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3 18: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学习重点
1.学习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
2.认识汉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探究 · 体验区  探究疑难 体验“语”“文”魅力考点 · 对练区  在演练中巩固 在运用中提升内容索引探究 · 体验区阅读引子部分,思考:为什么汉语和英语中对与“狗”有关的词语有不同的理解?不同语言之间既会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往往是贬义词,而英语中跟“狗”有关的词则不然。答案阅读课堂活动“民以食为天”,思考:以饮食文化为例,谈谈汉文化对汉语言有着怎样的影响。答案汉语中常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来描写人物形象。这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民以食为天”,常用跟“吃”有关的词写人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用跟“吃”有关的词语描写人物的方法:
第一类是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第二类是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第三类是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
跟“吃”有关的词语之所以可以用来描写人物,是因为这些词语的借代义或比喻义可以表现人的某方面特征。
总之,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关于“吃”的说法就无不与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关。1.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怎样的关系?答案语言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语言是民族的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也支配着民族语言的特点。
(2)民族文化是语言的根,反过来,语言也承载着民族文化。
(3)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①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汉、英语中对亲属的称谓不同。汉语中的表亲关系非常明确,分得很细,这与民族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②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如“冰”“玉”在中国人眼中代表高尚和纯洁,而在外国人眼中则不然。
③在语言和表达上,中国人有对己谦对人恭的表达习惯,外国人则没有。2.汉语中常用的谦辞和敬辞有哪些?答案很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则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常见的敬辞有“贵”(如“贵庚”,称别人的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文化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产生不同民族语言差异的根源。
B.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民族语言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渗透于民族语言的每一个方面。
D.中西方语言的差异是表面的,其实质是一样的。答案解析√语言的差异,其实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起的。2.根据下列加颜色词语带有的文化内涵判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B.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C.他们两人同坐一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可算是相敬如宾了。
D.误会消除了,夫妻俩又破镜重圆了。答案解析√A项“青梅竹马”只能用于说非亲的男女儿童。
B项“豆蔻年华”用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
C项“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3.(2016·江苏)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意思是说戏曲演员们借助表演揭露人性,借前人旧事来展现今朝面貌。“假笑啼”对应昆曲演员们的表演。
②“关节”“绘声绘影”“连环”体现了评书说书人的高超技巧和评书章节回合的特点。
③“白雪阳春”“雅曲”“高山流水”符合古琴的特点。
④“傀儡”“舞台”“机关”符合木偶戏的特点。考点 · 对练区题型 识记并了解相关文化常识
例题 (2016·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 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答案解析去无用之费本题从理解词义的角度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在理解整个语段的基础上,结合“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等语句可以判断出。(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答案解析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和概括。首先要逐句理解大意,然后划分层次。首句是总领句,后面两句是具体体现。借助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如“非外取地也”“去其无用之费”“民德不劳”等,即可概括出。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会让她抑制内心的高兴而表示谦虚。1.“这件衣服真雅致,颜色美极了!”一位美国朋友对中国的一位青年妇女夸奖道。下面可能是中国青年妇女听到这样夸奖后的回答的一项是
A.谢谢,这件衣服是不错!
B.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国国内买的。
C.谢谢,你真有眼光。
D.我很高兴,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赏识。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2.下列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部分。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字的
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答案解析√应看对象而定。123456789101112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的惯用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万事如意。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答案解析√“钧裁”是对上级或长辈的尊称。123456789101112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
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
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
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
认真思考了。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A项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比较委婉。
B项反问语气,表达肯定。
C项肯定语气,确定了问题的结论。
D项“恐怕”表示一种估计和担心,双重否定,表达肯定语气。12345678910111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B项“敝”是称呼自己的谦辞,“敝校”意为“我们学校”,色彩上是谦辞,但因为交际对象是校方,所以在本句中运用不当,可以改为“母校”。“躬”意为“亲自”,“躬临”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不能躬临”可以改为“不能参加”。5.(2014·江苏)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6.某汽车运输公司,修建了一个新的停车场,场门口两侧各有一个标语牌,下列内容不宜写在标语牌上的一项是
A.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经济献计献策。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C.大干快上,多装快跑,争分夺秒。
D.场兴我兴,场荣我荣。注意行业性质。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7.(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注]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
注 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忧”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材料的中心是一个“忧”字。尧、舜以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为忧,农夫以耕种的丰歉为忧。准确理解文言句意是解题的基础。123456789101112(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
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
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答案解析同样要理解文意。123456789101112参考译文
