝粒一分为二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C、D三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都会出现。
而着丝粒一分为二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选B项。答案解析6.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动物细胞
B.④的①和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含同源染色体答案解析解析 低等植物或动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该细胞有中心体,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特征是: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粒的数目;能进行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能进行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细胞分裂方式一定是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因为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结构复制联会(配对)排列在赤道面上分开染色单体分开 形态当堂检测1.如图是动物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图中细胞
A.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B.含有4条染色单体
C.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3451解析 图示细胞处于MⅠ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解析2.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联会的染色体
D.只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答案23415解析 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故A项错误;
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故B项错误;
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都存在,故D项错误。解析234153.下列有关染色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分裂间期,经复制后染色单体的数目是染色体的二倍
B.一个四分体中有四条染色单体
C.着丝粒的数目与染色体的数目相等,着丝粒分裂后,着丝粒的数目是
染色单体的
D.只有同源染色体才可以配对联会√答案解析解析 染色体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染色单体的数目是染色体的二倍;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两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只有同源染色体才可以配对联会;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消失,所以C项错误。4.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
A.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出现
B.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分离发生在MⅠ,自由组合发生在MⅡ2341√答案5解析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M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发生在MⅠ后期。解析5.如图表示处于细胞分裂过程某阶段的一个动物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3415(1)该细胞处于_______时期。
(2)细胞中有染色体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
(3)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___________,
有___个四分体。
(4)细胞中有___条染色单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分体41、2、3、421和2、3和428a、a1,b、b1,c、c1,d、d1解析 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又包含两条染色单体。答案解析课件59张PPT。第2课时 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及减数分裂的意义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课堂导入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精子、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受精作用的过程如何呢?一、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内容索引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加试)三、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当堂检测一、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基础梳理1.精子的产生复制初级精母次级精母精变形第一次第二次2.卵细胞的产生复制初级卵母细胞极体次级卵母细胞极体极体第一次第二次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睾丸或精巢精原细胞卵巢卵原细胞是否4 13问题探究下图是某种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图像,请据图分析:答案1.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 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有:D次级卵母细胞和E初级卵母细胞。2.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 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有:B初级精母细胞和G精子。答案3.A图中发生的现象叫什么?C中有无同源染色体?答案 A图中发生的现象同源染色体联会;C中无同源染色体。4.F的细胞名称是什么?答案 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5.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活动旺盛,却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请据此分析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最终只产生一个卵细胞的意义是什么?答案 形成的卵细胞较大,便于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图像的判断方法:若是不均等分裂一定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初级卵母细胞,没有的是次级卵母细胞;若是均等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初级精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极体;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卵细胞较大,便于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现象
B.两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
常体细胞的一半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
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答案解析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B项错误;
精子与卵细胞形成中除精子需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C项错误;
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只需25个精原细胞就能产生100个精子,D项错误。2.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答案解析解析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特点:着丝粒一分为二,结果:分裂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假设某生物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请结合图形完成下表:基础梳理2n2n→n2c→4c4c0→4n4n4c→2c4n→2n2n2n2n4c4c4n4nnn→2n2n→n2c2c→c2n2n→002c2c2nn问题探究结合上表,画出了减数分裂中核DNA 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分析:答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答案1.结合核DNA数目的变化,回答:
(1)BC段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 DE段: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核内DNA数目减半;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开后的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核内DNA数目减半。(2)DE段和GH段,核DNA数目都减半,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答案 cd段。2.结合染色体的变化,回答:
(1)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哪一段?答案 发生在de段: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2)染色体第一次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3)ff′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什么?答案 efgh段不含同源染色体。(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哪个区段?答案 bc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
