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六)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野马也,尘埃也 (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4)讲信修睦 ( )
(5)男有分,女有归 ( )
(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8)一食或尽粟一石 ( )
答案:(1)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气息,这里指风 (3)怎么 (4) 培养 (5)职分,职守 (6)味美 (7)犹,尚且 (8)有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解析】选A。B.“直”同“值”, 价格;C.“食”同“饲”,喂;D.“与”同“举”。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B.①教学相长也 ②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C.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我知之濠上也
D.①是谓大同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解析】选D。D项,“是”都是“这,这样”的意思。A项,用马鞭驱赶/马鞭;B项,促进/成长;C项,助词,无实义/代词,指“鱼乐”这件事。
4.下列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 )
A.不以千里称也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解析】选C。“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
(2)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就不知道它好。
(3)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4)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
6.默写。(4分)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景渲染诗人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2)心忧炭贱愿天寒 (3)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4)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7.(2017·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源流追踪】
(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2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2分)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夑《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行世间】
(3)在 9 月 28 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示例:a.爱亲人 b.爱他人 c.爱民众 d.爱万物(或:a.亲亲 b.仁民 c.爱物;或:a.血缘之爱 b.人际之爱 c.物我之爱)
(3)示例: 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二、阅读品悟(36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9.“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马 说
韩 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骈死 ( )
(2)见 ( )
(3)等 ( )
(4)策 ( )
答案:(1)(和普通马)一同死 (2)同“现” (3)等同,一样 (4)用马鞭驱赶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2)(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13.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作品赏析。作答时,注意两点:一、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二、注意结合文章内容。
答案(示例):形象塑造方面: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手法:托物寓意,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阐明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虽 有 嘉 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
(2)教学相长 ( )
(3)虽有至道 ( )
答案:(1)知道 (2)增长、促进 (3)即使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6.选文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3分)?
答案: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17.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
(2)上常临镜 ( )
答案:(1)兴起 (2)面对
18.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19.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要实现大同社会,需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人,一心为公的人,全社会行动起来,做到人人都能诚信做事,和睦相处,相互宽容。
附【乙】【译文】
唐玄宗任用韩休做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谋求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
三、写作(40分)
20.(2017·郴州中考)
遇见,是一个十分神奇的词语。古往今来,无数次遇见,带来无限美好的故事。宗璞因为遇见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重新唤起对生活的信心;海伦·凯勒因为遇见安妮·莎莉文老师,她的生命才创造了奇迹;牛汉因为遇见人生第一本书,他的没有幽默的童年才感应到了生命的快乐和梦幻。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③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遇见”即碰到,据题目提示语可知,“遇见”的可以是某个人,可以是某件物,可以是某种情感,可以是某一风景——一切能体现“神奇”,给予你惊叹、遐思、回味、憬悟的东西皆可为文。
立意:本命题的主旨是让写作者在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发现、思考,表现其印象最深、最难以忘怀的“神奇”的遇见,所以,我们在文章中要极力渲染出相遇对于自己的意义,或者是让自己欣赏到了一幕美景,或者是让自己感悟了某种哲理,或者是对某人某物有了新的认知,等等。
构思: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为佳。比如,选择遇见亲人朋友,抒写一段感人的真情;选择遇见书籍,书写自己对书中人物的新认知;选择遇见风景,带领读者一起体会风景的美丽,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对生命真谛的感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