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版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教案+同步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15 10:06:44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豁然开朗(huó) 屋舍俨然(yǎn)
B.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ào)
C. 阡陌交通(qiān mò) 刘子骥(yì )
D. 诣太守(yì ) 无人问津(jīng)
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闻之,欣然规往。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异:名词活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B、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C、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贫穷。
D、处处志之 志:名词,标记。
4、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了路程的远近。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乡村间的交通十分方便,(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A.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D.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B.③⑤④①②C.④①⑤②③D.④①③②⑤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回答后面问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21cnjy.com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21·cn·jy·com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
(二)课外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 )
(2)悉如外人 (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4)自恨不如远甚也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答: .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答: .
3.【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 .
.
.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
附【乙】文参考译文: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地,看见四周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挑大粪浇灌园子,女主人从井里打水洗衣。门口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们嬉戏欢笑,鸡鸣狗叫。我看着他们,心里非常羡慕,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部分
A 2、C 3、B 4、B 5、D 6、C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D 2.B 3.C
4.(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二)课外阅读
1、(1)交通:交错相通 (2)悉:全,都 (3)方:正,正在 (4)恨:遗憾
2、(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
3、“桃花源”是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在这个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21教育网
4、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八下《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课题 桃花源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豁然开朗、俨然、垂髫、阡陌”等词语的音、形、义。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2.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图片展示)它就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吧。 听。 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听朗读,完成下面问题。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明确: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桃花林。3、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明确:和谐、宁静、人们安居乐业……4、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阡陌交通( ) 无人问津( )间隔( ) 诣太守( ) 刘子骥( )(huò yǎn yāo tiáo qiān mò jīn Jiàn yì jì) 听,并在文中找相关句子。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潜,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曾做过几年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是田园派的鼻祖。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文体知识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即说明事物特征)。还可以在写景状物时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选择笔记。 了解“记”这种文体。
把握词义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沿着。夹岸:夹在两岸。杂:别的,其它的。芳:花鲜美:鲜艳美丽。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诧异。复:再次。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完,“走到……尽头”。原指处境困难。便:于是,就。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舍:舍弃,丢下。初:起初,刚开始。才:刚好,仅。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而明亮。旷: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交通:交错相通互相通达悉: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具:详细、详尽。要(yāo):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询问打探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乡邻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后来。间隔:隔绝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具言:详细地说出。叹惋:感叹,惋惜延,邀请。辞:辞别。去:离开。不足:不值得。既:已经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及:到达。诣:到。遂:后来。欣然:高兴的样子寻:不久。问津:问(通往桃花源的)路。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笔记。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字 ①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②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味道鲜美)③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亮;今义:心胸开阔)④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⑥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⑦余人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笔记。 积累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①舍便舍船(动词。放弃、舍弃)屋舍俨然(名词。房屋)②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寻向所志(动词。标记、记号)③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④其欲穷其林(代词。这、那)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⑤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介词。对,向)⑥遂遂与外人间隔(于是)遂迷(最终)
文言句式 省略句(1)(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源中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源中人)便要(渔人)还家,(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2)(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深层探究 1、文章围绕“桃花源”写了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个部分的内容?再根据内容将文章分作三部分。明确: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根据内容安排,文章可以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1):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2-3):渔人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第三部分(4-5):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及探访桃花源未果。2、桃花源外的自然景色怎样?找出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桃花源外自然景色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宾纷。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其作用是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怎样?作者描写这个生活环境有什么作用?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者描写生活环境,是为了突出源中人生活的安宁、平静,为我们烘托出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明确:从后文可知,桃源人来此居住600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600多后来没有外人来过,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外人”,当然让源中人感到意外了。这也足以证明源中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5、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桃源中人的热情好客,是从侧面写桃源生活的幸福美满,这样可以侧面体现主题思想。6、当桃源人听到渔人为他们讲解外面的世界后,为什么会“皆叹惋”? 明确:他们“叹”的是桃源外的社会如此动荡不安,统治阶级是如此的黑暗和腐朽;“惋”的是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7、桃源中人为什么要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明确:桃源外的社会如此动荡,这让源中人深感不安,他们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会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同时也告诉读者,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9、如何看待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明确:渔人本来是答应了源中人不向外人说起源中之事,可以出尔反尔,一出源中便马上向官府报告,可见渔人的不诚信。这是渔人后来再找不到桃花源的原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作者对世人人心险恶的一个种批判。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理清课文思路。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情节的分析。重点情节的分析。重点情节的分析。
主题探究 1、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明确: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统治阶级的腐朽,社会动荡不安,老百性迫切需要过上安定和谐的生活,于是作者就借桃花源表达对现实生活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题思想)2、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思考。 探索文章的主题思想。
拓展延伸 桃花源诗【晋】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课外阅读这首桃花源诗,比较诗与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比较阅读。 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巩固提高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蓝色)。(1)缘溪行( )(2)欲穷其林( )(3)并怡然自乐( )(4)咸来问讯( )(沿着 走完 愉快 都)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 其一犬坐于前。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 惧其不已也。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3、翻译下面句子(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在小溪两岸数百步内,没有一棵其他的树,树下花草非常的鲜艳美丽,落花四处飘散。(2)(先世)带领妻子儿女及本族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就与外界断绝了联系。4、陶渊明,名 ,字元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代)末期南朝宋初期 、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之称。他是田园派的鼻祖。(潜 东晋 诗人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陶渊明发现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景色美丽落英缤纷。 进入桃花源:环境优美、风俗淳朴、 理想社会安居乐业 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 似真似幻规往未果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揭露社会黑暗
寄托政治理想
表达人民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桃花源记
语文人教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同学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
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吧。
听读感知
1、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听读感知
2、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用原文回答)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桃花林。
听读感知
3、桃花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和谐
宁静
安居乐业
听读感知
4、读准下面加点字(蓝色)的音。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阡陌交通( ) 无人问津( )
间隔( ) 诣太守( ) 刘子骥( )
(huò yǎn tiáo yāo qiān mò jīn jiàn yì jì)
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曾做过几年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是田园派的鼻祖。
写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即说明事物特征)。还可以在写景状物时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记一记
文意疏通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当作
沿着
河流两岸
其他的树
鲜艳美丽
繁多错杂
对……感到惊奇
走完

