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13 18:15:3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历史年八年级下册第7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经济特区的建立的史实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经济特区的发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漫画导如:漫画中所说的大包干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讨饭不如回村大包干,“村”指的是我国的哪个村子?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寻找答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回人民公社化时期出示图片:大锅饭、公社劳动请同学说说: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管理体制有什么弊端?高度集中、分配搞平均主义、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背景: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河川断流 庄稼绝收 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大批灾民离家乞讨 大片土地荒芜 “借地度荒”(政府)包干到户(农民)思考:什么是“借地度荒”?政府决定把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给农民耕种。鼓励开荒,谁种谁收,不向农民派统购任务,不征公粮。这种政策就是借地度荒出示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典型代表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阅读课本,想想短短一年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政府鼓励农民包产到户,农民有很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幅度发展。安徽到四川到全国:1、1984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5%以上。2、1984年以后,人民公社制度实际上就不存在了。出示图片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四川广汉勤劳致富的农民领到了奖状说说: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棉花大幅度增加,彻底改变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被动局面。发展:1、调整了农 村产业结构:兴办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林、 牧、 副 、渔、工 商、 建筑、 运输、 服务等多种经营 2、推进农业技术进步3、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拓宽收入来源。议议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责任到户,增强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三者得利。包括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三方面的利益。切合实际。我国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差异大,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时期。知识拓展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吗?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6年的农业社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开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经济体特区的建立你能说出深圳的发展变化吗?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政策。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思考: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呢?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习仲勋我建议:中央可以下放部分权利,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自主权,加快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邓小平:你可以办一个特区,中央没钱,你们可以自己出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经济特区:时间:地点:特点:1980年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厦门试办集工、农、商、牧、渔、旅游为一体的经济特区图片: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中“特”有什么含义?“特”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经济特区方式:进行基础的设施建设,还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工业、商业促进: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圳特区的发展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变化:3万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11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外国友人称赞: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最耀眼的一枚勋章。特区的发展情况怎样?它的发展说明了什么?特区的发展情况非常好它的发展说明:特区的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创新很重要走进深圳1、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2、深圳是全国生活质量较高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33元 花园式城市:常年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近 45%的森林覆盖率和遍布全市的 70 多个公园 被誉为图书馆之城:2013年,公共图书馆 633座 ,馆藏图书总量达 2800 多万册 学生活动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乡的变化!拓展延伸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新时期:主动开放,引进外资发展经济通商口岸:被迫的,严重损害我国主权和利益的行为 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思考讨论总结归纳阅读思考看图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思考 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能更好了了解那个时期的我国农村的生产关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解“借地度荒”出示地图,加深记忆促进合作学习地图教学更直观对比人民公社更直观看见农民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知识拓展:知识串联,前后加强历史知识的完整性学生活动:让同学通过学习总计自己家乡的变化,体会生产力的发展
理解巩固 材料题:凤阳过去是安徽省最穷的县,197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1月24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将全部土地包产到户。1979年,小岗生产队就获得粮食,油料大丰收。当年,凤阳县就有70%的农民实行了联产承包,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9%。材料中凤阳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经济的意义?1、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 积极性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粮食、棉花大幅度增加,彻底改变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被动局面。材料题:“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请回答材料中提及的“特区”最早建立于何时?具体指哪四个城市?1980年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圳 学生做题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此政策的推行后,我国农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经济特区的建设使我国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板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目的:
典型:
推广:
发展:
意义:
时间:
地点:
特点:
方式:
作用:
精神:
地位:
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改革开放的起步
历史川教版 八年下
导入新知
漫画中所说的大包干发生在我国什么时期?讨饭不如回村大包干,“村”指的是我国的哪个村子?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寻找答案。
新知讲解
再回人民公社化时期
大锅饭
公社劳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知讲解
农村人民公社的经济管理体制有什么弊端?
高度集中、分配搞平均主义、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说说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
河川断流,庄稼绝收,人民生活困难
灾民离家乞讨,大片土地荒芜
“借地度荒”
包干到户
政 府
人民
背景
新知讲解
什么是“借地度荒”?
