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活动一 了解CPU的发展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了解CPU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在迅猛地发展,其中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将了解CPU的发展历程,常用CPU的类型和性能差异。
学生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有一定的水平,能够独立完成文档、演示文稿的创作。对学习信息技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就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构成、软、硬件方面的知识来开展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CPU的发展历程;
2.学会根据需要来选择CPU。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网查阅关于CPU发展历史的资料,进一步来认识CPU的组成。学会采用资料收集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CPU的发展史,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感受到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清醒认识我国在CPU发展上与世界科技的差距,树立献身科技事业的理想。
重点:收集并整理关于CPU的发展历史。
难点:CPU性能的认识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3分钟
当今社会竞争很大一方面是信息的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你们家计算机用的是什么处理器(简称CPU)?它只在计算机上出现吗?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思考
教师给出部分CPU的图,学生观察。
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神秘莫测的CPU
5分钟
CPU原来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芯片,英文名称叫做“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中文名称是“中央处理单元”,简称微处理器。我们常用的计算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它就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再配上其它电路构成的。
微处理器的功能:
指令控制。
操作控制。
时间控制。
数据加要。
学生学会收集数据。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五花八门的CPU
8分钟
CPU是什么时候开发出来的,通过参观技术博览会,现在我们就跟随小明一起来看看Intel公司生产的CPU介绍。
(参见下面附表)
介绍戈登·摩尔(Intel创始人之一)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律。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CPU的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数据的能力。
中国的CPU
5分钟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一,集成电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而CPU是集成电路的标志性产品。
中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CPU的研究,我国20世纪70年代研究的CPU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CPU的研制工作没有延续。2001年三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开始了通用CPU的研制项目。研究人员给他们设计的CPU取了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小名——“狗剩”,英文名“Godson”,正式的中文名叫做“龙芯”。2006年“龙芯1号” 研制成功。2006年11月,“龙芯”处理器的英文名称正式定为“Loongson” 。
现在应用“龙芯”系列产品已经问世。“龙芯”处理器 被用在PC机、笔记本、网络计算机、网络交换机、网络防火墙、税控收银机等设备之中。
学生了解中国龙芯的发展历程,感受我国科技的强大。
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小结
2分钟
小结这节课的内容,课后留足时间收集更多的素材。
明确自己课后的任务
附表一:
Intel公司生产的CPU:
图片
型号
主频
集成的晶体管数量
发布时间
4004
108KHz
约2300只
1971年
8008
200KHz
约3500只
1972年
8080
2MHz
约6000只
1974年
8086-8088
4.77-10MHz
约29000只
1978年
80286
12-20MHz
约134000只
1982年
80386
33MHz
约275000只
1985年
80486
25-66MHz
约120万只
1989年
Pentium
66-233MHz
约310万只
1993年
PentiumⅡ
333-450MHz
约750万只
1997年
PentiumⅢ
450M-1GHz
约950万只
1999年
Pentium4
1.5GHz以上
约4200万只
2000年
附表二:
中国的CPU
图片
型号
主频
发布时间
龙芯1 号
200MHz
2002年
龙芯2号
500MHz
2005年
龙芯2号增强型
1GHz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