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提分练
一、(2016·临沂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
静默常常引起人的宗教之思,出世之思,这是无足奇怪的,因为人们的世俗生活是如此喧嚣,属于他们的静默时刻是如此短暂,所以当静默来临,当然渴望超脱,渴望出世。www.21-cn-jy.com
但这并不是说,静默之中缺少入世的情怀,相反,有的时候,静默就是深深的牵挂。我这里想谈的是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多年前听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其中唱道:“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杯?”听得我肝颤——绝大多数中国农村的父子关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
“工作忙吗?”
“还行。”
“最近出差没?”
“没有。”或者,“去了趟广州,呆了四五天。”
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我特别想告诉父亲北京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可是见到父亲黑瘦的面孔,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父亲的脸色确乎又黑了不少,听姐说,因为我和弟弟不在身边,父亲百无聊赖,便和二三老友约着天天去河边钓鱼。父亲患过动脉血栓,久坐钓鱼显然是不利于健康的,但我无法阻止他,因为我知道父亲钓的不是鱼,是寂寞。我特别想说:“您搬到城里去住几天吧?”可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此前已向他发出过N次邀请,都被他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了,所以日子久了,也就懒得张嘴。
及至女儿长大了,回到老家,父亲脸上绽放出从未有过的笑容,领着他的宝贝孙女在村里四处转悠,一会儿给她买一瓶饮料,一会儿给她买几块糖,我们父子俩彼此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不必相对无言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其实,父亲有很多话想对我说。
有一次出差,我顺路回家小住数日。我睡在伯伯的炕上——伯伯因为身体残疾独身一辈子,按政策他可以搬到镇里的敬老院去住,享受吃五保,但父亲担心那种生活太孤单,一直拒绝伯伯离家独住。就这样,伯伯一直和我们一家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情况在我们村乃至周围绝无仅有,更多的家庭是兄弟分家,各过各的日子,还有的家庭因为土地、房屋、财产之争,闹得兄弟反目,形同陌路。因为从小我就和伯伯在一盘炕上睡,所以我和伯伯的交流远比和父亲的交流来得多,来得自然。这天晚上,伯伯和我聊了很多,从村里张三的病说到李四家的黄牛,伯伯恨不得把半年来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跟我絮叨一遍。【来源:21cnj*y.co*m】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说:你们俩昨晚可真能聊,我两点起夜的时候听见你们还在说话呢。
听得出,父亲有一点嫉妒的意思。
在家呆的最后一个晚上,吃完饭,父亲就出去串门了,而我因为连日劳顿,睡得比较早。父亲回家时,我已进入梦乡了。后来听伯伯说,那天晚上,父亲回来想和我说说话,推门进了我们屋,发现我已经睡熟了,就没让伯伯开灯,他独自坐在我身旁,静静地看了我很久。伯伯说,你爸的目光在你的脸上停了很久,他担心你平常用脑太多,营养跟不上;更担心你一人在外,受了委屈无处诉。
听了伯伯的转述,我泪流满面。
我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父亲的爱都是如此深沉、压抑甚至扭曲的。每每看西方电影,见人家父子之间直接说“爸爸,我爱你”“孩子,我也爱你”,总让我羡慕不已;见人家的孩子可以不叫爸爸而以“查理”或“约翰”相称,也让我对他们的平等关系敬重三分。21*cnjy*com
可是,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它深深埋在我们彼此的心中。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爸爸知道,我渴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21*cnjy*com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朴、善良,在家乡寂寞地生活着,渴望与儿子交流但因传统观念而难以做到。
2.文中插叙伯伯的生活经历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作用。把握插叙内容,结合语境,联系插叙一般作用,分析对人物、情节发展的作用。
答案:表现了父亲的善良、重感情,也为表现父亲渴望和“我”交流做铺垫。
3.赏析下面的句子。
但我对您的牵挂与日俱增,如今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把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比喻成沉甸甸的账簿。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渴望和父亲交流、及时表达对父亲的爱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4.“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内容,借助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态度。
答案:作者借此表现中国绝大多数父子间尽管有着深沉、压抑的爱,但常常缺少交流,作者渴望父子间能进行平等的沟通,并及时表达心中的爱。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 恩
凸 凹
①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②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21·cn·jy·com
③其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21教育网
④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21·世纪*教育网
⑤“等等。”他说罢,转身进了楼梯,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⑥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迟迟疑疑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www-2-1-cnjy-com
⑦小犬让他暖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埂打垄,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2-1-c-n-j-y
⑧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吧。”
⑨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出处:21教育名师】
⑩后来,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会变老,会变得不能入口,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心想,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不如安心享用,便放手去采摘,以至于怀抱盈满,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让它长得好,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对他说:“在紫苏的空地上,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有树遮挡,它就多了青嫩。再有,天长白杏,地长紫苏,上下都有收成,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白杏和紫苏,有了高楼,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你说是不是呢?”
?“是,是,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喜。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1.文章围绕标题“感恩”,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理解内容,把握人物、事件,围绕“感恩”,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答案:(1)小狗为了感恩邻人给东西吃,对邻人亲昵信任。(2)邻人(乡下农民)为了感恩“我”和小狗对他的信任友好,种紫苏给大家尝鲜。(3)老妇人为了感恩邻人为大家种紫苏,又栽下两株白杏给大家吃。(4)小区里的人们为了感恩两位老人的善意,邻里和睦相处。【版权所有:21教育】
2.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⑦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作用。理解画线句内涵,结合语境,分析与上下文的关系。
答案: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邻人给小狗喂食,小狗报以暖意的内容,引出下文邻人为大家种紫苏、送温暖的故事。
3.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品味画线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从修辞角度赏析本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凝固”本义为液态变为固态,这里指邻人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而停滞在半空中,细腻地表现了邻人因小狗的闪避愚弄而尴尬的情状。(2)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苏长势优良的情况,含蓄地表现了老人希望用紫苏来回报大家的急切心情。
4.细读第⑨、?两段,并分析下面两句话表现的人们的心态有何不同。
A.但是,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刚一成撮,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催促道:“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说:“够了。”
B.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意摘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把握句子含意,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人们心理。
答案:A句中“很节制”“脸一红”等细节体现人们初次面对邻人的热情,有些尴尬,不好意思,放不开。B句中“任由”“随意”等词语体现人们对于邻里间互相传递好意习以为常后,感到自然,没有隔阂。
5.作者凸凹被誉为扑身乡土的劳模作家,他对乡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虽然写的是城市生活,但乡土的痕迹仍十分明显,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也蕴含其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概括本文乡土的痕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乡土之于城市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中心。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从文中筛选提炼相关信息,归纳概括。
答案:(1)①文中主人公邻人来自乡土,身份是农民。②邻人用农民的方式(如种紫苏、热情直接的招呼)来和人们相处。2·1·c·n·j·y
(2)乡土社会的热情、淳朴、感恩逐渐消减了城市文明中的冷漠、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