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 二 单 元
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填一填·识记】
答案: ménɡ hòu xiāo sù qiáo shuāi 孕 翩 载【拓展】
风雪载途( ) 【记载( )】
观测( ) 【道观( )】
shuāi( )草 【suō( )衣】
答案:zài zǎi ɡuān ɡuàn 衰 蓑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________: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②________: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答案:①周而复始 ②销声匿迹【成语辨析】【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加下划线内容要记牢)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其主要著作有《物候学》等。2.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3.行文思路答案: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微课一 说明顺序
1.阅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完成下表。答案:2.课文6~10段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案:不能互换。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所以不能互换。【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是说明事物特征有条理的展示过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解析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说明某一事物的构造,通常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说明某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常按时间顺序来说明;说明某些事物的相互关系及特点,常按逻辑顺序来说明。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如从过去到现在,从早到晚等;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如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等。微课二 说明方法
3.请阅读全文,判断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该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反面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更有说服力。(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答案: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和气象仪器相比,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微课三 说明语言
4.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准确严密,请结合下面语句
体会语言特点。
(1)生动形象
课文把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
请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面的语句。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答案:“沉睡”“苏醒”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
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答案:“传语”一词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拟人
化了,它们似乎都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都在为农民操
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答案:“翩然”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姿态,表达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④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
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答案:“簌簌”写飘飞的落叶,有声有色,让人如
闻其声,如见其景。(2)准确严密
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科学严密,请说说下列语句中
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
知识”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答案:“许多”表示有很多,起限定作用,准确地说明了农谚中包含物候知识的数量之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
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
表达作用?答案:“左右”表示估计,表明“迟十天”不是确定的十天,这只是一个估计的比较接近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③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
的农业气象学。
答案:“接近”是“靠近;相距不远”的意思,表示
物候学这门科学与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
业气象学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考点:说明文语言
考查角度:词语的表达作用
考题形式: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
“词语表达作用”类题目答题步骤【中考链接】
(2017·天门中考) 世纪金榜导学号66374021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
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
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
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
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
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
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
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
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
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 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1.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联系前后的文意,具体回答,一般词语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不要回答原义。答案:(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2.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一个从内容方面来分析: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再一个是针对全文谋篇构思的作用:使用该材料,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答案: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知识的迁移。要联系古诗词的意思来考虑,并且要联系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具体分析。苏轼诗句的意思是: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的意思是:梅子黄熟的时候下着连绵的阴雨,青蛙在青草地和池塘里随处可见。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答案: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