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节 汽化与液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第2节 汽化与液化(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12-29 10: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巩固理解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 、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 、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 、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 、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
2.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
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3.空气的温度是25℃,一支温度计插入盛满酒精的瓶中时,示数也是25℃。把温度计从酒精瓶中抽出后,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 ( )
A、不断下降 B、保持不变 C、先上升,后降到25℃ D、先下降,后上升到25℃
4.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5.教室里地面某处有积水很难干,用扫帚将水扫开后就干得快,其主要原因是( )
A、扫帚使水面空气流动加快 B、将水扫开时使水的温度升高
C、水扫开后,蒸发的面积增大了 D、扫帚使水的流动加快
6.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
A、人呼出的水蒸气 B、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二、填空题
7.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汽化有
和 两种方式。
8.生活中大量事实表明,液体的 ,液体的 ,
液体的 ,液体的蒸发就越快。把湿衣服放在向阳的地方,衣服干得快,
是因为衣服被阳光照射,衣服里水的温度就 ,把衣服摊开,增大了衣服的 ,
加快了衣服里水分的 ,所以衣服干得快。
9.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生活中我们看到的
“白气”、“白雾”等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 而成的。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温
度和 体积,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 的方法来液化的。
10.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冰箱利用低 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 ,又利用压缩机将气态的冷凝剂压缩 并向外界放热的原理;人造卫星的热管温控技术也是利用管内液体在高温端 吸热,在低温 放热,从而使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三、综合题
11.如图所示为运载“神州六号”的火箭发射升空的瞬间,地
面升起的庞大气团。这是火箭喷出的废气吗?不是的!这是
水蒸气 形成的“白雾”。当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的火
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什么东西遇到这高温都要熔化。
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
中,利用水的 来 热量。
12.小华同学在做趣味小实验——纸盒烧开水,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大约是400℃-500℃。他用纸盒盛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过了一会儿水被烧开了,而纸盒却完好无损。你知道为什么火焰的温度超过了纸的着火点却没有燃烧呢?
[综合延伸与应用题] 迁移应用
1.我们在剧烈运动之后,不宜站在电风扇前直接吹风,否则很容易感冒,这是因为( )
A、汗水浸湿的衣服容易滋生病菌
B、剧烈运动之后,人的体温高,风的温度低,人易着凉
C、风加速了汗液的蒸发,汗液的大量蒸发要从人体中大量吸热
D、风吹来时直接带走了人体的热量,使人体的温度降低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C、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电冰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迅速汽化从冰箱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3.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
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
4.被1000C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0C的水烫伤厉害些,是因为( )
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 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体积大
5.如图,甲乙两容器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将它们放置在同一地方,经一段相同时间后,剩余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情况为( )
A、甲中水的质量大 ,温度高 B、乙中水的质量大,温度低
C、两容器中水的质量一样大,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100℃一定沸腾 B、水温为120℃的水一定沸腾
C、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D、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到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他的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迅速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12℃ B、12℃ C、80℃ D、100℃
8.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现在用右图所示装置水浴加热酒精,使酒精中的叶片退色,小容器中装有酒精,大容器中装有水。我们从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B、酒精先沸腾
C、水先沸腾 D、水沸腾而酒精不沸腾
9.冬天,戴眼镜的同学在喝热开水时,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 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 而成的。从冰箱的冷藏室中拿出碗来,会看到碗壁“出汗“,这也是较冷的碗壁使周围的水蒸气 而成的。
10.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 现象面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 运动的(选填“上”或“下”)。
11.将食物和水放在高压锅中加热时,由于水汽化成水蒸气从而在锅内形成高于1标准大气压的环境,因此,锅内水的沸点会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
1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请你根据正确的记录数据,在右图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有点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综合题(知识的横向拓展)→2、 9、12,延伸题(知识的纵向深入)→ 1、3、4、6、10,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实践中的应用)→5、7、8、 11、]
评级 A+ A- B+ B- C+ C-
[本节反思提高]
错题题号 属于哪个知识点 错误原因 要注意的地方
[针对训练题]