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惠,教人行善叫忠,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123456789101112(示例)(1)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
(2)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8.顺着下面几句话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野猩,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此题扩展后的语句要在总体上与原文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吃”与人体消化有关,“但”后则明显转折,写与精神有关的“吃”。注意整个语段意思的完整。123456789101112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1:汉字在当前面临着消亡危机。由于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不需要手写汉字,就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少人都不会写很多汉字了。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应该像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样,加强汉字的听写。
材料2:汉字在当前虽然有着一定的危机,但汉字作为中国人的交流工具,是绝对不应该也不会消亡的。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汉字,知其所以然。
你对“振兴汉字的办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案123456789101112(示例一)要振兴汉字,就应该从小学抓起。应该继续强化小学阶段的汉字手写教学,包括传统书法文化教学;其次,打造更多更优秀的类似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引发全民对汉字“失写”的关注,激发国人对手写汉字的热情;再次,还可以辅之以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汉字教育,增强民众对传承汉字的责任心。
(示例二)振兴汉字,从书法、考试、比赛等方面入手当然会有不错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止汉字使用的乱象,应该要从小学抓起,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逐步了解汉字的内涵,不仅要了解一个字怎么写,也要了解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其字形结构、本义、流变过程如何,即“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识记。123456789101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刘再复
如果说《论语》是儒家文化的原形,那么《山海经》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形象性原形原典。它所凝聚、所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华文化精神,其中的英雄无私无畏、不知算计、不知功利,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不仅因为小说的开篇就紧连着《山海经》,而且因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和他心爱的诸女子,以及浸透于全书的赤子情怀,都远离《山海经》之后的巧取豪夺的世界。贾宝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用他的天真挑战着一个庞大123456789101112的污浊世界,与夸父、精卫一样呆傻。《山海经》所呈现的中国原形文化精神是热爱人、造福人的文化精神,是婴儿般拘囿质朴内心的精神。《红楼梦》连接、呈现并丰富化了的正是这种精神。《西游记》的主人公孙悟空及唐僧所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二人所形成的心灵结构,是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结构。孙悟空如同不死的刑天,而唐僧则给他以慈悲的规范,唐僧所要造就的英雄是造福的英雄,这一基本精神和《山海经》完全相同。123456789101112若以《山海经》为坐标和参照系,便可发现《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这两部小说发生了严重的“伪形”。其英雄已不是建设性的英雄,而是破坏性的英雄,其生命宗旨是不断地砍杀人。他们不是要去“补天”,而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无法无天或自己想成为“天”。他们已失去《山海经》时代的天真,或把天真编织为粗暴与凶狠,或埋葬天真与正直,走向天真无邪的极端反面,耍尽心术与权谋,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两书袭用传统的“忠义”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指向——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鲁迅则用“三国气”与“水浒气”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这两部经典便走到了“伪形”的高峰。123456789101112中国原形文化系统中 ,早期又有一个女性文化的原形。女性在原形中具有创世的地位,既补天又造人的创世者女娲就是女性,这是中国文化原形的象征。《山海经》中另一女性精卫(炎帝之女),化为精卫鸟后以填海为目标,是“补天”的对应性行为。西周时期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传说她于郊野践巨人足迹而怀孕生后稷。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有“知其雄,守其雌”和“牝常以静胜牡”的“雌性优胜”理念,反映出其哲学精神指向是重“水”性、柔性和雌性。这都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英雄文化不等于雄性文化,真正的英雄必须把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男性英雄应该充分尊重女性。这种雌性优胜的哲学是中国的原形哲学,是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是这种哲学的变形变质。两部经典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砍杀和利用女性,从而展示了中国文化最黑暗的一页。(有删改)12345678910111210.下列对“原形文化”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原形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楼梦》与《山海经》中的英雄,他们
都具有赤子情怀,远离污浊世界。
B.中国原形文化的精神,在《山海经》《红楼梦》和《西游记》里的英雄
人物身上,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
C.中国原形文化认为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这为女性站立于大地奠定了哲
学基础,《山海经》里的女娲就是其中的代表。
D.中国原形文化系统,既包括能造福人类、内心慈悲、勇于担当的英雄
文化,还包括体现“雌性优胜”的女性文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A项对原文理解有误,原文说《山海经》中的英雄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原始的精神气质,《红楼梦》也体现了中国的原形文化。
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山海经》《红楼梦》《西游记》中的英雄人物体现了中国原形文化精神,但“都呈现出相同的精神实质”在文中无法体现。
C项张冠李戴。文中说“这都为女性能站立于大地而奠定了哲学基础”一句的“这”指“雌性优胜”理念,而不是选项中的“女性具有创世的地位”。12345678910111211.关于中国文化发生了“伪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里的英雄跟《山海经》里的英雄有所不同,主要是前者发生了
“伪形”,变为破坏性的英雄。
B.《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自己想成为“天”,他们走向英雄文化的反面,
耍尽心术与权谋,将智慧用于杀人与征服。
C.鲁迅用“气”来评价两部经典,充分说明传统的“忠义”理念不可取,
没有灵魂的作品将会发生“伪形”。
D.《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在崇尚雄性暴力的同时蔑视、仇视雌性,
是雌性优胜哲学的变形与变质。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原文说“鲁迅则用‘三国气’与‘水浒气’来描述,实在恰切不过”,其中的“气”指作者分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中袭用“忠义”理念,但没有灵魂和精神,只有情绪,没有信念,只有政治沙场,没有审美秩序。由此可以看出,鲁迅的“气”主要指两部作品没有“灵魂和精神”,不是指“‘忠义’理念不可取”。123456789101112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孙悟空呈现出童心和慈悲心融合为一的心灵结构,
这一基本精神与《山海经》的基本精神相同。
B.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到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便走到了以雄性
暴力为主要内容的“伪形”文化的高峰。
C.《山海经》中炎帝之女精卫,是又一个女性文化原形代表,她化为鸟后
的填海行为,与女娲补天的行为相对应。
D.《道德经》中有“ 牝常以静胜牡”的理念,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必须把
握刚与柔、雌与雄的合理关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以偏概全。“便走到了以雄性暴力为主要内容的‘伪形’文化的高峰”说法错误,文中说“到了这两部经典便走到了‘伪形’的高峰”,没有“以雄性暴力为主要内容”一说。123456789101112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