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南宫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3-14 14:3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年级学科
高三化学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材从硫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入手,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以解决为什么二氧化硫和酸雨有着密切联系为目的展开说课。通过三个探究性实验来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最后解释酸雨形成的原因,酸雨的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
本节教材安排巧妙在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知识后,再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不仅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伏笔,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2)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而且在此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的学习,为SO2性质的学习起做了铺垫。但是他们的操作尚不够严谨,对SO2 性质的探究实验可能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过程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阅读、讨论及交流等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类比、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先向学生展示一组美丽的草原、森林风景图片,再呈现被酸雨侵害过
的面目全非的草原、森林图片。
[激发]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
首,如何认识二氧化硫?
[教师]
将事先收集好的一瓶二氧化硫
气体,让学生观察颜色、闻气味(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2) 交给学生两人一盒火柴。
3) 回忆燃放烟花爆竹后闻到的刺激性气味。
[设疑] 二氧化硫能否溶于水?如果能溶
于水,那么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怎样证明?
[小结板书]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溶于水(1:40)。
[观察图片](略)
[学生]从性质、作用等方面来研究。
[亲身体验]
1)观察二氧化硫的颜色、闻气味。
2)划火柴、闻气味,并讨论交流对二氧化硫的了解。
通过两组图片的巨大反差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酸雨的危害感到愤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带着悬念,转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引导]
1)根据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出现红色等现象,说明二氧化硫溶于水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类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方程

3)类比碳酸的性质,说出亚硫酸的性质。
[设计实验] 学生把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小试管倒置于水中,取出放正。
1)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溶液变红
2)用PH试纸测定:其PH<7 。
[讨论归纳]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酸。
反应方程式:
SO2+H2O=H2SO3
亚硫酸的性质: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反应、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等。
[实验探究]
1)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红色褪去。
2)解释说明:红色褪去说明亚硫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小结] 亚硫酸具有酸性和不稳定性,
[讨论交流]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为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为+4价为中间价态。
通过实验及实际生活中划火柴和燃放烟花爆竹后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以加深印象。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已掌握的“从化合价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知识正向迁移,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 请对盛有二氧化硫水溶液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小结]亚硫酸不稳定,即使不加热,也会慢慢分解,所以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板书]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SO2+H2 O H2SO3
[启发引导]: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根据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推测二氧化硫是有氧化性还是有还原性?
[启发诱导] 思考讨论教材[实验3],预测将出现什么现象?请用实验加以验证。
[小结] 分析评价学生的回答,指出沉淀不可能是亚硫酸钡,因为亚硫酸与氯化钡不反应,不能生成亚硫酸钡沉淀,所以通过此实验说明亚硫酸(或二氧化硫)能被过氧化氢氧化成硫酸,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其实SO2和亚硫酸不仅能被过氧化氢氧化,还能被其它一些氧化剂(如氧气、高锰酸钾溶液、卤素单质等)氧化,体现SO2的还原性;当SO2或亚硫酸遇到硫化氢时也能被硫化氢还原,体现SO2的氧化性。SO2或亚硫酸以还原性为主。
[实验探究] 经过讨论回答,应有白色沉淀出现。
学生演示教材[实验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讨论交流] 可能是硫酸钡或亚硫酸钡沉淀。
[学生活动]尝试写反应方程式:SO2+H2O2==H2SO4
H2SO4+BaCl2==BaSO4
[观看媒体演示]
[现象]1)与酸性KMnO 4溶液、溴水褪色。
2)与H2S混合瓶壁出现淡黄色固体。
[尝试]写出简单反应:
0 +4 -1 +6
Br2+SO2+H2O==2HBr+H2SO4
+4 -2 0
SO2 + 2H2S == 3S + 2H2O
[学生实验]
(教材实验2)向SO2水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
[现象] 品红褪色
[学生思考]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持续对褪色后的溶液加热,现象:红色。
[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能复原,而氯水等强氧化性漂白剂漂白后不能复原。
[思考] 不会,因为二氧化硫与氯气等体积混合通入水中正好发生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硫酸,失去了漂白效果。
通过已掌握的“从化合价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知识正向迁移,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预测将会出现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分析、实验、层层推进的方式得出所要的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观,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一种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媒体演示]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以及SO2与H2S两种气体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写出二氧化硫与溴水(氯水)、硫化氢反应方程式。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板书]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2SO2+O2==2SO3
X2 + SO2 + H2O == 2HCL + H2SO4
(X ==Cl、Br、I ) 、
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设疑]向盛有SO2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品红溶液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启发引导]:氯水等漂白剂能使有色布条褪色,二氧化硫溶液能使品红褪色,说明了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请对褪色后的溶液加热,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设疑] 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硫水溶液与氯水的漂白原理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评价两者的本质区别:氧化型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是通过它的强氧化性把有机色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是因为它和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又会复原。
[思考]请帮忙解决问题:将等体积SO2、 CL2 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漂白性会增加吗?为什么?
[板书]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是因为它和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观看媒体演示]
[现象]1)与酸性KMnO 4溶液、溴水褪色。
2)与H2S混合瓶壁出现淡黄色固体。
[尝试]写出简单反应:
0 +4 -1 +6
Br2+SO2+H2O==2HBr+H2SO4
+4 -2 0
SO2 + 2H2S == 3S + 2H2O
[学生实验]
(教材实验2)向SO2水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
[现象] 品红褪色
[学生思考]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持续对褪色后的溶液加热,现象:红色。
[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能复原,而氯水等强氧化性漂白剂漂白后不能复原。
[思考] 不会,因为二氧化硫与氯气等体积混合通入水中正好发生反应生成了盐酸和硫酸,失去了漂白效果。
通过媒体演示,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的理解。
通过分析化合价变化,掌握简单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通过实验演示,训练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同时加深对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性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小组内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操作情况教师给分;小组间互相纠错横向对比给分,进行组组评价组组比较。
七、教学板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溶于水(1:40)。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SO2+H2 O H2SO3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2SO2+O2==2SO3
X2 + SO2 + H2O == 2HCL + H2SO4
(X ==Cl、Br、I ) 、
(3)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 + 2H2S == 3S + 2H2O
(4)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水溶液的漂白是因为它和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入手,引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在这环节中,学生通过亲自设计方案、完成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得出相关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中感受思维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突破了重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协作、动手能力。
2.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分析解决有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如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通过引入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不法厂商利用这一性质漂白食品以达到色泽鲜艳招引人们眼球的目的,但食用含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会对人的肝和肾等有严重的损害,甚至有致癌作用。如何辩认优质银耳,如果买到这类食品该如何处理;在讲完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时,提出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应如何处理等等。
3.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渗透新课程的新理念,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所有知识的传授,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4. 本节课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在课堂上看到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实验探究学习引入了常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导航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至于迷航;课件交互性良好,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教材之间的交互。而且,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而且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实验观察一个个表格的讨论与分析中掌握了学习非金属族的学习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