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小石潭记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4 16: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10 小 石 潭 记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他被贬永州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唐永贞元年(805),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 从小丘西①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③鸣珮环,心乐④之。伐⑤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⑥清冽。   [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①西:②篁竹:③如:⑤伐:⑥尤:向西。竹林。好像。砍伐。格外。④乐:感到高兴。重点词语全①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②,为屿,为嵁③,为岩。青树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⑤披拂。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①全:②坻:③嵁:整块。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④翠蔓:翠绿的藤蔓。⑤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①可:③布:④佁然:⑤俶尔:⑥翕忽:大约。 映在。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②依:依托。 潭中鱼可①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③石上。佁然④不动,俶尔⑤远逝,往来翕忽⑥。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
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
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愣在
那里)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
人相互逗乐。 ①斗折:②蛇行:③寒: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使…… 寒。  [译文]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 潭西南而望,斗折①蛇行②,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③骨,悄怆幽邃。 ①以:②清:③居:⑤去:凄清。停留。离开。④乃:就。因为。以①其境过清②,不可久居③,乃④记之而去⑤。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同我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和我一同出行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找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明确: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作者是怎样写潭水的?水中的鱼又怎样呢? 明确: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1.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 明确: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