第一部分(1):偶见桃花林。
文意疏通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桃花飘飘洒洒。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文意疏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
发现
隐隐约约
好像
丢弃
文意疏通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刚开始
只,仅仅
开阔
宽阔
明亮
空旷
整齐

文意疏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乡间小道
交错相通

指老人和小孩
开心
文意疏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于是,就
详细
邀请
摆放

消息
文意疏通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妻子儿女
同族的人
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里
于是
断绝往来
朝代
竟然
更不用说
文意疏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
向、给
详尽
感叹惋惜
邀请
他的
告辞
离开
对……说
值得
给,向
第二部分(2-3):桃花源见闻。
文意疏通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已经
找到
沿着
旧的
做上标记
到了
拜访
立即

标记
最终
文意疏通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名士。他听说了这件事,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结果(计划)还未实现,不久他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品德高尚的人
愉快
规划
实现
不久

渡口,这里旨桃花源的事
第三部分(4-5):再访桃源末果。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通假字
记一记
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缘故,缘分)
②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鲜美)
③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明亮;今义:心胸开阔)
④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⑥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⑦余人复延至其家(古义:邀请;今义:延长,延伸)
记一记
一词多义
①舍  便舍船(动词。放弃、舍弃)
    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②志  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动词。标记、记号)
③寻  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记一记
一词多义
④其  欲穷其林(代词。这、那)
    既出,得其船(代词。代渔人)
⑤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介词。对,向)
⑥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遂迷(最终)
记一记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源中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源中人)便要(渔人)还家,(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
(2)(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记一记
课文精读
1、文章围绕“桃花源”写了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再根据内容将文章分作三部分。
进入桃源
发现桃林
桃源作客
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
(1)
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林
(2-3)
写渔人做客桃花源
(4-5)
渔人再寻桃花源
课文精读
  描写桃花源外自然景色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宾纷。这是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其作用是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桃花源外的自然景色怎样?找出描写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作者描写生活环境,是为了突出源中人生活的安宁、平静,为我们烘托出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
3、桃花源中的生活环境怎样?作者描写这个生活环境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写桃源中人的热情好客,是从侧面写桃源生活的幸福美满,这样可以侧面体现主题思想。
5、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精读
  他们“叹”的是桃源外的社会如此动荡不安,统治阶级是如此的黑暗和腐朽;“惋”的是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6、当桃源人听到渔人为他们讲解外面的世界后,为什么会“皆叹惋”?
课文精读
  桃源外的社会如此动荡,这让源中人深感不安,他们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会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7、桃源中人为什么要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课文精读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同时也告诉读者,这是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课文精读
  渔人本来是答应了源中人不向外人说起源中之事,可以出尔反尔,一出源中便马上向官府报告,可见渔人的不诚信。这是渔人后来再找不到桃花源的原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作者对世人人心险恶的一个种批判。
9、如何看待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主题探究
1、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
  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社会动荡不安,老百性迫切需要过上安定和谐的生活,于是作者就借桃花源表达对现实生活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主题思想)
主题探究
2、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课外阅读这首桃花源诗,比较诗与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拓展延伸
巩固提升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蓝色)。
(1)缘溪行( )
(2)欲穷其林( )
(3)并怡然自乐( )
(4)咸来问讯( )
(沿着 走完 愉快 都)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得其船”的其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 惧其不已也。
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巩固提升
3、翻译下面句子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在小溪两岸数百步内,没有一棵其他的树,树下花草非常的鲜艳美丽,落花四处飘散。
(2)(先世)带领妻子儿女及本族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就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巩固提升
4、陶渊明,名   ,字元亮,   (朝代)末期南朝宋初期   、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之称。他是田园派的鼻祖。
(潜 东晋 诗人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课堂小结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
课后小结
课后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林: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景色美丽
      落英缤纷
进入桃花源:环境优美
      风俗淳朴  理想社会
      安居乐业
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  似真似幻
      规往未果
揭露社会黑暗
寄托政治理想
表达人民愿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