染色单体形成。(1)bc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cd段是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2)cd段包含减数分裂的哪些时期?3.如图是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变化的曲线答案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中只含有1个DNA分子。(3)de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减数分裂中,核DN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因为DNA的复制而加倍,MⅠ和MⅡ的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时减半;染色体在MⅠ末期减半,M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暂时加倍到体细胞水平,末期再减半;染色单体存在于整个MⅠ和MⅡ的前期、中期。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3.二倍体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的变化如下图甲、乙、丙所示。在甲、乙、丙三图中的①~④中均涉及DNA分子数减半,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 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到着丝粒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是两个。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两个变成一个,且染色体的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中DNA数目保持不变,而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中DNA数目减半。导致细胞核中DNA数目减半的原因有二:一是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并进入两个子细胞核;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并进入两个子细胞核。解析 由题意可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也没有染色单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选D。
有丝分裂时期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故A、C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故B错误。4.正常进行分裂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为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时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解析三、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1.受精作用
(1)概念:是指 和 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 和 融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 的染色体数目(2n),其中,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父方),另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母方)。
2.减数分裂的意义
(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持了生物在不同世代间的 和
的相对稳定。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 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
和 。基础梳理精子卵细胞精核卵核体细胞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遗传性状变异适应进化问题探究1.下图中的A、a和B、b表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情况1的子细胞有2种类型:AB、ab。情况2的子细胞有2种类型:Ab、aB。(1)情况1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有几种类型?情况2最终产生的子细胞有几种类型?答案答案答案 2n种。(2)据此推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多少种?答案 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候要比上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 AB段表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受精作用。(1)图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哪一段?表示
受精作用的是哪一段?答案 受精卵的有丝分裂。(2)DE段的含义是什么?2.下图是细胞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曲线,请分析:答案 不是。ik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mn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是mn段的2倍。(3)mn、ik两段的DNA含量相等,染色体数量也相等吗?答案答案 如图所示(4)试画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的染色体
数目的对应变化曲线(标出A、B、C、D、E
各点)。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容易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经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后,开始进行有丝分裂。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5.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图表示该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其精细胞至少来自
A.2个精原细胞 B.4个精原细胞 C.3个精原细胞 D.5个精原细胞答案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细胞,但只有两种精子。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两个相同的精细胞。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①和④、②和⑥、③和⑦、⑤和⑧分别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题干中的8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6.下面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 的细胞质
B.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C.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内,完成受精作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答案解析解析 形成卵细胞时,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融合,而不是整个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对高等动物来说,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加试)基础梳理1次2次交叉互换四分体无交叉互换分离4个无有有减半一次问题探究在动物的睾丸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能发生,结合下图尝试区分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
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无核膜、核仁。
(1)A1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答案 A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2)A2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 A2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3)A3属于什么时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案 A3为有丝分裂,因为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不联会。2.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部。
(1)B1有什么特殊之处?属于什么时期?答案 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答案 B2含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中期;B3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2)B2和B3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如何区分?答案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答案 C1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C2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答案 C3有同源染色体,是有丝分裂后期。(2)观察C3 、C4 、C5中移向一极的染色体,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哪个?属于什么时期?答案(1)C1和 C2均含有染色单体,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答案 C4 、C5无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C4细胞质均等分裂,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C5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答案(3)C4 、C5属于什么时期?分别是什么细胞?判断细胞分裂图像时,先根据染色体的位置确定所处的时期,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如果没有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如果有,再看是否有联会、四分体在赤道面、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如果有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如果没有则是有丝分裂。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7.下列对减数分裂的描述中,揭示出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本质特征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C.有性生殖中配子发生的必经过程
D.是有性生殖物种保持稳定的关键之一解析 A项描述的是减数分裂的特点;
C项描述的是减数分裂与配子产生的关系;
D项是减数分裂的意义。
只有B项是减数分裂区别于有丝分裂的本质特征。答案解析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答案解析 解析 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故C项不正确。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故A项不正确。
