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2.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彩强烈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解 题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章,是一篇感彩鲜明的演讲词,属议论文体裁。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讲 演 词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线的字。
卑劣( ) 诬蔑( )
卑鄙( ) 离间( )
蛮横( ) 赋予( )lièmièbǐjiànhènɡyǔ解释词语赋予:
卑劣:
蛮横: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给与。卑鄙恶劣。(态度)粗暴而不讲理。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搬弄是非,破坏团结。闻一多故居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给这篇演讲词划分结构层次。
2.总结本文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1.采用跳读方式,浏览全文,思考: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篇讲演词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4.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运用较多的口语,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深入阅读2. 本文的语言多用口语,具有强烈的感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第1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2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憎爱分明的感情。第5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4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1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如第2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5段“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如第1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2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