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物质的构成
[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巩固理解
一、选择题
1.能够在花园里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A、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2.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变小,这个实验说明 (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分子间有间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
C、一滴很小的水就是一个分子 D、自然界中有很多种分子
4.水结成冰时,体积要增大,那么冰熔化成水时 ( )
A、质量增加,体积减小 B、质量减小,体积减小
C、质量不变,体积减小 D、质量不变,体积不变
5.下列因素中,影响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是( )
A、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的多少 B、物体温度的高低
C、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的大小 D、分子间空隙的大小
6.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江水潮起潮落 B、汽车驶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
C、校园内桂花飘香 D、天上飘着雪花
二、填空题
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水是由 构成,蔗糖是由 构成,酒精是由 构成,氧气是由 构成,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
8.分子之间存在 ,其中 态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比固体和液体间的空隙要大。
9.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但 扩散的最快, 扩散的最慢。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扩散运动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也叫做 。
10.从分子运动的角度来解释汽化现象: 蒸发是处于液体 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蒸发也就越 ;沸腾是一方面处于液面的分子要离开液面,另一方面是液体 气泡壁上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的过程。所以说沸腾是比蒸发更加 的汽化现象。
11.科学家将表面磨得很光滑的铅块和金块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了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发现铅和金互相渗入对方1毫米深。我们从这个现象可以得出固体微粒时刻在 ,同时也说明固体微粒间存在着 。
三、综合题
12.刚从烘箱里取出来的烘烤好的面包,老远就能闻到面包的香味,当面包冷下来之后,香味就减少了,这是为什么? 。
13.某同学做红墨水在清水中扩散的实验前,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问题:红墨水是在温度较高的清水中扩散得快还是在温度较低的清水中扩散得快?
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了几个假设,假设一: ;
假设二: ;假设三: 。
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来对其中的任意一个假设进行检验,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对变量进行控制。(实验所提供的器材和物品有烧杯两个、注射器、红墨水、热水和冷水)
。
[综合延伸与应用题] 迁移应用
1.下列现象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酱油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酒精的蒸发速度 D、酒精的沸点
2.下列微粒,只有用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是( )
A、植物细胞 B、蔗糖小颗粒 C、水分子 D、空中灰尘
3.在一个集气瓶中装入空气,另一个集气瓶中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装空气的瓶倒扣在装二氧化氮的集气瓶上,我们会看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面的空气瓶中,同时下瓶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气体颜色一样,此实验说明( )
A、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B、下瓶中的分子向上运动
C、上瓶中的气体向上运动 D、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4.物质三种状态的变化是由于( )
A、分子发生了改变 B、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C、分子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在水中游动 B、水蒸发为水蒸气
C、用食盐将青菜腌制成咸菜 D、走进厨房,闻到饭菜香味
6.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0000到 2000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
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 B、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油分子被压小了 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下列说法不能说明大量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把一块方糖放入热开水中,不一会儿开水就变甜了
B、在房间里放一瓶打开盖子的香水,不久房间里充满了香水味
C、墙角里长期堆放煤,会发现墙壁里面都会变黑
D、扫地时,会看见太阳光柱里有大量无规则运动的灰尘
8.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液体会发生扩散,气体和固体都不会发生扩散
B、只有气体会发生扩散,液体和固体都不会发生扩散
C、只有气体和液体会发生扩散,固体不会发生扩散
D、气体、液体和固体都会发生扩散
9.在公众场合,如果有一个人抽烟,其他人就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
A、当一个人抽烟时,其他的人被吸引也去抽烟 B、烟雾密度较大就会下降
C、烟雾密度较小就会上升 D、其他的人在呼吸时会不由自主地吸入扩散在空中的烟雾
10.关于水分子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看不见的微粒一定是水分子 B、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大约有23个
C、冰和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水分子 D、这么小的水分子间没有空隙了
11.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熔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熔化过程中,分子引力减小、运动加快 B、熔化过程中,分子运动加快、斥力增大
C、熔化过程中,分子间距增大、晶体结构被破坏D、熔化过程中,分子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1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科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属于分子的 现象。由花气袭人说明当时周边环境的气温在逐渐 。
13.夏天,我们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因此,我们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样做的原理是利用了水分子 。
14.家用彩色电视机中有许多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它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固体 。
15.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
片的气味,这种科学现象是 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
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6.科学老师准备了三份50毫升的黄豆,三份50毫升的大米和三只容积都是95毫升的量筒,现在分别给甲、乙、丙三位同学黄豆、大米各一份,量筒各一只,要求三位同学以尽快地速度在瓶中装下这些黄豆和大米,三位同学思考后各自设计了一个方案,然后老师要求三位同学同时开始做实验,三位同学的设计如下:
甲同学先将50毫升大米倒入量筒中,然后向量筒中加入黄豆,一边加一边振荡。
乙同学先将约一半的黄豆倒入量筒中,然后加入约一半的大米振荡,再倒入余下的黄豆,再加大米,一边加一边振荡。
丙同学先将黄豆全部倒入量筒中,然后加大米,一边加一边振荡。
请你预测一下,三位同学中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是 同学,速度较快的可能是 同学。
[综合题(知识的横向拓展)→ 1、5、10、16,延伸题(知识的纵向深入)→ 2、3、4、6、8、11,应用题(知识迁移到实践中的应用)→ 7、9、12、13、14、15、]
评级 A+ A- B+ B- C+ C-
[本节反思提高]
错题题号 属于哪个知识点 错误原因 要注意的地方
[针对训练题]
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B、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2.一只充满氢气的气球经过几天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 )
A、氢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氢气分子的体积减小
C、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 D、氢气被压缩
3.油库附近严禁烟火是由于 (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B、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C、汽油分子在不断地扩散 D、汽油分子非常小
4.“热胀冷缩”现象说明了物体在 ( )
A、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小 B、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空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通常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可以很容易被压缩,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气体分子是有体积的
C、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 D、气体分子间隔较小
6.非典时期消毒用的消毒液,是由多种固体和液体物质混合而成的,在配制过程中发现配制前后总体积并不相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各种物质分子之间没有空隙,所以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B、各种物质分子之间有空隙,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减少
C、各种物质的分子间有空隙,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增加
D、固体溶于液体后变成了液体,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增大
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电交加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飘飘
8.1克糖中含有1.8×1021个糖分子,把它溶解在蓄有1010立方米的大水库中,假设这些糖分子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那么水库里每毫升水中含有 个糖分子。
9.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咸鱼太咸,有人说只有把咸鱼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就会变淡一些,你认为可能吗? ;这一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10.我们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咸味仅仅需要几分钟,而把萝卜腌成相同咸度的腌萝卜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炒菜时 比腌制萝卜时要高,食盐颗粒运动更 。
11.液化气和煤气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了安全起见,工厂在生产它们时特意添加了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煤气泄漏,人们可以很快发现并及时排除危险。这一事例说明气体分子在 。
1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微粒具有什么性质?