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故D项正确。
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⑤图是分裂间期,看不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间期,故B项不正确。“三看法”判定细胞的分裂图像一看
染色
体数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偶数→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
染色体三看
同源
染色体
行为①出现联会、四分体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同源染色体着丝粒
位于赤道面两侧减数第一
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无上述特
殊行为有丝
分裂→精子和卵细胞 精核卵核初级初级次级次级精子当堂检测1.在同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DNA和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同的是
A.精细胞 B.卵细胞
C.极体 D.精子√23451解析 精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中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中含有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DNA分子数目是染色体数目的2倍。答案解析2.甲、乙两图都是关于果蝇细胞分裂的图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ac段细胞合成相关的蛋白质
B.甲图ce段出现4个四分体
C.乙图所示的情况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
D.乙图无染色单体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所致√答案23415解析 解析 甲图中ac段表示细胞分裂的间期,间期完成DNA复制和合成相关的蛋白质,A正确;
甲图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出现4个四分体,B正确;
乙图无染色单体且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在甲图的ef段出现,C正确;
无染色单体是着丝粒分裂所致,D错误。234153.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B可表示DNA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答案解析解析 D→E表示着丝粒分裂后的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其后期着丝粒分裂后一条染色体上才只含有一个DNA分子。4.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2341√答案5解析 因为遗传物质并不是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在细胞质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遗传物质(DNA),而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来自母方的遗传物质比父方多,故A项错误。解析234155.(加试)下图中甲是某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该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通过甲图中的[ ]_________形成的,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进行[ ]_________过程。
(2)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 ]_________________期和[ ]___________期。答案B 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⑥有丝分裂后23415(3)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 ](填数字)阶段;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条。
(4)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与其他体细胞的分裂方式相比,其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的生物,其后代有利于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其优越性。答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②16课件35张PPT。第1课时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概念
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课堂导入
雌雄性别的差异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为什么生物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大约为1∶1,而且有许多遗传现象总是与性别有关?一、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二、伴性遗传的发现一、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础梳理1.染色体组型
(1)概念:又称 ,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
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作用: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 的全貌。
(3)特点:有种的 。
(4)应用:可用来判断生物的 ,也可以用于 的诊断。染色体核型大小和形态特征数目和形态特征特异性亲缘关系遗传病2.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 性别决定性别决定不相同(2)XY型性别决定②人类性别决定的图解常染色体+XX(同型)XXXY22+X22+Y 44+XX问题探究下图是人类的染色体组型,据图分析:答案1.甲、乙中表示男性染色体核型的是哪个?为什么?答案 甲表示男性,因为第23对染色体形态不一样,表示的是X和Y染色体。 答案2.人的性别比例为什么接近1∶1 ?答案 从性染色体上分析:男性为异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Y),其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X、Y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为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X),只产生X一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后代出现XX∶XY=1∶1。3.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细胞?答案 受精作用时,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细胞。4.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男性为异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Y),其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X、Y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为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X),只产生X一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后代出现XX∶XY=1∶1;因此人的性别是在受精作用时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细胞。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知识整合拓展应用1.将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配对、分组和排列制作染色体组型时,不依据
A.染色体的大小 B.染色体的来源
C.染色体的形状 D.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解析 制作染色体组型主要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位置,对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答案解析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哺乳类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般比X染色体大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解析 哺乳动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两条同型的X染色体。在多数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X染色体既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出现在雄配子中。有些生物没有性别之分,则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有些有性别之分的生物也无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如蜜蜂。答案解析(1)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Y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一样,要经历联会、四分体和分离的过程,因此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2)在人类的性染色体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短,但不是所有生物的Y比X都短,例如果蝇中的性染色体Y就比X长。二、伴性遗传的发现基础梳理1.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体小、 、 、饲养容易等。
(2)实验假设:白眼基因(w)是隐性基因,它位于 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繁殖快生育力强X(3)实验过程P 红眼(♀)×白眼(♂)
    ↓
F1  (♀、♂)
    ↓雌雄交配
F2  红眼(♂、♀)、 (♂)白眼红眼①F1全为红眼, 是显性性状。
②F2中红眼∶白眼= ,符合 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 控制。
③F2中只有 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 相联系。红眼3∶1分离等位基因雄性别(4)作出假设
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于 上。
解释:X染色体XWXWXwYXWYXwXWYXW白眼雄性(5)验证假说——测交(6)结论: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确实与 有关,而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
2.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______
