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臧克家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七子之歌——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 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2年赴美国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二·一”惨案发生后,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衰微( ) 赫然( )
迭起( ) 卓越( )
锲而不舍( )小楷( )
沥尽心血( )
慷慨淋漓( )
迥乎不同(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zhuók?i wùshuāihèdiéqièlìkāng k?i lín líji?ngkuī读准字音 速读课文,说说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与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了他为了救国救民而奋斗终身的爱国精神。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文章分两个部分。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好处: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找出过渡段,体会其好处1、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具有两重身份,这两重身份分别是什么?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主要做了什么事?
4、在这两种不同的事业中,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
5、课文在结构上,前后两个部分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闻
一
多闻
一
多闻
一
多 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把“说”和“做”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分析人物形象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说和做”? 闻一多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赞扬了闻一多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精读课文 2、 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起笔好在哪里?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3、 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由“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再叙他的“做”: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4、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1、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揣摩语言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闻一多 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潜心贯注” 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穿插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举例略。
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布置作业课外阅读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解释词语衰微:
赫然: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