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07学年第二学期《科学》七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一)
第一章 1—3节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
A.耳 B.眼 C.痛觉神经末梢 D.鼻
2. 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 )
A.舌根 B.舌尖 C.舌两侧 D.舌的全部区域
3. 妈妈常用手背来感觉小孩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A.触觉感受器 B.痛觉感受器 C.热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4.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心灵感应
5. 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
6. 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A.痛觉 B.触觉 C.热觉 D.冷觉
7.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大钟还在振动
8. 下列感受器中存在于皮肤上的是( )
A.触觉 B.痛觉 C.热觉 D.以上都是
9. 扩音机是用来(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加快声音的传播速度
10. 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避免呕吐 B.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的变化
C.缓解紧张情绪 D.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
11. 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形成嗅觉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 B.鼻腔 C.嗅觉神经末梢 D.嗅神经
12. 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水不能传播声音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13.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就一定有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4. 在下列媒介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慢的是( )
A.30℃的空气 B.20℃的空气 C.水 D.铁
15. 如果两个宇航员在太空中面对面的直接交谈,则下列哪种情景是符合科学事实的( )
A.轻声说话就可以听到很大的声音 B.与地球上谈话差不多
C.大声说话才可以听到很小的声音 D.无论声带怎么振动都听不到声音
16. 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 )
A.声源的振动频率大小有关 B.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
C.声源的振动音色有关
D.声源的振动幅度大小及人与声源的远近有关
17. 美国贝尔公司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信用卡,它只能对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B.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D.以上三个都是
18. 我国政府规定,居民居住区的噪声晚上不能超过( )
A.50分贝 B.40分贝 C.90分贝 D.20分贝
19. 双筒洗衣机脱水时,有时会发生较大的振动而发出较大的噪声,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放平衣物,减弱洗衣机的振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塞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上门窗,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以上方法都行
20.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 )
A.20赫兹以下 B.20000赫兹以上
C.20到20000赫兹之间 D.全可以听到
21. 味觉感受器——味蕾主要感受( )
A.有味气体的刺激 B.干燥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C.分子或微粒的刺激 D.溶于水的化学物质的刺激
22.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金华市区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
A.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 D.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
23. 呼吸道感染时,还容易引起中耳炎,这是由于细菌可以通过( )
A.鼓膜进入中耳 B.半规管进入中耳 C.咽鼓管进入中耳 D.前庭进入中耳
24. 不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凭人的各种感觉就可以区分许多事物。下列各组事物不能用人的感觉直接区分的是( )
A.有细菌的水无细菌的水 B.外观一样的蔗糖和食盐
C.白酒和蒸馏水 D.十字路口的红灯和绿灯
25.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先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8分)
26. 舌的表面有许多小凸点,它们叫 ,内有 细胞,能感受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是对 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27. 我们人体的皮肤具有 、 、 、 等感觉功能。
28.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由于大脑 中枢 的缘故,也叫嗅觉的适应。
29.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要验证水的这些物理性质,必须用到我们的 觉、 觉和 觉。
30. 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 ,乙是 ,丙是 。
31. 用鼓锤敲鼓,鼓就发出声音,这时将细砂放在鼓面上,会看到砂粒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声音以 的形式通过介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当鼓面停止 ,发声了停止了。
32. 声音的传播一定要有 ,在 中是不能传播的。
3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 很高,“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
34. 一个听力正常的人要听到声音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
。
35. 耳的结构中,外耳包括 和 ,中耳包括 、 、 和咽鼓管。耳除了有听觉功能外,还有保持身体 的作用,因为内耳中的 和 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36. 登月时,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到了月球就只能靠 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
37.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 。频率大于20000赫的声波叫 ,用于医院临床B超检查,动物中 飞翔时也会发出这种声波。
三、我会探究(每题6分,共12分)
38.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班级的科学探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花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一摇烧瓶,听到瓶内的小铃铛的响声比原来的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入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1)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 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2)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
。
39.某班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就为什么要用两只耳听声音,建立了如下猜测:
①用两只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可以听的更清楚;
②用两只耳听声音,可以辨别声源的方向;
③左耳听左边的声音,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1)为了验证其猜测①的正确与否,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
在离同一声源同样远近的条件下,同一人用两只耳听声音,然后再用一只耳听声音(另一只耳道用耳塞塞住)。若猜测①是正确的,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实验中同学们应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法和 的方法。(第1空2分,其余每空1分)
(2)为了验证其猜测②的正确与否,同学们又做了实验且结果如下:
让一同学蒙上眼睛,用两只耳听某一声源发出的声音,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正确,然后改用一只耳听(声源换了方位),结果该同学对声源的方位判断错误。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断定猜测②是 。(2分)
参考答案(一)
一、1-5 CACAB 6-10 ADDBD 11-15 ADABD 16-20 DBBAC 21-25 DBCAC
二、26.味蕾 味觉 液 27.痛觉 触觉 热觉 冷觉 28.嗅觉 疲劳 29.视 嗅 味
30.从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从声源处减弱 31.振动 声波 振动 32.物质(介质) 真空 33.响度 音调 音色 34.有声源发声 有传播声音的媒介物 35.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平衡 前庭 半规管 36.无线电波 空气(介质) 37.20~20000赫兹 超声波 蝙蝠
三、38.(1)一 (2)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39.(1)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大 控制变量 对照 (2)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