相联系的遗传方式。雌红眼 XWXwXwXw 雌白眼性染色体性别性染色体性别问题探究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白眼,另一方为红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均为白眼,雌果蝇均为红眼,请回答:
1.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是怎样的?答案答案 XrXr和XRY。分析 F1中雄果蝇均为白眼,因此,亲本雌果蝇一定为纯合子,也就是XrXr;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亲代的雄果蝇一定含有XR,所以为XRY。分析2.上述过程的遗传图解是怎样的?答案 如图所示3.若让F1中的雌雄果蝇交配,F2的表现型和比例是怎样的?答案 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答案拓展应用3.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答案解析解析 在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中,灰身属于显性性状;在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中,通过组合①可判断红眼属于显性性状。亲本中无论黑身作为母本或灰身作为母本,子代雌雄个体全为灰身,说明果蝇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亲本中红眼作为母本和白眼作为母本,子代雌雄个体性状不同,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时,要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对地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写出某个体的基因型。4.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这些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白眼雄果蝇占 ,红眼雌果蝇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子二代红眼果蝇有两种基因型
C.眼色的遗传遵循分离规律
D.眼色和性别相关联 答案解析解析 由分析可知,红眼是显性,白眼是隐性,A正确;
子二代红眼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为XBXB、XBXb,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所以红眼果蝇有三种基因型,B错误;
眼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正确;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和性别相关联,D正确。性别染色体当堂检测1.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 B.精原细胞
C.精细胞 D.体细胞√23451答案解析解析 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一对,在配子中只有一条。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一定含有Y染色体,精原细胞与体细胞所含的染色体相同。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两种:XX或XY;精细胞中性染色体也有两种:X或Y;D选项的体细胞没有指明是雌性还是雄性,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不含有Y染色体。2.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其根本原因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D.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答案解析23451解析 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C错误;
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D正确。 234513.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蝌蚪(雌性)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雌∶雄=1∶1 B.雌∶雄=2∶1
C.雌∶雄=3∶1 D.雌∶雄=1∶0√答案解析解析 题意中的雄蛙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性别转化,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性染色体组成仍然是XX,产生的精子只含X染色体,所以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X,全发育成雌蛙。234514.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性状,w基因控制白色性状。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解析 先写出亲代基因型。红眼雌果蝇:XWXW或XWXw,红眼雄果蝇:XWY。若XWXW×XWY→XWXW(红眼雌果蝇)、XWY(红眼雄果蝇);若XWXw×XWY→XWXW(红眼雌果蝇)、XWXw(红眼雌果蝇)、XWY(红眼雄果蝇)、Xw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有白眼雌果蝇。本题还可以采用直选法将D项选出,因为亲代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Y,其中的XW肯定要传给子代雌果蝇,而子代雌果蝇中只要存在一个W基因,就肯定表现为红眼。答案解析234515.如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A、a、B表示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的性别是______。细胞中有染
色体____条。其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该果蝇含有X和Y性染色体,故性别为雄性。除了两条性染色体外,其余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雄性8性染色体是X、Y,常染色体是Ⅱ、Ⅲ、Ⅳ23451(2)此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
一个精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
的基因型有____种。该果蝇可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配子。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
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图中的基因种类和位置,可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AaXBY),注意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形成2种类型的精子,但该个体可以形成4种精子。由于存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且它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基因除了遵循分离定律外还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XBY 2AXB、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Y、aXB、aY23451(3)若B、b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
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和短,则短翅白眼雌果蝇的基
因型是________。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白眼和短翅为隐性,故短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23451课件46张PPT。第2课时 人类的伴性遗传第二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课堂导入
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一、人类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人类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基础梳理1.人类的伴性遗传
(1)含义:由位于 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 的传递而遗传。(2)分类伴X染色体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概念:由 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X或Y性染色体X或Y染色体X染色体(2)实例:血友病
①血友病的基因型XHXHXHXhXhXhXHYXhY②遗传方式图解母亲女儿父亲儿子(3)特点
①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②往往有 现象。
③女性患者的 一定患病。 多于隔代交叉遗传父亲和儿子问题探究如图是人类某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b表示),
分析回答:答案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1.据图可知,该类遗传病有什么遗传特点?答案3.第四代的14号成员的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哪个个体传递来的?答案答案 1号。分析 1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8号,8号的致病基因来自她的父亲4号,而4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母亲1号。2.写出该家族中4、6、13号个体的基因型。答案 4号为XbY;6号为XBXb;13号为XBXb或XBXB。分析答案4.若7号与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多少?答案  。分析 7号和8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分析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现象;男性患者都是XbY,他们的Xb来自母亲,将来要传给女儿。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1.某人及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是红绿色盲,但其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那么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
B.祖母→父亲→弟弟
C.外祖父→母亲→弟弟
D.外祖母→母亲→弟弟 解析 此人的祖父、外祖父、父亲均正常(XBY),因此A、B、C三项均被排除。此人的弟弟是红绿色盲(XbY),其中Xb基因来自其母亲(XBXb),而其母亲的Xb基因来自其外祖母。答案解析2.某女性是红绿色盲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父的色盲基因
B.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父的色盲基因
C.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外祖母的色盲基因