(1)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
(2)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变淡: 。
13.小明有一次打开了很久过的铅笔盒,看到有一块橡皮和一支绿色的铅笔粘在了一起,把橡皮切开后,发现里面也有一部分变成了绿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一下:橡皮里面变成绿色是
现象;为什么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看到这种现象? 。
14.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飞船是用三级火箭来推动发射的。当飞船进入轨道运行时,轨道上没有空气(气压为零),据实验数据可知,此处水37℃就可沸腾。飞船向阳面温度达100℃以上,而阴面却在-100℃以下。完成任务后,飞船返回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可达2000℃以上,足以熔化任何金属。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将大量的氢气、氧气装入体积较小的第三级火箭中,保证飞船有足够的动力升空,请你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
(2)飞船表面的特殊材料对于飞船防烧蚀有什么作用?
[中考能力题]
1.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
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
2.老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扩散现象的理解,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一根无色透明的大塑料管和两个小表面皿,在其中一只表面皿中放入浓氨水,另一只表面皿中放入浓盐酸,再将两只表面皿都放入塑料管中,然后将塑料管的两端密封,过一会儿发现两个表面皿之间的上方有白色的烟雾——氯化铵形成,并很快充满整个塑料管,请问:
(1)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 。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如果要使这个实验成功一些,你认为需要的关改善键条件
有哪些?
第四节 物质的构成
[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1.C点拨:闻到花香是由于花粉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2.D点拨: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变小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中形成的;
3.C点拨:水分子的体积非常小,一滴水中含有很多个水分子;
4.C点拨:物体的质量不因为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5.B点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6.C点拨: 潮起潮落、尘土飞扬和飘着雪花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
7.水分子,蔗糖分子,酒精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8.空隙,气;
9.气体,固体,快,无规则,热运动;
10.表面,剧烈,快,内部,剧烈;
11.做无规则运动,空隙;
1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剧烈;
13.红墨水可能在温度较高的清水中扩散得快;红墨水可能温度较低的清水中扩散得快;红墨水可能在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清水中扩散一样快;
实验证假设以的实验方案:
(1)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在里面放入相同体积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2)取两根相同的注射器,同时往两杯水的底部滴入相同质量的红墨水;(3)观察两杯水中红墨水的扩散情况;
[综合延伸和应用题]
1.D点拨:酒精的沸点与液体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与温度高低无关;
2.C点拨:水分子体积非常小,只有用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其余物质用普通显微镜或放大镜就可以看清楚;
3.A点拨:两瓶气体相互扩散进入对方是由于气体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
4.B点拨:物体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是由于物体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5.A点拨:生物在水中游动是机械运动,而不是微观上的分子运动;
6.A点拨:构成任何物体的分子或原子间都存在着空隙;
7.D点拨: 太阳光柱里的灰尘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而不是微观上的分子运动;
8.D点拨:任何状态下的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9.D点拨:烟雾在空中会发生扩散,从而被其他人吸入;
10.C点拨:冰和水是同种物质,都有水分子构成;
11.C点拨:熔化过程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引力和斥力都要减小;
12.扩散,升高;
13.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固体也可以进行扩散;
15.扩散,温度;
16.甲,乙;
[针对训练题]
1.B点拨:露是液化现象,霜是凝华现象;
2.C点拨:气球壁粒子间存在空隙,气体会从空隙中逸出;
3.C点拨:扩散在空气中的汽油分子达到一定浓度后,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4.B点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的空隙就越大;
5.C点拨:分子间的空隙越大就越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所以最容易被压缩;
6.B点拨: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相互扩散到对方的空隙中去,所以总体积会减少;
7.C点拨:柳絮飞扬和雪花飘飘都属于机械运动;
8.1.8×10-15
9.可能,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10.温度,快;
11.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12.(1)分子这间有空隙,(2)分子处于不断地无规则运动中;
13.扩散,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也就越快;
14.(1)分子间存在空隙,把氢气、氧气的气体分子压缩成固体就是使其分子将的空隙减小;
(2)特殊材料在熔化和汽化时吸收热量,对飞船防烧蚀有保护作用;
[中考能力题]
1. A点拨:分子体积很小,人不可能用肉眼看见;
2.(1)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表面皿中放入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浓度要大一些;实验时溶液的温度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