政府决定把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给农民耕种。鼓励开荒,谁种谁收,不向农民派统购任务,不征公粮。这种政策就是借地度荒。
目的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知讲解
典型代表
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
新知讲解
阅读课本,想想短短一年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政府鼓励农民包产到户,农民有很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幅度发展。
想 想
新知讲解
安徽
四川
全国推广:
1、1984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5%以上。
2、1984年以后,人民公社制度实际上就不存在了。
推 广
新知讲解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四川广汉勤劳致富的农民领到了奖状
新知讲解
说说
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知讲解
意义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粮食、棉花大幅度增加,彻底改变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被动局面。
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
八亿农民的积极性
新知讲解
1、调整了农 村产业结构:兴办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林、 牧、 副 、渔、工 商、 建筑、 运输、 服务等多种经营
发展
川西农家发展庭院经济
新知讲解
2、推进农业技术进步
发展
小麦联合收割机
新知讲解
3、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打工,拓宽收入来源。
发展
进城打工的人员
新知讲解
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全国迅速推广?
议议
新知讲解
责任到户,增强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
1
2
三者得利。包括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是自己的兼顾,国家、集体、生产者三方面的利益。
3
切合实际。我国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民劳作差异大,
分户承包适合大部分地区的生产时期。
新知讲解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吗?
知识拓展
新知讲解
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
1
1953--1956年的农业社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2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
1978年开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新知讲解
你能说出深圳的发展变化吗?
经济特区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政策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新知讲解
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呢?
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新知讲解
我建议:中央可以下放部分权利,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自主权,加快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你可以办一个特区,中央没钱,你们可以自己出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习仲勋
邓小平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
经济特区
时间:
地点:
特点:
1980年
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省:厦门
试办集工、农、商、牧、渔、旅游为一体的经济特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经济特区中“特”有什么含义?
“特”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新知讲解
想 想
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
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
经济特区
方式:
促进:
作用:
进行基础的设施建设,还积极引进外资,兴办工业、商业
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
敢为天下先的开荒牛精神。
深圳成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实验区。
精神:
地位:
深圳特区的发展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探究完成
3万人口、两三条小街的边陲小镇
1100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世界上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
深圳特区的发展
变化:
新知讲解
外国友人称赞: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最耀眼的一枚勋章。
新知讲解
说 说
特区的发展情况怎样?它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特区的发展情况非常好
它的发展说明:特区的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创新很重要
新知讲解
走进深圳
1、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1999年开始,每年都举行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新知讲解
走进深圳
2、深圳是全国生活质量较高的城市。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633元
花园式城市:常年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近 45%的森林覆盖率和遍布全市的 70 多个公园
被誉为图书馆之城:2013年,公共图书馆 633座 ,馆藏图书总量达 2800 多万册
新知讲解
学生活动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乡的变化!
新知讲解
拓展延伸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什么不同?
新时期:主动开放,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通商口岸:被迫的,严重损害我国主权和利益的行为
巩固提升
材料题:凤阳过去是安徽省最穷的县,1978年11月24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将全部土地包产到户。1979年,小岗生产队就获得粮食,油料大丰收。当年,凤阳县就有70%的农民实行了联产承包,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9%。
巩固提升
(1)材料中凤阳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巩固提升
(2)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巩固提升
(3)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经济的意义?
1、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 积极性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粮食、棉花大幅度增加,彻底改变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被动局面。
巩固提升
材料题:“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
请回答:
巩固提升
(1)材料中提及的“特区”最早建立于何时?具体指哪四个城市?
1980年
四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巩固提升
(2)被外国友人称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最耀眼的一枚勋章的是哪里?
深圳
课堂小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此政策的推行后,我国农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经济特区的建设使我国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练习题
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21教育网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 )
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最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4.下图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2·1·c·n·j·y
INCLUDEPICTURE "../../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历史(人教)练闯考教用/P26T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dministrator\\Desktop\\八下历史(人教)练闯考教用\\P26T2.TIF" \* MERGEFORMAT
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
5.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春联说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B.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非常喜悦
D.乡镇企业使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
6.“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7.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①深圳 ②厦门 ③上海 ④汕头 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com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围绕“当今和近代的开放”研究主题,你赞同( )www.21-cn-jy.com
A.前提不同:一个是在独立自主下的主动开放;一个是挨打下的被动开放
B.结果一样:都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C.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发展经济,解放发展生产力
D.发起人不同: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鲁迅
材料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21·cn·jy·com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选择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题:
(1):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吃大锅饭)造成的。
(2):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