D.该女性一定遗传了其祖母的色盲基因答案解析解析 该女性的色盲基因一个来自父亲,父亲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祖母,Y染色体来自祖父,故不能遗传祖父的色盲基因,故A错误, D正确;
另一个来自母亲,母亲的这个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外祖母,故B、C错误。简化记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四个特点:(1)男>女;(2)隔代交叉遗传;(3)女病,父子病;(4)男正,母女正。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显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上。基础梳理(2)患者基因型XAXA、XAXa(患病的女性)
XAY(患病的男性)(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X染色体2.伴Y染色体遗传(如毛耳性状)
(1)患者基因型:XYM(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所以也无显隐性之分)。
(2)遗传特点:患者都为 性,且“父→子→孙”。男问题探究人体内的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如图所示,请分析:答案 男孩都是患者,女孩都正常(携带者)。答案1.某种遗传病是由位于B区段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具有该病的女性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的发病情况分别是怎样的?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答案 B区段。答案 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3.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位于哪个区段?答案答案 共七种: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4.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相关的基因型有哪些?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吗?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着伴X染色体(隐性和显性)遗传,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着伴Y染色体遗传,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也与性别相关联。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3.犬也存在色盲性状。如图为某一品种犬的系谱图(涂灰表示色盲)。请据图判断此品种犬色盲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系谱图可知,1号雄犬患病,但5号雌犬没有患病,说明该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由此可以推测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答案解析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应高于女性;由于Ⅲ片段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②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生物性状判断生物性别
果蝇的红眼(B)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b)。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一代中白眼果蝇均为 性,红眼果蝇均为 性。
2.优生指导
有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建议他们生 孩;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和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 孩。基础梳理雄雌女男3.致病基因位置判断
(1)步骤
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即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
①基本方法:根据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确定,若不符合则位于 上。YX常染色体常染色体(2)分析
①确认或排除伴 染色体遗传。观察遗传系谱图,如发现父病、子全病、女全不病,则可判定此病为伴 染色体遗传。
②利用反证法排除伴X染色体遗传,确定为常染色体遗传。YY常常问题探究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控制着生物的部分性状,据此分析:
1.研究发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控制的性状,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子代总与母本一致,这是为什么?答案 因为子代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受精卵中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子代中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导致子代性状总是与母本一致,称为母系遗传。答案2.如何判断某一性状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还是细胞质基因控制?答案 利用正交和反交,可判断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不同,而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是细胞质遗传。答案 常利用隐性XX(ZZ)个体与显性XY(ZW)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雌性)均为隐性性状,雌性(雄性)均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3.如何判断细胞核中的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答案真核生物的基因大部分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称为细胞核基因,控制着细胞核遗传,包括常染色体遗传和性染色体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还有一部分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称为细胞质基因,控制着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知识整合 拓展应用5.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答案解析解析 设W基因控制果蝇的红眼,w基因控制果蝇的白眼,则A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WXw×XWY,子代红眼果蝇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B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wXw×XWY,子代红眼果蝇全为雌性,白眼果蝇全为雄性;
C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WXw×XwY,子代雌雄蝇中既有白眼又有红眼;
D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wXw×XwY,子代全为白眼。 6.如图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答案解析解析 据图无法准确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但是可以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中,正常的男性不会有患病的女儿。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耳性状男性女性男性连续母女父子隔代交叉男性毛当堂检测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23451解析 假设色盲由b基因控制,由于该夫妇表现型正常,其不完整的基因型是XBX-、XBY,后代中有色盲的儿子,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XB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是 XBXB、 XBXb,当女儿为 XBXb时,与
正常的男子(XBY)结婚能够生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其概率是答案解析√2.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H),一对夫妇生有3个子女,其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A.XHXH×XHY B.XHXh×XhY
C.XhXh×XHY D.XHXh×XHY答案23415解析 该夫妇的子女中,男孩、女孩各有一个表现正常,其基因型分别是XhY和XhXh,其双亲的基因型应为XHXh和XhY。解析√234153.一种鱼的雄性个体不但生长快,而且肉质好,具有比雌鱼高得多的经济价值。科学家发现这种鱼X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D、d,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若要使杂交子代全是雄鱼,可以选择的杂交组合为
A.XDXD×XDY B.XDXD×XdY
C.XDXd×Xd Y D.XdXd×XDY√答案解析解析 由于含有D的精子失去受精能力,所以雌鱼中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XDXD的个体。基因型为XdY的个体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都具有受精能力,不符合题意,故选D。4.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概率为2341答案5解析 男子的X染色体只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只传递给儿子。解析√5.如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正常女性,阴影表示色盲患者):23415(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个体中的___号。解析 11号的基因型是XbY,其Xb来自母亲7号,7号的Xb又来自其母亲2号,所以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Ⅰ代个体中的2号。2 答案解析(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人,她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由解析(1)可知2号和7号肯定是携带者,由于3号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肯定要传给女儿,所以9号和10号也肯定是携带者;再由于8号是色盲,其色盲基因只能来自4号,故4号也是携带者,因此可以肯定共有5人是携带者。答案解析5Ⅰ2、Ⅰ4、Ⅱ7、Ⅱ9、Ⅱ10 23415(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解析 7号XBXb×8号XbY→XBXb、XbXb、XBY、XbY,所以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 。答案解析23415(4)6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解析 1号XBY×2号XBXb→XBXB、XBXb、XBY、XbY,所以6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答案解析23415XBXB或XBXb课件30张PPT。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课堂导入
