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片断之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1、什么是遣唐使?日本派遣到中国学习的使者叫做遣唐使。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2、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来了多少次? 来了多少人? 学习了哪些内容?十几批
最多一次达到500多人
制度、
天文历法、
典籍、
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
日本派来遣唐使的具体情况?3、遣唐使产生的影响: 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例:钱币,文字、生活用具,传统节日、服饰、城市布局等。鉴真塑像片断之二:鉴真东渡,传播文化6次
12年
36人献出生命
双目失明
66岁高龄到达
在日本10年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片断之二:鉴真东渡,传播文化 2、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位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1、在日本传授佛经
2、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建筑: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唐招提寺被日本是为艺术明珠。鉴真东渡鉴真东渡鉴真对日本医学的影响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术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着鉴真图像。日本遣唐使
鉴真东渡 促进了中日
之间的文化交流。﹜玄奘片断之三:中印交流,玄奘搭桥思考:
玄奘为什么西行? 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求取真经。(取经 )为什么去?片断之三:中印交流,玄奘搭桥(627年-645年) 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去干了什么?
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慈恩寺大雁塔回来之后做了什么?片断之三:中印交流,玄奘搭桥 《大唐西域记》共12卷,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撰文。书中记述了玄奘西行亲历100多个国家的见闻和概况,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你来介绍一下:思考:玄奘西行的贡献有哪些?游学 取经 译经 讲经 著书片断之三:中印交流,玄奘搭桥影响:增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1、《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神话传说与历史真相是一回事吗?
3、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
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探究与交流(一)探究与交流(二)①都是僧人;②都生活在唐朝
③都对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④都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①不怕困难,百折不挠
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③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亚 洲欧 洲非 洲探究与交流(三)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 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友好往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日本印度玄奘西行天竺
《大唐西域记》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课堂小结: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
A.遣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2.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AC当堂达标: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DB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唐朝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给今天的中国什么启示: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
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向外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为己所用。共同探究:对同学们的希望! 学习遣唐使、鉴真和玄奘身上的精神
善于学习 勇于实践
有理想 有目标 有毅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为自身的发展和强大和未来
国家的发展强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