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4 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2、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培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
难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课堂教学过程】
一、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1.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大部分有助于生物体对 环境 的适应。
所以动物行为可以说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2.动物行为是通过一系列 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激素 的分泌活动的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许多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1.婴儿一生来就会吮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 本能 。
婴儿吮奶是一种由与吮奶有关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婴儿的感受器(如嘴唇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 反射活动 。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在一种相应的刺激下,不需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 反射性反应 。
2.动物求偶行为。
到了繁殖季节,雌雄动物表现出来的各种求偶行为,也是一种 本能 的行为。
3.动物的摄食行为。
动物为了生存而具有的索食行为,也是与生俱来的 本能 ,如同人类婴儿的吮奶行为一样。
4.有些动物的群聚生活行为。
如蜜蜂、蚂蚁、鱼群的群聚生活行为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5.蜜蜂和蚂蚁的通讯行为也是由遗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6.以上所举的例子的动物行为都是动物 与生俱来 、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们受 遗传的控制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我们把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
[思考讨论]
你能列举动物还具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即本能)吗
(如:禽兽的攻击性行为,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飞等)
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将老鼠放入迷宫中,开始时老鼠乱窜、乱撞,找不到出口,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再放人迷宫,老鼠能很快找到出口了。
老鼠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吗 不是,是 通过训练、通过学习 才能获得的。
2.黑猩猩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行为。
3.在动物园、马戏团、海洋馆中,许多动物都能做一些精彩的表演,这些行为都需要长期训练,是动物在学习中得到的一种行为。
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应方式 。
[思考讨论]
你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吗
如: 水牛在农田干活时,能听农夫的指令的行为;叫唤狗的名字,它能知道的行为等。
1.动物的行为有: 先天性行为 、 后天学习行为 。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叫动物的 本能 。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课时小结]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是受遗传控制的固定的模式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需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是需大脑皮层参与的个体性行为。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C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 遗传控制的,具有 固定的行为方式 ,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
3.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C )
A. 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 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深化提高]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5.具有固定模式,不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与生俱来。这些特征是动物 先天性行为 的特征。
3.4 动物的行为(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形式。
2.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通过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 先天性行为 和 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 本能 ,是 与生俱来 的,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被 遗传 所控制,是 固定模式 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具有 个体 性,需经过 训练 才能获得,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4.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更为复杂 。
[科学探究]
一、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1.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是更高级的神经活动。
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例如:当我们看介绍美味佳肴的文章时,会流口水,分泌唾液,这是对文字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中的各级神经中枢来作出相应的应答。
当我们听别人讲恐怖的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这是对语言刺激的反应。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较固定。
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反射等。
2.条件反射。
是以 非条件反射 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 复杂的 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
三、科学探究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1.课堂布置。
(1)提出问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愉快时,学习、工作的效率高,差错率低;而情绪低落时,学习、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不同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对我们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因素有哪些呢 我们如何应对呢
(2)设计研究方案:
①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很多,没必要一一凋查,可确定一些重要的常见的精神因素;
②通过讨论,假定某些因素会有重要影响,确定这些因素、调查的对象、调节的方法,设计相应的问卷。
2.课外布置。
(1)查找资料:可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可向心理教师、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2)收集整理资料;
(3)处理获得的信息,形成结论;
(4)撰写报告;
(5)回校进行交流。
[课内练习]
1.生来就有的行为是 先天性行为 ,它的反射中枢在 大脑皮层 以下。
2.当你的眼内进入异物受到刺激时,眼睑会迅速闭合,这是属于 非条件反射 。
3.人的学习行为是一种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为 复杂 的行为,能运用 语言 、 文字 进行学习,并能以 语言 、 文字 代替刺激,作出反应。
【课时小结】
1.人的学习行为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复杂、更高级,能运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也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J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 遗传的行为 ,例如(举一例): 膝跳反射 。
2.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固定的 ,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不固定 的。
3.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大脑皮层 ,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
[深化提高]
4.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何不同
[答] (1)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产生反应,而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