1.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沸腾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2.下列关于蒸发、沸腾和液化的说法正确的说法( )
A、沸腾要吸收热量,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进行,所以不需要吸收热量
B、气体液化时要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变
C、蒸发时物体温度降低,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D、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觉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4.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而下层是其它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
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
是 (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7.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D、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C、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8.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我的猜想:呈在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 。
根据你的猜想分析: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选“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9.在我国北方的一些缺水地区,农林业常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道输水,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 ,针对我国土地沙化和沙尘暴日益严重的形势,专家们建议:要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这样做可以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 (填“加快”或“减慢”)。
10.在一次洞穴探险中,迈克和队友失去了联系,在洞中转来转去找不到洞口,这时他用了一个方法很快找到了洞口:用手指蘸一些急救包中的消毒酒精,竖在空中,凭手的感觉可以判定从洞外吹来的风向,顺着这个方向就可找到洞口。手指蘸了酒精后能判定风向,这是因为:(1)有风的一侧空气流动 ,酒精蒸发 (都填“快”或“慢”);
(2)酒精蒸发时 热量,使手指表面温度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中考能力题]
1.制取合金常用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融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A、铁铜合金B、镁铝合金C、钠铝合金D、铁钠合金
2.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冷却速率。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 的影响。
(5)根据(4)中的分析,小明终于找到了一个用水使物体快速冷却的办法,并且举一反三,明白了工业生产中使用流水喷淋法冷却高温物体的好处:
答案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1.C点拨: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
2.D点拨:洒在宫殿的房顶上的水要蒸发吸热,使宫殿内温度降低;
3.D点拨: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后,酒精要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在酒精蒸发完之后由于热传递,温度计的示数又恢复到室温;
4.B点拨:上岸后由于人体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吸热,使体温下降;
5.C点拨:将积水扫开是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6.B点拨:“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7.汽化,吸收,蒸发、沸腾;
8.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升高,表面积,蒸发;
9.液化,放出,液化,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10.沸点,吸热,液化,汽化,液化;
11.液化,汽化,吸收;
12.因为水的沸点为了100℃,当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那么纸的温度也不会升高,所以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而燃烧;
[综合延伸和应用题]
1.C点拨:汗液蒸发要从人体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
2.D点拨: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3.D点拨;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用急火煮和用文火煮效果一样,但是用急火煮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料;
4.C点拨;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吸收大量的热;
5.A点拨:乙容器的表面积比甲大,所以蒸发得更快,散失的热量就更多,温度也下降的更低;
6.D点拨: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不一定沸腾,因为沸腾需要不断吸热,同时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
7.B点拨:沸点为12℃的液体符合在常温下能够迅速汽化吸热降温的效果;
8.B点拨: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所以先达到沸点先沸腾;
9.液化,液化;
10.液化,下;
11.高于;
12.(1)表面,内部,液化,吸收,不变(2)7,5,99℃;(4)b,a
(5)略(6)加热物体的时由于蒸发而散失了部分热量;
[针对训练题]
1.D点拨:水的沸点比油低,水滴入沸腾的油锅后会立即沸腾,产生响声;
2.C点拨: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而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
3.C点拨: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加热后的小镜子不能放出热量,因而不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水雾;
4.A点拨:沸点为50℃的液体在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因而不会烫伤人;
5.A点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先液化成小水珠,待鸡蛋温度升高后小水珠有汽化成水蒸气;
6.A点拨:从图中可观察到两次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温度不同,所以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7.A点拨:湿毛巾上的水分由于蒸发从瓦罐中吸热,从而使牛奶的温度降低;
8.室外,室外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9. 蒸发,减慢;
10.(1)快,快,(2)吸收,降低;
[中考能力题]
1. D点拨:当铁达到熔点1535℃时,当铁达到熔点熔化时,金属钠已经超过沸点变成了钠蒸气,无法与铁共同凝固成合金;
2.(1)牛奶质量、牛奶初温、牛奶放置的容器;(2)水的导热性能比空气好;(3)慢,液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降低的温度;(4)水流速度(5)可以循环使用水,节约水资源;可以加快物体的冷却速度,形成的热水可以为人们提供暖气。
流水喷淋法的工作过程:
如图通过喷头,大量细小
的水珠源源不断地喷洒在
高温物体上,落水收集后
通过冷却塔再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