师:回顾减数分裂知识,思考:某生物体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呢?(2种,4种)
师:大家比较一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假说?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内容索引当堂检测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础梳理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 。
2.依据: 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 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基因载体 基因的行为染色体行为独立性细胞分裂成对成对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4.意义: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一个一条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问题探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据此根据所学内容进一步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所有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吗?答案答案 基因不一定都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原核生物的拟核中也都有基因。2.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吗?答案 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一定都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和原核生物的拟核中也都有基因;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知识整合拓展应用1.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B.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D.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解析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含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只含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生物体内的基因数目远多于染色体数目,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答案解析2.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以同时
来自于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解析 由于精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中的基因均不成对,A错误;
果蝇的体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基因都是成对的,且种类也很多,B错误;
同源染色体只能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不会同时来自母方或父方,C错误。答案解析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基础梳理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
(2)在减数分裂时, 染色体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 也发生分离。
(3)F1产生配子图解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同源(4)结果:F1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两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即产生了性状分离现象。3∶1 2.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另一对 上。
(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自由组合,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也自由组合。
(3)F1产生配子图解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4)结果:F1产生4种雌配子,4种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产生的F2出现 ,其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性状分离9∶3∶3∶1问题探究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和基因的分布图,①和②、③和④是两对同源染色体,请回答:答案1.图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有哪些?答案 A与a、B与b、C与c。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题图所示,A与a、B与b、C与c都是等位基因。分析2.图中非等位基因有哪些?答案 A(或a)和C(或c)、B(或b)和C(或c)、A(或a)和B(或b)。答案分析分析 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或a)和C(或c)、B(或b)和C(或c),二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或a)和B(或b)等。4.不考虑交叉互换,该生物能产生几种配子?答案 4种:ABC、ABc、abC、abc。3.上述非等位基因中,能自由组合的是哪些?答案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自由组合,即A(或a)和C(或c)、B(或b)和C(或c)。答案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有两种存在方式,一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知识整合拓展应用3.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解析 本题图中等位基因有四对,A、a和D、d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和C、c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要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是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会发生自由组合。答案解析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可以自由组合
D.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都是等位基因答案解析解析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也可以是相同基因,如在纯合子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当堂检测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行为一致的是
A.细胞核 B.蛋白质
C.基因 D.中心体√23451答案解析解析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所以二者行为一致。2.下列关于染色体与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
B.一条染色体相当于一个基因
C.基因的载体只能是染色体
D.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答案解析 染色体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解析234513.如图所示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可能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A和a分别位于⑤和⑧上
D.A和a分别位于②和⑥上√答案解析解析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23451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解析 非等位基因的位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234515.如图所示某生物卵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请回答:
(1)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
(2)非同源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位基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和2,3和41和3,2和3,1和4,2和4A和a,B和b解析解析 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
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解析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1和3, 1和4, 2和3, 2和4都是非同源染色体。解析 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并且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3451(4)非等位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能进入同一配子的基因是____________。
(7)形成配子时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和B,A和b,a和B,a和b A和B,A和b,a和B,a和bA和a,B和bA和B,A和b,a和B,a和b解析解析 非等位基因可在同源染色体上,也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解析 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基因一定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解析 根据分离定律等位基因不能进入同一配子。解析 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23451(8)此图除表示卵原细胞外,还可表示______细胞和___细胞。答案精原体 解析解析 同一物种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体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数。2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