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读后感 【技法点拨】
方法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佳作展示】
他的眼睛告诉我
——评影片《甲午风云》的主人公邓世昌
他的眼是一双忧国忧民的眼,一双深情的眼,一双愤怒的眼。这双眼仿佛一直在诉说,诉说一段动人的故事…… 方法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佳作展示】
在喧嚣的街市,在繁华的闹市,在热闹的街市,处处都堆积着吵闹,难以求得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心的空灵”,是人的一种追求。
——《读<静是心的空灵>有感》 方法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亲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佳作展示】
生命的结束是一种自然规律。秋天过去了,弗雷
迪的同伴们陆续从树枝飘落,死亡。一天清晨,下了
一场雪,弗雷迪被雪水带离了树梢,它没有反抗,静
静地,任雪把它带到大树根部,因为它知道,这样能
使大树更加强壮。其实,人面对死亡也不必害怕,这只是一种自然规律。如果自己的死能给世界带来帮助,那就不要反抗,因为这能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新生。
——《<一片叶子落下来>读后感》【即学即练】
按要求修改一名学生的读后感片段。
①《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
威夫特的优秀讽刺小说。②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使我
们了解了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
国、慧骃国旅行的经历。③小人国就是英国社会的一
个缩影,那里充满了阴谋诡计与倾轧纷争;大人国是一个理想的王国,那里极其简单的政治令人非常向往;慧骃国的马是智慧与真诚的化身,人却变成了下等的动物;而飞岛国是一个畸形变态的世界,人们整天忙碌于荒诞不经的假科学。④在一部部的游记中,作者用了大胆的笔触,虚构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奇幻世界,并借着格列佛的各种奇遇,对英国的政治以及人性的丑陋进行了辛辣的讽刺。1.第②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句中量词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内部的语序有问题,根据上下文写出调整意见。答案:1.删掉句中的“通过”或者“使”。
2.把“一部部”改为“一篇篇”。
3.第③句内部有四个分句,排列的顺序应调整为: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写作训练】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你读了哪部以后深有感触呢?请写下你的感想和体会。【写作指导】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与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标杆作文】
那时,我泪流满面
——读《红楼梦》有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记① 一滴冷泪打湿满江清雅,我轻轻合上古书,思绪的婉转弦声余音缭绕。微风袭过,脸上冰冰凉凉,才明白自己早已泪流满面。②
倚在窗框边,缄默不语,让自己回到那个愁情缠绵的故事中去,那个青瓦、飞花、冷月的情愫中。③ “一抔净土掩风流”,流沙从她的指尖缓缓逝去,掩盖着凋零的怨花,曾几何时,花儿们自认有亘古不变的璀璨,然而今日却是低落的殉葬;曾几何时,她清香依旧,仍是阆苑仙葩,然而此时也逐渐徘徊在香消玉殒的边缘。④
那时,我明白花的无奈,她的落寞,我无语,自是低下头,让泪水滑落……⑤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满天是低沉的悼念,却不知是为凋花的完结,还是为了她衰落的红颜。最初只不过是荷着花锄,伴着冷月葬花魂,然而花的祭奠竟让她自怨自艾。或许她本身就是有不同于他人的水一般的女儿情怀,抑或是感到自己命运的多舛同这飘零的花是惊人的相似,殊途同归,都会面临红颜衰败,但她却不知,花有选择绽放的方式,却没有静候死神的权利,而她也是这般⑥。 那时,我明白花的终了,她的哀怨,我不言,自
是捧着脸,让泪水风干……⑦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的明
媚鲜妍是开放时那刹那间夺目的光辉,但她的明媚鲜
妍并不如此,她应凭借自己的才华去使人生流光溢
彩,她更应发散出身上浓浓墨香去让命运背道而驰,可她没有这么做,她让自己的愁绪斩断了一切好的鲜活的希望,让自己也同这凋花一般逝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何必呢?何苦呢?我真想说,其实你的追求并没有隔着层沾染灰尘的玻璃,你抓得着,也触得到,为什么要这样任红颜老去
呢?⑧ 那时,我不懂花的选择,她的抉择,我无言,自是仰起头,让泪水暴露在暖阳之下⑨……思绪似仍在纷飞,亦似已感到了逼人的寒气,是泪害的吧?
安定下一颗纷乱的心,想着她的双眸,似寒星,似银珠;念着她的笑颜,似花蕾,似清潭;想着,念着,只因那时她的冷月葬花魂,我泪流满面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素花又开,朱颜未衰,正好忘怀,但她却不在。
花凋。
泪凝。
人不在。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阅卷评点】
①引用李清照的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读罢古书,泪流满面。引人思考,引起下文。
③回到过去,过渡自然。用青瓦、飞花、冷月来具体表现情愫,使人对当时的意境有了一种具体的想象。④林黛玉的葬花,是因为她认识到美好不会亘古不变,而此时她也走到了生命的边缘。⑤总结了上一段的情感。
⑥葬花让林黛玉自怨自艾,感到自己命运多舛,最终面临衰败。情感真挚,让人顿生同情。
⑦“我”明白她的哀怨,总结上段的情感。
⑧希望林黛玉的结局不是书中所写,希望她凭借自己的才华使人生流光溢彩,不要任凭红颜老去。⑨直接表达对林黛玉的不理解。
⑩最后感慨这样一个美丽优秀的女子最终埋葬了自己,抒发了一种痛心、惋惜与无奈。
总评:(1)本文作者有着对林黛玉的独特理解。理解她的无奈与落寞,理解她的哀怨,但不理解她的抉择,希望她能凭借自己的才华让人生流光溢彩。(2)用《红楼梦》的诗词串连全文,条理清晰,有力地配合情感的表达,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意境。
(3)如果题记也改为《红楼梦》中的诗词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